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学基础理论,一、相关概念,1.中药 1.1 三种说法 1)中药是中国的药物 2)中药是中医使用的药物 3)中药是天然药,乳香,没药,西洋参,一、相关概念,1.中药 1.1 三种说法 1)中药是中国的药物 2)中药是中医使用的药物 3)中药是天然药,不科学,1.2概念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应用形式的药物,1.中药凉茶 2.护肤品、日用品 3.中药保健品 4.中药营养品5.中药养生馆 6.药店,生活中,好处无处不在,中药国际化现状中国是中药大国却不是中药强国,我国的中药产品在世界中药市场上主要
2、有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三块 中药材占70%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各占15%,中药研发症结所在,在中成药160亿美元的国际市场份额中 日本占80% 韩国占10% 中国不到5%,生产过程出了问题.,我国新药研发一般由国家投资的科研院所承担,企业拥有或投资的研发机构既少且小,以致新药研发环节与生产工艺严重脱节。,被人抢占地盘,1.韩国“高丽参”打入国际,年收入几亿美元2.日本在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救心丸,年收入相当于中国所有中药材的50%年销售总收入3.韩国的牛黄清心丸,源自于我国的牛黄清心液;4.日本Ltd公司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明确对以芍药为活性成分的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芍
3、药甘草汤、桂枝茯苓丸4个复方进行保护,并且获得了授权 5,措施,1、加大新药研究2、提高中药产业中的质量及规范操作 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3、在创造中加强保护 专利、商标等多种知识产权的保护4、加大人才教育培养,第一节 药性理论,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升降沉浮,疏散风热药风热感冒/表证,清泄里热药里热证,滋阴药阴虚证阴虚生内热,寒凉,疏散风寒药风寒感冒/表证,祛风湿散寒药寒湿痹痛证,温里药里寒证,温热,寒、凉:属阴,凉弱于寒; 平 性:寒热界限不明显; 热、温:属阳,温弱于热。,平,凉,寒,温,热,大寒,微寒,微温,大热,微凉,阳,阴,一、四气(四性),1.含义: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附子
4、,干姜,肉桂,热性,黄连,黄芩,大黄,寒性,2、如何确定四气? 是在患者服药以后,以中医寒热辨证为基础,从药物对所治疾病的病因、病性或症状寒热性质的影响中得以认识的,发散风热药,利湿退黄药,平抑肝阳药,攻下药,利尿通淋药,凉血止血药,补阴药,寒性药,发散风寒药,补阳药,温经止血药,热性药,驱虫药,收涩药,化痰药,息风止痉药,无明显规律性,3、四气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寒热错杂证寒热药并用,前人常将药物的药性称为偏性。也就是说古人认为中药的药性就是中药的偏性,是中医理论对中药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4、中药药性的含义,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
5、: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脏腑阴阳气血所发生的偏盛偏衰,三、五味,【学习要求】掌握五味的概念掌握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了解气与味的综合效应,五味的本义是指辛、甘、苦、酸、咸五种口尝而直接感知的真实滋味。 “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 (徐灵胎),(一)五味的含义,作为中药性能中的五味,不一定是用以表示药物的真实滋味,更主要是用以反映药物作用在补、泄、敛、散等方面的特征性。,(二)五味代表药物的作用,1.辛味 能行行气、行血 能散发散 辛行: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的作用,治疗气血阻滞证; 辛散: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治疗表证。,1.1 辛能散,生姜,胡
6、椒,味道:辛辣 芳香,桂枝,紫苏,羌活,防风,嗅觉:气味芳香,麻黄:辛 苦,1.2 辛能行(行气、行血),行气药:橘皮、青皮、香橼、佛手、枳实、 枳壳、沉香、木香、乌药活血药:郁金、姜黄、川芎化湿药:藿香、砂仁、豆蔻开窍药:冰片、苏合香温里药: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胡椒,缓急止痛(甘草 蜂蜜 饴糖)缓和药性(甘草 大枣),2.2 和,2.1 补,2、甘:能补、能缓、能和,2.3 缓,补气、补阳、补血、补阴健脾、生津、润燥、温阳、助阳,和味(甘草 蜂蜜)和中(补虚药 消食药)调和药性(甘草),燥,泄,坚阴 阴虚火旺 - 知母 黄柏,清泄:清热泻火 降泄:降脏腑上逆之气机(肺、胃为主) 麻黄
7、 杏仁 葶苈子 代赭石 通泄:通利大肠(大便)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大戟,苦寒燥湿 黄连 黄芩 苦温燥湿 橘皮 厚朴,3、苦:能泄、能燥、能坚,作用:收敛固涩。亦即抑制正气耗散,阻止其脱失之势。 包括:敛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止血等 乌梅 五味子 龙骨 牡蛎,4、酸和涩:能收、能涩,作用: 软坚散结 牡蛎 泻下:在软坚基础上的通利大肠 芒硝适应证:癥瘕积聚、瘰疬瘿瘤、痰核等形成 坚硬结块者;燥结便秘。,5、咸:能软、能下,作 用:渗利水湿、利尿 适应证:水肿、腹水、小便不利、黄疸、 泄泻、痰饮、 带下等 猪苓、茯苓、泽泻、薏苡仁,6、淡:能渗、能利,(三)五味的确定,确
