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三明市“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 2016年 10 月 2 目 录 前 言 4 第一章 发展回顾和面临形势 5 一、发展回顾 5 二、面临形势 11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3 三、发展目标 14 第三章 主要任务 1 8 一、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8 二、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 22 三、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7 四、突出地域特色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33 五、保护和利用优秀文化遗产 37 六、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42 七、确保新闻舆论导向正确 44 八、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47 第四章 保障措施 50 一、
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 50 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50 三、培养引进人才,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50 四、强化服务监管,营造良好环境 51 3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精神,编制本规划。本规划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会同市文改办、市委文明办、市社科联、市文联编制,涵盖了精神文明、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文物、广播影视 、新闻出版等方面。规划基期为 2015 年,规划期为 2016 2020 年。 4 第一章 发展回顾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三明文化工作完成各项发展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建设扎实推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着力推进党的科学理论进基层、进群众。编辑出版三明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案例选编及三明家训读本等。充分发挥社 科联组织作用,大力开展课题攻关,成立了 “ 闽学文化研究会 ” ,创作了一批有创建、有深度的闽学文化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规划平台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课题研究,完成 185 项社科规划课题,编印三 明市社科规划成果选编,促进优秀规划成果转化,为三明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组织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
4、奖,共评出 46 项获奖成果。扎实推进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工作,开展好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加强社科普及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三明论坛、市社科联网站等阵地,宣传三明、研究三明、服务三明,广泛交流社科理论文章,宣传社会科学知识 ;积极推进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各具优势、特色的讲坛讲座、展览展示、读书交流、 5 社会实践等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显著。 全面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市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主频道(频率)精心组织、多层次多方位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围绕中国梦的主题集中推出了一批专版专栏、专题专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三明市荣获第四批全
5、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有 6 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有 12 人被评为福建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有 70 人 5个群体入选 “ 中国好人榜 ” ,有 74 人 2 个群体入选 “ 福建好人榜 ” ;沙县、泰宁县荣获县级 “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称号; 4个村镇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9 个单位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永安市、尤溪县、将乐县、大田县等获得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县城)荣誉称号; 38 个村镇被授予第十二届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191 个单位、 35 所学校、 13 个社区(小区)、 10 个行业被授予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单位(学校、社区、
6、行业)称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我市荣获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六联六创”工作机制列入全省全面 深化改革第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按部颁一级馆标准新建成市图书馆、市艺术馆。泰宁、沙县、尤溪、将乐等 4 个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市 13 个公共图书馆、 13 个文化馆(艺术馆)全部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每县至少建有一家数字影院 ;全市 14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1735 个行政村和 165 个社区文化室(中心)达 6 标率 100%;公共电子阅览室配置率 100%;农家书屋覆盖率 100%。 “ 半台戏 ” 配送、流动舞台车下乡巡演、政府购买 “ 三百 ”
7、工程、 “ 家阅读 ” 联盟、 “ 百姓大舞台 ” 、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文 艺精品不断涌现。 各艺术门类创作生产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优秀作品。全市有 360 多件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赛中入展、入选、获奖。摄影作品分获 “ 荷赛奖 ”“ 华赛奖 ” , 9 件文学作品在省 25 29 届优秀文学作品奖暨 “ 陈明玉文学奖 ” 评奖中获奖,有 13 件文艺作品在省 第 6 届、第 7 届 “ 百花文艺奖 ” 中获奖,民间文艺作品入围 “ 山花奖 ” ,电视剧荣获全军电视剧 “ 金星奖 ” ,曲艺节目荣获国家、省级展演最高奖。参加省第十二届音乐舞蹈节获各类奖项 41 个
8、,为历史以来最好成绩。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小戏、小品大赛、福建省第 25 届、 26 届剧 本 征文等赛事,获国家级奖项 2 个、省级奖项 37 个。组织开展了三明市第四届、第五届音乐舞蹈节,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发现了一批文艺人才。首次赴京举办 “ 翰墨闽江源(三明书画晋京作品汇报展) ” 。举办了 “ 风展红旗如画( 2013 中国国家画院工作室画家走进三明大型系列展览) ” 活动。 2013 年开始,加入 “ 东部院线联盟 ” ,采用院线联盟模式引进高雅文艺演出,实行低票价工程,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交流深入开展。 发挥文化优势,不断深入开展明台文化交流合作。石壁世界客家祖地入选海峡西
9、岸交流基地。成功举办 7 第 25 届世界客属恳亲大 会,石壁客家祖地祭祖大典列入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开展客家文化、朱子文化、佛教文化、宗亲文化等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成功举办福建省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文艺晚会;举办中央电视台 2015 年农民新春联欢晚会(东部专场);持续举办宁化客家祭祖大典、朱子文化艺术节、泰宁丹霞文化旅游节、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将乐海峡两岸客家擂茶文化交流会、永安竹俱博览会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 ,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学规范。 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对万寿岩遗址保护工 作的批示精神,推进万寿岩国家
