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1181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摘要:玉米螟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者减产 5%10%,重者可减产 20%30%。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都要十分重视虫害的发生,密切观察,细心留意虫害产生的初期征兆,早防早治。关键词:幼虫;农药防治;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6611 玉米螟的为害特性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箭杆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分部广、食性杂、危害的植物有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 20 多种作物,它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害虫。凡是有玉米栽培的地方均有发生,玉米螟的一生分为 4 个阶段,即成虫、卵、幼虫、蛹。其中幼

2、虫是玉米螟一生中危害作物的唯一虫害。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破坏组织,造成籽粒不饱满、折蓼、折茎、折穗、倒伏,甚至颗粒不收,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据多年的调查和试验证明,在玉米螟一般发生年分,百株螟虫平均2为 5070 头,玉米可减产 57%,中等发生年分,百株螟虫平均为7090 头,玉米减产 10%左右。大发生年分,百株螟虫平均为 100150头的,玉米可减产 131

3、5%。百株螟虫超过 180 头以上的为特大发生年分,玉米减产 20%以上。如果因玉米螟导致减产按 7%10%计算。将给全市玉米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2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玉米螟在我国从北向南,每年发生 16 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山东省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 3 代,越冬幼虫于翌年 5 月上旬在越冬场所吐丝结薄茧化蛹,5 月中旬至 6 月初为化蛹盛期。5 月下旬至 6 月上,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越冬代成虫自 5 月底开始产第一代卵,6 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期 56 天,6 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为害春玉米,高粱心叶。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 7 月中旬,此时也是第二代卵盛

4、期,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为 7 月中,下旬。8 月上,中旬为第二代成虫盛发期,卵多产于夏玉米上,到 8 月中,下旬第三代幼虫进入为害盛期,幼虫可持续为害到 9 月下旬,后陆续隐蔽越冬。玉米螟成虫白天隐藏在作物或杂草中,夜间开始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12 天后开始产卵,卵多产于玉米叶背中脉附近,一般株高在 50 厘米以下的植株着卵量很少。幼虫共 5 龄,有趋糖,趋湿,趋触和负趋光性,因此,多选择玉米含糖量相对较高,组织幼嫩,便于潜藏且较阴暗潮湿的部位取食为害。3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3.1 农业防治方法31)选用抗虫品种。自身的抗虫特殊品种自然是最好的选择。2)处理越冬寄主、

5、压低虫源基数。可大大降低第二年的产生机会。在越冬幼虫羽化前把秸秆处理完毕。统一进行封垛,利用白僵菌制剂、或药剂封垛。3)因地制宜进行耕作改制,合理的轮作。4)做好田间管理,以减轻玉米螟的危害。及时施肥、及时除草,可在玉米雄穗打苞期、隔行人工去除 1/3 的雄穗,带出田外深埋,这种方法可消灭大量正在危害雄穗的幼虫。3.2 物理防治方法采用灯光诱杀,辐射不育等措施诱虫灯防治玉米螟。主要根据玉米螟越冬虫源 80%以上集中在村屯内的玉米秸秆垛里的习性,利用玉米螟有强烈趋光性的特点,在村屯内设置能发射对玉米螟有特殊引诱力光谱的诱虫灯,将玉米螟成虫诱杀于飞往田间产卵危害之前,达到防治目的。3.3 化学防治

6、应用农药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中期和末期各施药一次,用颗粒剂效果很好,常用的颗粒剂有 1.5%或 3%的辛硫磷颗粒剂,或 0.4%的敌杀死颗粒剂每株用药 12 克撒于玉米心叶中。也可在玉米抽雄前用 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50%敌敌畏乳油 1000 倍液或“杜邦康宽”10001500 喷施。3.4 生物防治是利用寄生性、捕食性生物、和病源微生物来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常用方法:人工释放赤眼蜂或生物导弹等。是一种科学、安全、经济有4效的防治措施。1)投放赤眼蜂:玉米螟是一种寄生性害虫,赤眼蜂和玉米螟几乎在同一时期产卵、繁殖。玉米螟把卵产在秸秆上,赤眼蜂在田间飞舞。寻找玉米螟卵

7、块,把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赤眼蜂的幼虫靠吸收玉米螟卵块里的营养一天一天的发育成熟,小赤眼蜂破壳而出,小赤眼蜂长大以后又去寻找新的玉米螟卵,就这样无数的玉米螟卵被杀死,赤眼蜂在田间形成群落,有效的扼止玉米螟的发生与发展。放蜂时间要根据玉米螟幼虫蛹化时间来确定,当玉米螟幼虫化蛹率达到 15%20%时,再住后推 10天为第一次放蜂期,我市一般在 7 月上旬,放蜂 12 万头。第一次放蜂后再往后推 57 天,为第二次放蜂期。每公顷放蜂 10 万头、每公顷放3050 个点。2)用 Bt(苏芸金杆菌简称 BT 固体发酵菌剂)防治螟虫:用 0.5 公斤孢子含量 100 亿/克的 Bt 菌粉,拌于 5 公斤煤渣颗粒上,于玉米心叶期撒入心叶内,可有效地防治玉米螟,高粱条螟等钻心虫。作者简介:刘毅力(1966) ,男,大专,就职于九台市波泥河农业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