8、定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药物的功效,山楂消食活血化瘀,辛能行,甘能和,酸、甘,(四)五味的临床意义,增强临床用药的准确性,麻黄辛宣肺平喘,杏仁苦降肺止咳,五味子酸敛肺止咳,人参甘补益肺气,咳喘,四、升降浮沉,升降浮沉理论产生背景气一元论气的基本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升上升提举,作用趋势向上降下达降逆,作用趋势向下浮向外发散,作用趋势向外沉向内收敛,作用趋势向内,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性,(一)升降浮沉的含义,(二) 升降浮沉的确定,药物作用的升降浮沉趋向,是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的咳嗽气喘-肺气上逆-杏仁,药物作用的升降浮沉趋向,是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的咳嗽气喘-肺气上逆-杏仁 (向下
9、)自汗盗汗-浮小麦、麻黄根 (向内)感冒-表邪侵袭人体-发散表邪-解表药(向外),1.炮制:酒升;姜散;醋收;盐沉 荆芥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 2.配伍:从众效应; 麻杏石甘汤,(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3.性味 ? 性温热升浮,寒凉沉降 “寒无浮” “热无沉” ? 味辛甘升浮,酸苦咸沉降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 ?4.药材质地 ? 质地轻虚升浮,重实沉降 5.入药部分 ?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诸子皆降,蔓荆独升”?,旋覆花,芫花,蔓荆子,小茴香,1. 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纠正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使之恢复正常2. 顺应气机趋向,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四)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归
10、经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一种性能。表示药物作用对人体部位的选择性。 归药物作用的归属; 经部位,包括经络与脏腑。,(一)归经的含义,五、归经,(二)归经的确定,功效相同,作用部位不同,黄芩,黄连,肝胆,心 胃,肺,龙胆草,前额眉棱骨牙龈部位痛足阳明胃经 白芷,风热目疾菊花清肝明目,项背痛太阳膀胱经羌活 藁本,以药物所治病证为依据以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对药物的归经应该怎样来标定呢?,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尿 肺 膀胱,牡丹皮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退虚热 肝 心 肾,能够增强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三)归经的临床意义,黄芩,龙胆草,黄连,心 胃,肝胆,肺,补阴药 沙
11、参补肺胃之阴 麦冬补肺胃之阴、补心阴 百合补心阴、补肺阴 女贞子补肝肾之阴,(四)归经必须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相结合,四气药物作用对于人体寒热变化的影响 五味药物的补泻敛散等作用特征 升降浮沉药物作用的趋向 归经药物作用对人体部位的选择性,中药“毒”的含义,广义概念,狭义概念: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毒药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药物的偏性,毒性按强弱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一)毒性的含义,六、毒性,(二)影响毒性的因素,用量 砒霜 红参药材的品种 大戟,京大戟 红芽大戟,(二)影响毒性的因素,用量 砒霜 红参药材的品种 大戟质量产地 乌头 附子采集 桑寄生 杜鹃花,桑
12、寄生,杜鹃花,有毒,(二)影响毒性的因素,用量 砒霜 红参药材的品种 大戟质量产地 乌头 附子采集 桑寄生 杜鹃花贮存 轻粉见光析出汞 霉变产生黄曲霉素加工炮制 朱砂 雄黄 配伍剂型与给药途径 乌头 个体差异,小 结,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毒性:,定性,定向,定位,寒、热、温、凉,辛、甘(淡)、酸(涩)、 苦、咸,升、降、浮、沉,脏腑、经络,有毒、无毒,第二节 影响中药作用的主要因素,一、道地药材,1.概念 道地药材:具有明显地域性的优质药材 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2. 常用道地药材,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东北:人
13、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地黄、山药、牛膝山东:阿胶山西:党参宁夏:枸杞广西:肉桂、田七江苏:薄荷、苍术云南:田七,3. 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1)充分重视或者高度重视 2)道地药材不完全是一成不变的 三七 广西田州-云南,二、中药的采集,1. 植物类 植物类药材其根、茎、叶、花、果实各器官的生长成熟期有明显饿季节性,其采收时节和方法通常以入药部位的生长特性为依据,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全草类:花期前或初见花时 叶类:开花至花盛开时采收 花类:开花时采集 果实:果实成熟时或将成熟时采 根茎类:早春或晚秋 树皮类:春末夏初,2. 动物类,动物类药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原则: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桑螵蛸:
14、三月中旬鹿茸:清明节后45-60天驴皮:冬至后剥取,三、炮制,炮制:中药材在制备成各种制剂之前,根据临床用药的目的以及储存、配方或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使之尽量满足医疗需要,这些加工处理方法统称为炮制,1、炮制的目的,炮制的目的不是单一的,磁石,醋淬,便于配方,增强疗效,茯苓,1)增强药物功效,巴豆,2)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天南星,麻黄 (蜂蜜炮制),3)改变药物性能,使其更加适应病情或扩大临床应用,荆芥,马齿苋,4)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5)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称量的准确 6)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7)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8)引经入药,便于定向用药
15、,2、炮制的方法,(1)修治,1.目的:为进一步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2.方法: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 纯净药材:挑、筛、刷、刮、挖、撞等。 粉碎药材:捣、碾、研、磨、镑、挫等。 切制药材:切、铡等。,碾药,切药,(2)水制,目的: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等。常用方法: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等。,水飞-借助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适用药材:不溶于水的矿物药或贝壳类 意义:除掉水溶性的有害或无效成分避免粉尘吸入,雄黄,(3)火制,火制法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需要掌握常用的方法有炒、炙、煅、煨。,炒,
16、1.1 清炒: 炒黄 炒焦 炒炭 1.2 辅料炒(烫) 沙、土、米、麦麸等固体辅料,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常用辅料有:,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如蜜炙百部、枇杷叶;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功,如酒炙当归、川芎、大黄;醋炙可增强止痛功效或降低毒性,如醋炙香附、元胡、甘遂、芫花;姜炙可增强止呕作用,如姜炙竹茹、半夏;盐炙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如盐炙黄柏、杜仲。,煅,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软,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得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直接煅(明煅)间接煅(焖煅) 血余炭牡蛎,煨,将
17、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 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肉豆蔻,木香,(4)水火共制,是指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或加入其他辅料 进行炮制药物的方法。常用方法有煮、蒸、炖、潬、淬等。,淬,来源于金属煅烧明煅冷的液体便于制剂、增强药效,磁石,燀,烹饪:焯、汆便于干燥储存,去掉非药用部位,马齿苋,四. 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和在一起应用,(一)配伍目的,1.增强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麻黄与桂枝 2.全面适应病情的需要 感冒(咳嗽,咳痰)3.降低毒副反应 麻杏石甘汤,
18、七情:前人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情。,(二)配伍内容,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同药物之间的六种配伍关系的总称,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药物 本草纲目“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1、单行,独参汤 单用一味人参补气固脱,治疗大失血所引起的元气虚脱的危重症。,清金散 单用一味黄芩清肺热,治疗肺热出血的病症。,要点:,单行是单味药应用,虽被列入“七情”,但并未发生配伍关系。因此,“七情”是单行与六种配伍关系的统称。即:“七情”等于配伍加上单行。,2、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本草纲目“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解表药中,麻黄与
19、桂枝配合,能明显增强发 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清热药中,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作用。,要点:,相须的药物性能功效相类似,配伍时没有明显的主次关系,能明显增强原相同或类似的疗效,相须的药物一般都归在同一章节。历代名方往往同时作方中主要药物。,3、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疗效。本草纲目:“相使者,我之佐使也”,要点:,相使配伍既能增强疗效,又能扩充疗效,加大治疗范围。两药的主要疗效或性能不同,一般不是同类药物,且彼此有较明显的主辅之分,辅药用来增强主药的疗效。,4、相畏和相杀,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相杀:一种药
20、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本草纲目“相畏者,受彼之制也” “相杀者,制彼之毒也”,例如:,生半夏,杀,生姜,(有 毒),(解 毒),要点:,相畏与相杀为消除或降低毒性的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说法。相畏是有毒药相对于解毒药而言的,相杀则是解毒药相对于被解毒药而言的。相畏是毒性受制的一方,相杀为制约毒性的一方。,5、相恶,一种药的某一种功效或者某几种功效被另外一个药削弱或消除本草纲目“相恶者,夺我之能也” 发汗药与止汗药 泻下药和止泻药 利尿药和缩尿药 止呕药与涌吐药,难点:相恶配伍的相对性,1、与相须、相使配伍类似,相恶也只是两药物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并不是在所有功效和治疗一
