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1282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学大教育上海陆家嘴分校区北京学大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shanghai Branch 12010 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制作人:傅乐和、艾年华、刘彩云 主讲人:刘彩云)(一)导言一、高考命题走势纵观 19992009 近 10 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2003 话题作文“一统天下”,2004 命题作文“石破天惊”“一石激起千层浪”,20052007 话题、命题、材料作文“三足鼎立”,20082009 基本上是命题、材料型“一分为二”。为明确题型,特将 2004

2、 年分省命题以来全国高考题型列表如次:年 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话题型 14 10 7 4 0 2命题型 1 4 6 9 10 8材料型 0 2 4 5 8 8小 计 15 16 17 18 18 18全国高考卷近 4 年,年年为材料作文。2006 年,乌鸦仿鹰抓羊俯冲,牧羊人抓住,小孩说可爱;2007 年,漫画摔了一跤,家庭,学校,社会都说“出事了吧”;2008 年,“512”汶川大地震种种爱心之举;2009 年,对小兔等动物在游泳训练班仍然不会水的三种议论。由此可见,全国语文高考大有回归 10 年以前材料作文之趋势。二、材料作文类型高考材料作文,一般

3、而言,从材料表达形式特点看,可分为文字、图表、漫画三类,而以文字材料为主。漫画作文,如 1983 年这下面没水,1996 年截错肢了二幅,2007 年全国卷摔了一跤,2008 年江西卷助鼠为患等,大多是讽刺夸张,针砭时弊。漫画作文,偏题率高。从材料含意明暗显隐看,大致可分为直白型、寓意型两类,而以寓意型(隐晦或半明半暗)为主。直白型,如 2008 年全国卷,“512”汶川大地震种种爱心之举;2009 年全国卷,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填补医学色盲理论,日本商人藤百福发明方便面,法国乔利研制出干洗剂等,题意明白,学大教育上海陆家嘴分校区北京学大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eijing XueDa C

4、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shanghai Branch 2容易切题。寓意型居多,2009 年 8 套试题占了 7 套,约占 88%,如江西、浙江、安徽、辽宁、海南、上海、全国卷均是此类。从材料观点难易多少看,可以分为单一型、双向型、多义型,而以多义型为主。双向型,又可分为同向型、反向型、两难型;多义型,亦可分为并立型、交叉型、是非交错型等。其中,考生尤其怕的是两难、交叉、是非交错题型。如 2009 年全国卷,动物游泳班对兔子不会水,野鸭、青蛙、仙鹤各执一端,各有是非。考生作文偏离题意诸多,不胜枚举。三、作文审题示例高考作文如何备考?依笔者 30 余年的备

5、考体验当做到 “日知周练” 四个字日知时新题材,周练审题立意,长流水,一线串。而审题训练的重点是上文提到的寓意型,多义型。要注重评讲指导,且精心设计。本届高三本次月考,笔者写了作文评讲教案约 4800 字,分为“命题依据”“审题立意”“拟题得失”“精彩点评”“习作诊改”“经典题材”六大部分。限于篇幅,仅择其三,简略述之。作文命题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讲了许多空洞的理论后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须从底层做起。”一只青蛙不耐烦:“所有建筑都从底层做起吗?”教授瞄了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难道打井也要从底层做起?”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井底之蛙也有独

6、特见解!”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审题立意研读材料,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理解。学大教育上海陆家嘴分校区北京学大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shanghai Branch 3(二)分类示例一、对比型(对举型)1、材料特征(1)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一般是相对(反)的,在层次上明显分为两部分。(2)话题一般为关系型的,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2、审题要点(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审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2)坚持重点

7、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题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时”等标志性词语。(3)文章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3、经典例析2006、2007 年高考全国卷都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请看 2006 年高考作文材料:学大教育上海陆家嘴分校区北京学大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shanghai Branch 4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 年为

