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09 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评价2009 年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严格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和河北省 2009 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理科综合的要求命制,继承了近几年河北省中考命题的基本思路,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体现了“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试题结构合理、情景素材真实,较为全面的考查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化学教学目标。一、试题特点1题型稳定,结构合理化学部分的题型仍然是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四个题型,各大题的小题数和分值保持了与 2008 年的相对稳定。各题
2、型分值比例合理,试卷的结构能较好的反映化学学科特点。2难度适中,梯级分布今年的化学试题,卷7 个选择题中,1、2、3、4 题是容易题,5、6 题是中等难度题,7题是较难题;卷6 个非选择题中,29 题是容易题,30、31、36 题是中等难度题,37、38 题是较难题;每小题各空的难度也是按容易、中等难度和较难三个梯级设置的;试题的整体难度比去年略有提高。这样的难度结构,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又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3考查全面,突出主干试题涵盖了学科说明中的全部一级主题(5 个)和二级主题(17 个) ,对学生进行了较全面地考查。其中,科学探究 10.5 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14.5 分、物质构
3、成的奥秘 6.5 分、物质的化学变化 13 分、化学与社会发展 5.5 分,共计 50 分。试题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金属与矿物、溶液的有关知识、微粒构成物质、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等,使得试题的学科特点非常突出。4试题原创,体现公平试题的原创性很强,所有题目没有一个是现有资料上的原题;素材的选取兼顾了我省现行四个版本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学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既保证了考试的有效性,又体现了使用不同版本教材考生考试的公平性。试题紧贴教
4、材,题目素材多来源于教材,但又区别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对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教材的使用,防止滥用复习资料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如 37 题,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四个版本教材中都是重要的探究内容,试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对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严密性进行了考查,这种命题方式既引导教学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也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5依据学科标准,突出主题选择题 1、2、3、4、7 题分别涉及到学科说明中的 5 个一级主题。1 题属于“化学与选择题 填空及简答题题型化学 综合 化学 综合实验探究题 计算应用题题数 7 7 3 2 2 1分值 14 14 11 6 10 5- 2
5、 -社会发展” ,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对营养素、有毒物质、使用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2 题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查学生对物质多样性的认识和对物质类别的理解;3 题属于“物质的化学变化” ,考查学生对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4题属于“科学探究” ,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过滤操作、浓硫酸稀释和蒸发操作进行了考查;7 题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 ,试题从溶解度曲线入手,考查学生对溶液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9 题从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对“身边的化学物质”进行考查,内容有乳化现象、保护气和铵态氮肥的施用。30 题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 ,以中和反应为载体,对化
6、学方程式的书写、溶液的滴加顺序、反应过程中溶质的变化等内容进行了考查。36 题以“科学探究”中“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为主题,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药品的选择、装置的选择、验满方法及气体检验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地考查。37 题以“科学探究”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为主题,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中做出猜想、方案设计、方案评价等进行了考查。6关注社会,联系实际试题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联系。试题涉及到垃圾就地焚烧、随意丢弃塑料袋、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节约用水、环境保护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还涉及到生产中人工降雨的原理、除锈原理、黑火药的成分、橡胶沥青的使用、铵态氮肥的施用,以及生活中的食品包装、食醋除水垢
7、、洗洁精去油污、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等知识。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念。7注重考查实验能力,增强试题的探究性注重考查实验能力,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第 4、9、12、13、14、30、36、37 题都涉及到实验,分值合计 19 分。考查内容有基本操作、氧气性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的区分、中和反应、气体的制取、金属活动性顺序等。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既考查基本的实验操作,也考查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既考查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也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既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也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试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8增强开放性,考查发散思维能力今年化学试题的开放度进一步加大,第 27、28、
8、31、36、37 小题均有一定的开放性。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给学生答题创造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可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既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可增加试题的区分度。9设置图表,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今年化学试题有 7 幅图表。第 4、9、12 题通过对实验装置或操作示意图的观察和分析,判断正误,得出结论;第 5 题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第 7 题溶解度曲线、第 30 题中和反应过程中 pH 变化曲线、第 31 题反映物质间转化关系的框图、第 36 题实验记录表,都要求学生有较强地识图能力、分析能力。这些图表的设置,体现了学科特点,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二、典型试题解析【题例
9、 1】 (第 1 小题)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将垃圾就地焚烧 B食用水果补充维生素C随意丢弃塑料袋 D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内容,以生产、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素材,考查学生对身边事件是否合理的判断能力,同时考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知识的难度不大,将垃圾就地焚 烧、随意 丢弃塑料袋都会 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会危害人的生命健康,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水果中含有丰富的 维生素,食用水果- 3 -可以达到补充维生素的目的。 试题对教学的启示是:化学教学要注意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和重大的社会事件
10、。【题例 2】 (第 5 小题)图 2 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 3 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构成的奥秘”和“ 物质的化学变化”2 个主题的内容,以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某化学反应为情景,考 查学生对认识化学元素、微粒构成物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抽象思 维能力。 试题用三个不同特征的小球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 3 种原子,在选项中既有物 质的宏观组成问题,又有反 应 的微观解释
11、,还有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 D 选项, 对学生的干扰比较大。此 题 在呈现方式上比较新颖,难度较大,对学生有一定的区分功能。【题例 3】 (第 30 小题)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 13 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 另一种溶液中。(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 ag 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 bg 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解析】本题以学生熟悉的中和反应实验为素材, 进行了大胆的 创新:一是用曲线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二是
