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1143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研究摘 要 自从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确立为“坚持依法执政”之后,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执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想要推进党依法执政,首先必须更新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关于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直没有改变,直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才对依法执政提出了新的内涵。 关键词 依法执政 依法治国 依法治党 依宪执政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6.215 一、依法执政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深入的思考了如何处理党和法律的关系问题,这些思考也就成了中国共产

2、党依法执政思想的重要内容。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始共同纲领成为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完备我们的法律,随后党领导人民制定了一批比较重要的法律、法规。但是为党的执政方式转变提供法律上依据的是 1954 年宪法的实施,也就是说,在这之前,党的执政方式转变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 党的八大则进一步强调,着手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国的法制,是目前我们国家的重要任务。虽然八大为党执政方式转向依法执政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受 1957 年“左”倾思想的干扰,其所确2定的加强法制建设的工作思路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党对依法执政的探索也停滞不前。 1966 年到 197

3、6 年中国的法制建设工作遭到了致命的破坏,除 1975 年宪法外,全国人大没有制定一部法律,我国的法律制度遭到了严重的摧残。这十年中国的法律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党对依法执政的探索全面停滞。 1978 年,党对依法执政开始重新探索。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以及法治的重要性。1982 年我国开始向法治的转变,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正式载入宪法,党认识到了执政过程中存在的党政不分的情况将会阻碍我们的法制建设。于是,1987 年党的十三大指出,改革的全过程中都必须贯穿法制建设,同时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实行党政分开。

4、我国开始从政策治国的执政方式转变到法律至上思想,做到行政、立法、司法各司其职。江泽民同志在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强调,法制建设是一项重要工程,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和完善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工作,来树立法律的权威,使人们信任法律、遵守法律、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将政策治国的执政方式转变为法律治国。 1996 年领导同志法制讲座在北京举办。 “依法治国”的方针在此次讲座中由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更是被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旗帜鲜明地提出来,这一治国方略的提出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法治国意味着法律是党治理国家的3基本手段,作为执政

5、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受到法律约束,因为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制定的,如果自己都不遵守不受其制约,那么又怎么谈得上依法治国呢?可见,党只有在执政领域中实行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法律为前提来实行依法执政。 随着依法执政思想基础和法治基础日益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法治状态下的执政方式就必须得以明确。于是,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在党的十六大上被正式提出,这是党对执政方式做出的重大转变。之后,200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明确要求了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历史经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分析了依法执政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至此,党的依法执政思想理论

6、基本形成。 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涵义 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大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我国治国理政的一项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则提出要通过坚持依法执政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用法律来保障党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更是强调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准则,在实践当中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将对法治中国建设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实践创新等方面依法执政都落后于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这就表明目前

7、的中国让依法执政适应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4事。 也就是说,依法执政可能阻碍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我们是由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国家,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要想真正树立起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首先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就要求共产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依法执政。 我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要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展,国家要长治久安,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办事,这就在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实施,使党的领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

8、,其执政的基本方式就是依法执政,也就是说,其必须处理好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党的政策要成为全社会公众的行为准则,就要通过法定程序将其转化为法律,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得以贯彻实施。而实现法治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实质。所谓的法治行政就是法对行政能够有效的支配。要实现依法行政,就必须加强法律对行政的监控,彻底解决行政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规避法律的一些不良现象。从上述可以看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本身就属于依法治国的范畴,可见,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是十分必要的。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9、,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如果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不能实现,依法治国也就不可能实现。可以说,我们的最高和最终目标是实现依法5行政与依法执政,而我们的目的是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一切事务,将国家事务的管理制度化、法律化,这就既包括了行政管理上的制度化、法律化,也包括了执政过程中的制度化、法律化。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通过实行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由此可见,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在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依法行政的范围和程度直接的决定了依法治国的范围和程度。 所谓的执政也就是说执政党对国家各方面工作所发挥的领导作用。在中国,作为执政党的共产

10、党,能够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积极地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调整,从而来引导国家依法治国的整体方向和目标。而依法执政则是通过调整政策来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从而推动依法治国的建设。可见,依法执政对于依法治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依法治国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从上面对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依法治国是最终价值,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通过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来实践的。 三、依法执政的新内涵 只有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及时的得到更新,依法执政的进程才能得以推进。有关依法执政基本内涵的权威性解释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就从未改变过,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是它一直以来的内涵。但是,我们

11、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解释只是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揭示了党所应发挥什么作用,却对依法执政究竟是什么样的执政方式没有作出明确的答复,对依法执政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状态也没有明确的说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建设为专题进行研究,这是我党历史上首次6以法治建设为议题的中央全会。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我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治国之道的历史经验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执政这一科学结论,并系统的阐述了“依法执政”的内涵。 首先, 决定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推进依法治国,因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领域当中一项重要

12、的、系统的工程,我们只有使国家的各项工作法治化,不断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才能保证这项系统工程得以完成。除此之外, 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系统工程的特点做出了详细的描述,指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将各项法治工作共同推进,才能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系统论思想落到实处。 其次, 决定将“依法执政”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工作,以此来推动国家的各项法治。并且,将“依法执政”的内涵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党要依据宪法、法律来治国理政,第二,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也就是说“依法执政”的内涵包括了“依法治国”和“以规治党”两方面的内容。中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

13、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的执政行为既要体现党性又要体现人民性,这就要求党既要按照党章、党规办事,更要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这次中央集中而系统的清理党规,就是一个执政党的党性和人民性的要求,更是两者统一的要求。执政党只要抓好“依法执政” ,那么,“依法治国” 、 “依法行政”等各项工作都会得到顺利的实行。 7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内在的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只有这样,党依法执政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各项事务才能得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治理。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党内法规严于国家法律,国家法律高

14、于党内法规。 其实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不仅仅是谁高谁严的问题,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更值得我们重视,就某些方面的社会问题可能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都能进行调整,但是国家法律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能某些问题起初需要党内法规进行调整,当国家立法条件具备时,就及时的将党内法规转化为国家法律。 可见,党内法规的实施能够为宪法、法律的实施提供保障。只有将二者很好的衔接起来,才能促进党的依法执政水平,从而推进依法治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俞可平主编.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俞可平.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学习时报.2010 年 3 月 15 日. 3杨绍华.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 4黄文艺.论依法执政基本内涵的更新.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5). 5卢昌军.试论依法执政的内涵及现实意义.三峡大学学报.2007(4). 6哈伯先、李兰色.内涵、依据和途径:依法执政的理论与现实解8读.河北学刊.2005(2). 7石泰峰、张恒山.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中国社会科学.200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