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内蒙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阻滞因素分析摘要 如何提升创新驱动要素的供给能力,促使内蒙古经济向创新导向发展阶段过渡,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从内蒙古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延伸和节能减排的角度论述了内蒙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 R&D 投入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低下、人力资本积累落后和体制机制的路径依赖等因素对内蒙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阻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区域创新;阻滞因素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35- 05 0 前言 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2、1994)认为,仅仅依靠投入而不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克鲁格曼的研究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定理提供了证据:依靠高储蓄和高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也在不断改变,自然资源在决定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在逐步下降,高技术和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竞争优势资源。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比较优势原则,另一方面要注重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创造竞争优势。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把握资源比较优势和创新竞争优势的均衡,一方面要重视发挥本地区资源2和文化所确定的相对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注重用创新来创造竞争优势。
3、内蒙古作为民族地区,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这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但相对而言,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创新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经济加快向创新型阶段迈进,既是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又是增强内蒙古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如何提升内蒙古创新驱动要素的供给能力,促使内蒙古经济向创新导向发展阶段过渡,加快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综述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概念最早出现于 1992 年。它是以系统的、动态演化的观点把新区域科学中的制度、文化和组织等因素和新熊彼
4、特主义结合起来,用来解释区域进行系统化创新的能力和潜力以及对制度、组织等环境条件要求的理论概念1;英国学者 Cooke(1994)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阐述,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Wiig(1995)在分析区域创新系统时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包括进行创新产品生产供应时的企业群,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进行创新知识与技术生产的研究机构,对创新活动进行金融、政策法规约束与支持的政府机构和金融商业等创新服务机构;Autio(1998)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组织和子系统内部相互之
5、间的互动产生了推动区域创新3系统演化的知识流; B.Carlsson(1999)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创新系统的重要分类形式;Cassiolato(1999)在对拉丁美洲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中分析了国家、区域和地方创新系统的关系;瑞典的 Asheim 和Isaksen(2002)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某种区域集群,通过支持组织的两类主要行动者及其相互作用组成;加拿大的 Doloreux(2002,2003)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相互作用的私人与公共利益体、正规机构和其他组织的集合,其功能是按照组织和制度的安排以及人际关系促进知识的生产、利用和传播;还有一些学者在研究区域发展过程中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特定的
6、区域创新系统2,如 Saxenian(1994)对美国硅谷和 128公路地区的研究。 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引入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并且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形成了不同的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区域创新系统是某一地区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的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是某区域内由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术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地方内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区域内科技体系、教育体系、资金体系、文化、政府和企业等为科学技术而努力
7、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开放性1。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由政府、组织和政策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它通过系统内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4区域创新技术或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事实上,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也有阶段性,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分为创新主体发育、创新主体互动、创新网络形成和创新系统成熟 4 个阶段。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不同,对经济支撑和引领的力度和方式也不同,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也不相同。在区域创新系统主体发育阶段,经济发展方式以要素积累的驱动为主;在区域创新系统创新主体互动阶段,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运行的质量改善为主;在区域创新系
8、统网络形成阶段,经济发展方式是真正的创新驱动;在区域创新系统成熟阶段,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知识经济和创新网络促进3。 2 内蒙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内蒙古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快向创新型阶段跃迁,既是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又是增强综合竞争力和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 2.1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内蒙古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2003-2009 年内蒙古的 GDP 平均增长率领跑全国,2010 年内蒙古 GDP 达到 11 620 亿元,加入了 GDP 总量“万亿俱乐部” 。事实上,要素和投资驱动是内蒙
9、古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驱动,会加剧能源资源紧张和环境约束日趋突出,是难以持续的。内蒙古要获得更强的增长引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摆脱对资源、资金等的过度依赖,转向主要依靠高新技术、高素质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驱动的轨道上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对于内蒙古经5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区域创新系统可以优化和整合内蒙古的创新资源,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形成区域创新合力,保证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以促进内蒙古区域内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园区的形成,可以培育区域内的新兴产业;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以提高内蒙古企业自身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有利于
10、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内蒙古区域内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出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以为内蒙古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利于技术扩散,从而形成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 2.2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调整优化内蒙古产业结构的动力 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产业不断重组和升级的过程,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等指标的演进状况。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低,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显示,1998 年,高收入国家三次产业结构的平均比重为 23365,中高收入国家为 73558,中低收入国家为12365
11、8。从内蒙古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2009 年内蒙古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9.552.538.0,内蒙古产业结构重型化程度严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今后,内蒙古依托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加速经济全面转型,实现经济结构层次优化、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提升成为主要目标。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等途径完成这一转型势在必行。 62.3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提升内蒙古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核心 当前,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间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产业由产业链生产的中端加速向上端的研究设计和下端的营销服务转
12、移,进而控制产业全球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强化其对全球经济的主导能力,国际产业链中端的加工制造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国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这样的特征,发达地区逐步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产业链研发上端和服务下端成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综合收益最高,生产中端则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内蒙古现有的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于能源产业和畜牧产业,在市场上处于比较劣势地位。内蒙古地区绝不能继续满足于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生存的境况,必须以创新为导向,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注重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实现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2.4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内蒙古节能减排的根本保证 创新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能源使用效率上,科学发展要求节能减排。我国发达地区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以及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具有优势。目前,创新对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任务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