21、切病症上都使得原来功效减低或消除。,2、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征候有关。因此,相恶配伍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6、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本草纲目 “相反者,两不相合也 ”,四.配伍原则,2.充分利用增效的:相须和相使配伍;,3.有毒副反应的时候要考虑这个相畏相杀,来降低毒副反应;,4.避免使用相恶相反的配伍关系。,1.若病情单纯,病势轻浅,以针对性强的药物单用,符合简、便、廉的要求;,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学习要求】掌握配伍禁忌掌握妊娠用药禁忌了解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 神
22、农本草经:“勿用相恶、相反者。” 金元时期将反药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累计37种反药,并编成歌诀 。,五、中药的用药禁忌,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诸参(人参、党参、西洋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芍药。,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张子和.儒门事亲,十八反,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明刘纯医经小学
23、,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京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十九畏,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每一种药物或者某一类药物,它能够适应这一类的病证,它就一定不适应另外的一类病证,那么不适应的这一类病证就叫做病证禁忌,(二)证候禁忌,含义: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专指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用两类。,(三)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禁用药剧毒药、药性峻猛之品、有堕胎作用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
24、斑螫、雄黄、砒霜等。妊娠慎用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及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吃)防碍消化吸收,或影响药物吸收的一些食物 服药期间,根据病情的性质忌食某些食物; 胃热证-生姜、胡椒、辣椒 脾虚腹泻-核桃、花生仁、芝麻仁 服某药时,不可同时吃某些食物与药物有配伍禁忌的,以免减效或发生毒性反应。,(四)服药饮食禁忌,(一)剂量,中药的剂量是指干燥饮片在汤剂中成人一天内的常用有效量,六、中药的剂量与用法,重量:市制,斤、两、钱、分、厘;
25、 公制,千克、克、毫克;数量:如片、条、枚、支、只等;度量:尺、寸;容量:斗、升、合、勺等。,市制:1市斤=16两=160钱。公制:1公斤=1000克=1000000毫克。换算:1市两=30克;1钱=3克;1分=0.3克;1厘=0.03克。,(二)剂量单位,(1)与药物本身有关;(2)与用药方法有关;(3)与患者具体情况有关;(4)与自然环境有关。,药材质量:质量好者,量宜少;质量差者,量宜多。药材质地:质地轻者,量宜少;质地重者,量宜多;鲜品,量宜多。药物性味:性弱力平味淡者,量宜多;性强力峻味浓者,量宜少。有毒无毒:有毒者,严格控制剂量;无毒者可增大变化幅度。贵重药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尽量减
26、少用量。,配伍:单味或复方;主药或辅药。剂型:煎剂量大;丸散量小。用药目的不同,用量有别。,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质、性别、病程的长短及病势轻重等。,季节、气候、居处等。,(三)药物剂量的确定,(四)中药的用法,1.给药途径:口服为主,另有皮肤、黏膜、吸入、舌下、直肠给药,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等。2.应用形式:汤剂、丸剂、散剂、膏剂、贴剂、栓剂、注射剂等。,3.汤剂煎煮法煎药用具:砂锅、瓦罐煎药用水:洁净新鲜,用量煎煮火候:文火、武火煎煮方法:浸泡、时间、榨汁、煎煮次数,4.特殊煎法,先煎:矿物药、贝壳类、有毒药后下:芳香药、不耐久煎药包煎:粘性强、粉末状、带绒毛的药另煎:贵重药 (人参) 溶化:
27、胶类药、粘性大而易溶的药 泡服:有效成分易溶、久煎减效的药 冲服:贵重药 、散剂、液体药 煎汤代水:煎液浑浊药、质轻量大药,天麻9g 钩藤12g后下 石决明18g先煎 川牛膝12g白芍9g 阿胶6g烊化 生龟甲15g先煎 桑寄生9g,西洋参6g另煎 麦冬9g 清半夏6g 旋覆花15g包煎 代赭石6g先煎 黄芩9g 竹沥30g冲服 炙甘草6g,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饭后服:病在胸隔以上者; 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饭前服:病在胸腹以下者;空腹服:补益药;攻下药;驱虫药;其 他 :治疟药在发作前两小时服; 安神药睡前服; 慢性病定时服;,(五)服药法,服药方法:汤剂:一般宜温服;丸剂:直接或分成小粒温开水送服,或开水溶化后服。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以调合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膏剂:宜用开水冲服。冲剂、糖浆剂: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直接吞服。此外,危重病人、呕吐患者宜少量频服;神志不清不能口服时,可鼻饲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