10、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及其他媒体中进行宣传报道。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4 处文物点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全市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 4045处,名列全省第一。抓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实施, 5 处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止 2015 年,我市共有国保单位10 处,省级文保单位 75 处;有 7 个国家级历史文 化名镇、名村,14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 个中国传统村落, 51 个省级传统村落。永安抗战旧址群作为全省唯一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全市有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等 5
11、个国家级、 31 个省级、 54 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增速。 持续推进“一县一品牌、一县一 8 园区、一县一实体”建设,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从 2010 年的19.72亿元增至 2014年的 42.62亿元,增幅连 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高于全市 GDP 增长速度。截止 2015 年,全市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 2031 个, 9 个文化产业实体获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中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尤溪瑞森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 10 家企业被评 为全市十佳成长型文化企业, 13 个文化产业园区初具雏形。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入选全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园区,闽台(永安)文化创意产
12、业园、尤溪朱子文化园、沙县小吃文化园等 6 个园区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开始起步 ,动画连续剧少年陈景润入选文化部 2014 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每年参加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荣获优秀组织奖、主题馆银奖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 “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 ,不断完善 “ 扫黄打非 ” 管理体 制、工作机制,不间断地开展专项整治,出版物市场秩序规范有序, “ 十二五 ” 期间,全市共查缴和销毁各类非法出版物 40 多万册(盘)。 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加快发展。 全市新增设一家侨刊乡讯
13、时代三明,共计报刊出版 5 家,印刷单位 138 家,出版物发行网点 274 个。 1 家印刷企业通过绿色印刷环保体系认证。连续 5 年组织开展 “ 书香八闽 ” 全民读书月、 “ 世界读书日 ” 等系列活动,全民阅读活动在内容、形式、载体、举办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逐步向常态化、数字化、移动化方向转变。全面完成 1735 家农家书 9 屋的建设任务,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我市新闻单位围绕中心工作、重大主题、重点节日开展一系列宣传报道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明人民广播电台、三明电视台每年在 省电台、电视台播出新闻稿件总数始终位居全省各设区市前列,多次受到省广播影视集团表彰。在全省年度
14、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奖活动中,共有192 件作品获得省政府奖,其中一等奖 15 件。三明电视台新购置 2部高清直播车,对我市重大活动宣传报道起到重要作用,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完成 5195 个村、 79786 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 7 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完成全市 1742 个行政村农村 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及县乡村三级联播联控暨应急预警系统;持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 有效落实一村一月免费观看一场数字电影。至 2015 年底,全市共有广播电台 1 座、电视台 1座 、 广播电视台 10 座,全市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 98.30%、 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99.17%。
15、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完成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广电局职能整合,组建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执法职能全面合并。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全市 8 家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顺利转企改制、 3 家县影剧院、 7 家国有文艺院团和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三明广播电视报更名为三明新周报,三明市歌舞团荣获 “ 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 ,三明市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荣获“ 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文化企业 ” 。三明电视台与三明广播 10 电台合并成立三明广播电视台, “ 三明网 ” 和 “ 今日三明 网”合并成立三明市新媒体发展中心。广电网络整合工
16、作如期完成,成立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三明分公司和 10 个县(市)分公司。 2013 年我市荣膺 “ 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 。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市文化改革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中央和省、市制定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文化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及省、市的实施意见,为我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明确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 (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多层次,为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十三五”时期,文化部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六大基本文化权益,为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确了工作方向和思路。如何有效应用互联 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有针对性地回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成为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使命之一。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推进产业结构性改革是当前适应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