12、将中和反应实验与溶液知识相结合。考查的知识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过程中溶液 组成的判定以及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 现的颜色等。要求学生有 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有利于真正做 过实验的学生作答。本题总体难度较大,但 4 个空有较好的梯度,兼顾了学生的基 础性和发展性,具有 较好的选 拔功能。 (1)写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比较容易;(2)、 (3)则比较难,二者之间有关联关系, (2)不能作答则(3)也无法作答,所以弄清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二者之间的滴加关系至关重要;对于(4)只要学生掌握了 pH 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以及酚酞溶液在碱性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作答并不难。 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13、是:化学实验不能只重视结果,要重 视对过程的思考和理解;不能只是 讲实验,要真正做 实验。【题例 4】 (第 31 小题)图 14 所示的是有关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 E 是一种金属氧化物,F 是单质,丙是一种有毒气体, G 的溶液呈黄色,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丙乙+ +甲 丁图 2A图 14B甲 C甲乙DF点燃 丙E 丁 BGpH70 a b加入溶液质量/g图 13- 4 -(1)甲起的是 作用;(2)乙可能是 (写一种即可)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 。【解析】推断题具有容纳知识点多、区分度好、难度易调控等特点,是近几年中考化学的保留题型。本题
14、涉及到用过氧化氢 制氧气、燃料的燃 烧、金属的冶炼、金属除锈 4 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要求学生会正确推断和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各个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 题难度较大,各空也注意了梯度的设计,第一空反应中甲的催化作用比较容易判定,第二空写出一种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 质,属于中等 难度;后两空则难度较大,学生一是要正确推断出各种物质,二是要在此基础上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准确表述反应在生 产、生活中的 应用。本 题给教学的启示是:教学中要注意 对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相互转化关系 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结构化。【题例 5】 (第 37 小题
15、)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 3 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 3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锰铁铜;猜想二:铁铜锰;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 中,观察现象。(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
16、现象是: 。【拓展探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设计作了进一步研究。为了验证甲、乙、丙、丁 4 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解析】本题是以“比较锰、铁、铜 3 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的探究题,考 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考 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 维方法。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四个版本教材中都是重要的探究内容,此题设置了新的问题 情景, 不是简单地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也不是简单 地让学生根据现象判断金属的活
17、动性顺序,而是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对 学生思维的有序性、科学性、严密性进行考查。试题给出了明确的探究目标和可选用的药品,首先 让学生对三种金属的活动 性进行合理猜想,三种金属的活 动性强弱关系只有三种可能,给出了两种猜想,要求填写另一种猜想,所以第一空较容易。设计实验中(1)给出了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猜其强只要与另二者之中的强比即可。设计实验中(2)则要求学生设计猜其弱的实验方案,学生要能从前面的方案迁移思 维方法,就是要与另二者之中的弱相比,第二空给出一种药品 选择另一种药品,也比 较容易;第三空是 为作出的猜想设计方案,答案的开放度比较大,学生有 较宽泛的作答空间;第四空
18、是要求学生描述 实验现象,主要考 查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规范性和全面性;第五空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一个升华,学生要能从前面的各个探究方案中总结出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正确作答。此题给教学的启示是:化学教学不能- 5 -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要 积极组织实验 探究活动, 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探究能力。三、教学建议1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年的试题注重灵活多样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部分题目都有一个实际问题的情景,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都比较强,既考查了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
19、生要正确解答这些题目,仅靠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是远远不够的。给我们教学的导向是,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学习。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解决化学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根本途径。2把握课程标准 ,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教学,但在纸笔测验的评价手段中, “知识与技能”仍是重要的考查内容。 “知识与技能”既是其他二维目标的载体,也是重要的落脚点。平时教学一定要立足课标、立足教材、夯实双基,对全书的 100 多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化学的主干知识,一定要让
20、学生搞懂搞透,不留死角;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和挖掘教材,注意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各种小资料等。教学中还要注意三忌:一忌忙于赶进度,再煮“夹生饭” ;二忌滥用复习资料,苦练“题海” ;三忌盲目拔高、追新,追求高难度。3紧密联系实际,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2009 年化学试题多以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及高科技为素材创设情景,从中贯穿对化学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既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也符合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中“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利
21、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的要求。对化学教学的启示是,要做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背景中提取信息,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做到有意收集和筛选素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领悟化学就在身边,这样既有利于深化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也有利于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化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有利于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化学知识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有关现象联系起来,使他们体会到化学学习不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能运用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
22、题。4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亲身体验中考化学试题非常重视实验内容的考查,既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等,也考查实验探究中做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能力;既考查教材中的实验,也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的能力。用讲实验代替学生做实验的做法,学生得不到亲身体验,难以形成实验能力,在解答一些注重探究过程的实验题目时就会出现问题,抓不到解答问题的关键。所以平时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又逐渐形成探究的能力。5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学科能力培养中考命题的能力立意在不断加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
23、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能力,今年的化学试题非常注重对这些能力的考查。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亲身- 6 -感受、真正理解化学的精髓。教师要做到不仅关注知识内容的设计,更要注重能力、情感的设计,做到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注重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对知识不能生搬硬套,要能进行迁移,要能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的应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己任,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夯实“双基”基础上,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