8、 60.4%,2001 年为54.2%,2003 年为 51.7%,而 2005 年为 48.7%,首次低于 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 年为 3.7%,2003年为 18.3%,2005 年为 27.8%。2007 年高考作文材料: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 300 多万,资助了 178 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

9、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 10 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在表达上都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在内容上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审题时要注意问题两方面的焦点与矛盾。材料一就“国民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方是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方是国民网上阅读率上升。双方矛

10、盾的焦点就是材料中的一句话:“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认真解读这其中的原因就能寻找到审题的突破口和最佳角度。材料二选择的两则材料,都是在拷问人性:面对捐助者的病危与困顿,178 名被捐助的贫困学生集体隐身,“知恩不报”,他们有的只是对媒体的埋怨,对慷慨捐助者却没有片言只语;而希望小学的小学生却能“受恩图报”。两相比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还是要“孩子”救救“我们”。“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命题者通过稚嫩的童音来传达两则对比性材料的显性主旨,也许比九天惊雷还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讲良心,要不要讲人格,要不要帮助别人这则材料在审题上不存在任何悬念。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1、材料

11、特征(1)所给材料是一则经过加提炼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哲理故事。(2)命意重点在于阐明道理,最易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2、审题要点(1) 全面解读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节。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冲突,问题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后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等。学大教育上海陆家嘴分校区北京学大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shanghai Branch 5(2)归纳寓言或故事蕴含的哲理(主旨),提炼关键词语(短语),确定写作中心话题或写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与现实中某

12、种现象或问题是对应的,把握了寓言的内涵就找准了现实中的某个问题和现象。其基本审题过程:原材料(提炼、整合、归纳)话题式材料(审题、立意)写作。(3)研读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确定写作的角度。一般情况下,材料中的问句、感叹句、比喻句、议论性语句及人物对话都是关键信息承载的对象,时常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4)别放过寓言或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这其中也暗含着写作的角度,可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5)细细研读题目写作要求,避开写作的“雷区”。3、经典例析2006 年高考全国卷 I 卷作文题:例如 2006 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

13、,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看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是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己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分析】这是一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材料作文,也可以叫它题意作文。这类作文命题形式,与以前的材料作文还是不

14、同的。以前的材料作文,一般要求写成议论文,而且大多数给了题目。题意作文,不给话题,不限制文体,不限制立意,开放空间大,它要求考生自己根据材料提炼主题、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可以有效防止套作而又有极大的自由度。 观点提炼:1.从实际出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一味盲目地学习他人,结果不但不能得到成功,有时还会陷自己于尴尬的困境。2.勇气的可爱。乌鸦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身上透露出的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仍然值得肯定。但是,这种勇气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否则,只会留下让人嘲笑的话柄。 3.批评的善意。牧羊人对乌鸦的批评虽然非常尖锐,但充满善意。牧羊人并没有因为

15、乌鸦自不量力而置乌鸦于死地,而是提出了善意的批评。自不量力者并非仅有乌鸦,我们都可能因为追求某一目标而学大教育上海陆家嘴分校区北京学大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shanghai Branch 6有时陷入自不量力。但是,犯了错误,能够认识错误,进而汲取教训即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者要善于总结教训,看见别人犯了错误,要给予善意的批评。4.认识的差异。父亲和儿子对一只鸟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要求他人的认识和自己的认识总是一致,因为,人们

16、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太多。 从文体选择来看,这则材料即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小说或童话借以讽刺现实生活中那些不自量力,好高骛远的人。如果写成小说或童话的话,文体上可以创新。也可以构思成书信的形式向朋友或老师或父母或其他人,介绍生活中的你或其他人在东施效颦后的后悔心理,希望别人不要步你的后尘,总之可写的亮点很多。三、现象(事例)列举型1、材料特征(1)材料形式为松散型的现象列举,且各种现象之间多为并列关系。(2)材料淡化了作文审题,甚至不需审题。(3)写作角度就在材料中,因而写作角度广泛,可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写作。(4)侧重考查学生的立意和表达能力。2、经典例析例 1、2006

17、 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 800 字。【分析】 文题开放中有限制,作文试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写作空间,考生既可根据材料中提供的词语展开联想,也可用自己熟悉的

18、其他带“三”词语引发思考,材料是开放的,这样有利于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感而发,有理可论。题目在提供自由空间的同时,又巧妙地作了限制。要求从带“三”的词语切入,并且提示要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文章不是写对“三”的联想,而是写对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要注意这些词语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并据此联想生发,命题立意,不能只是就“三”说学大教育上海陆家嘴分校区北京学大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shanghai Branch 7“三” ,也不宜一般性地

19、只就带“三”的词语本身的含义立论成文。例 2、2007 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对唐代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理解,材料中已经列举了 5 种不同的理解,要求考生在此基础上来谈你的理解或感悟。四、问题型1、材料特征(1)选取的材料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生活中某种社会现象。(2)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感、写作的开放性。(3)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和看法。2、审题要点(1)选准“靶子”,即准确把握材料所描述的社会问题或现象。(2)确立写“点”,在具体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具体的“点”。(3)善于运用哲学方法分析问题,如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

20、等,使你的认识有理性深度。(4)分析问题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应该重点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及改革方案,通过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3、经典例析2008 高考湖北省作文题目: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藓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和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

21、为题写一篇文章。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现象让学生去思考与讨论。如:媒体上炒作的杨丽娟追星事件,愈演愈烈的家长“陪读”现象,全国文艺界的各种“选秀”选红了谁?“人造美女”现象等。(2008 全国 1 高考作文题目:“抗震救灾”话题)学大教育上海陆家嘴分校区北京学大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shanghai Branch 8【分析】此命题作文材料简洁,启发性强,重在引导考生进行内心反省。与 2008 年上海春季高考以“细微深处”为题的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举手投足之间” 这个题目平实温和而又出奇制胜,

22、能切实引导考生去感悟自然,思考人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这个作文题,就是考学生的“积累”(包括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等各个方面) ,有所积累,有所思考,人格修养有所历练,才能把话说好。同学们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变成半命题作文,然后再补充完整,范围和立意就可以确定了。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 、 “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 ”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会要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作文

23、中的三个“如何对待”给我们以很好的思考方向启示。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 “放大”细节,把它们组织的文章中来。五、独词型1、材料特征作文命题中没有材料提示,仅提供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作为话题或题目(命题作文),这种形式以命题作文居多。因为没有材料的提示和渲染,对于写惯了话题作文的学生来说,审题及写作都很为难了,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2、审题要点(1)语境设置法 即在词语或短语前后添加修饰语或设置一定的语境,使之更具体、更明确。当然命题作文的题目就不能加了,但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上

24、去挖掘,寻求最佳角度。(2)虚拟提问法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新闻写作中的“5W”理论对题目中的独词进行虚拟提问。“5W”是指“是什么”(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是谁”(Who)“为什么”(Why)。拿到一个独词型或概念型的题目后,不妨多问几下,通过递加追问,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打开写作的思维,确立写作的角度。同时,这种由果及因的追问,也能对话题有更深的认识,易把文章写得深刻些。3、经典例析如 2007 年高考福建卷、广东卷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题目分别为“季节”“传递”。审题时,我们要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求得小、巧、具体的写作角度。以“季节”为例,审题时,可先

25、添加修饰语,缩小“季节”的写作范围:自然的、人生的、生命的、爱的、事业的、历史的、社会的,再结合虚拟提问法对话题内涵进行挖掘,我们的“季节”怎么啦?通过分析可以派生出这样一些角度:全球气候变暖,四季不明了;人生四季,重在把握青春;爱的四季亘古不变(爱不分四季);人物心态的“四季变化”;中日关系“四季”变奏曲;城市高楼大厦四季不分给人们带来的缺憾等。“传递”学大教育上海陆家嘴分校区北京学大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shanghai Branch 9这个题目审题就更简单了,运用虚拟提问法就可轻松搞定,

26、如“传递什么?”“为什么要传递?”“怎么传递?”等。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题,独词型的还不少:如 1988 年全国卷的“习惯”、1994 年全国卷的“尝试”,北京高考卷先后考的“规则”“转折”“寻找”“包容”“安”“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杂”、“忙”;2005 年高考江西卷的“脸”、重庆卷的“自嘲”;2006 年高考四川卷的“问”、辽宁卷的“肩膀”、天津卷的“愿景”等。六、解词(释意)型1、材料特征(1)题目选择的是一个多义词语作话题或题目。(2)材料对词语作了多方的解释和理解。(3)每个义项都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写作角度。2、审题要点这种命题形式审题难度小,只要借助义项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即可。审题时

27、还可参照“独词型”材料的审题方法。写作角度也很明确,毋需在审题和立意上投入大量时间。3、典型例析例 2006 年高考湖南作文题目:“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分析】2006 年湖南卷作文题为命题作文形式,命题者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做出了一定限制,要求考生依据命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但这道命题作文与以往不同,以往的命题作文,只是给出一个标题。今年在给出题目之前先列出了“意气”一词的三个义项

28、,然后以“谈意气”为题作文。命题对考生的立意有一定规定既可就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谈“意气”;也可只取其中一个义项来谈“意气”,但不能脱离命题的三个义项而随意发挥。学大教育上海陆家嘴分校区北京学大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shanghai Branch 10“意气”的第一个义项是“意志和气概”。“意志”指的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如意志坚强,意志薄弱,不屈不挠的意志。”“气概”指的是“在对待重人问题大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真、豪迈的),如英雄气概,气概非凡。”“意志”“气概

29、”合用,便构成了“意气”的第一个义项。就这一层意义说,“意气”一词,多用来指一种向上的,昂扬的精神状态,如意气风发,意气昂扬。“意气”的第二个义项,是“志趣和性格”。“志趣”指的是“行动或意志的趋向”;“性格”指的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懦弱、粗暴等。”就这层意思说,“意气”一词,多用来指朋友间的相知相识,如意气相投。“意气”的第三个义项,是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这个义项是考生比较熟的。年轻人,容易偏激、任性,事后又免不了以“意气用事”自责。命题者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这就还涉及一个选择的问题。“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0、”,并不意味着不能写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关键是写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来。如果脱离自己的感受与认识,片面强调形式以求美,简单堆砌材料以炫耀自己的才能,也不能视为好文章。例 2、2007 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就是对“母语”这个概念的多角度的解释和理解,材料本身对“母语”的涵义、性质、价值和意义以及母语与我的关系等方面作了解读,为考生理解、体会后自选角度立意写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类似的命题形式还有 2006 年高考天津卷的“愿景”,2006 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材料对话题和题目中的概念“愿景”“符号”作了解释和说明,为学生审题降低了门槛,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明确的写作指向。七、诗词和名言警

31、句型1、材料特征(1)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小诗(诗歌意象是我们熟悉的且易理解的)或一些名言警句。(2)要求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蕴或象征意义产生联想或感悟,进行作文。(3)诗词型的不能写成诗歌或诗句鉴赏短文。2、审题要点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意的,而诗歌的意象都具有指代性和象征性,审题时可抓住意象这一特点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所指的对象,然后立意作文。名言警句一般是经过长时间积淀下来的不可随意更改的哲理性的语言。对警句型材料(一般不只一则)审题时,我们要先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生活现象或哲理,再把它置于当今时代背景下去分析解读,发掘其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如伶官传序中有这样一则名言:“忧劳可以兴国,豫逸可以亡身”。从历史教训层面上看,有其合理性,若从当今信息化社会实情看,“忧劳可以亡身”(如“过劳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