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企业生死簿.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3751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矿企业生死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铁矿企业生死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铁矿企业生死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铁矿企业生死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铁矿企业生死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铁矿企业生死簿铁矿石价格仍萎靡不振,摇摇欲坠。7 月 7日,普氏 62%铁矿石指数为 95.25美元/吨,已从年初的 134.5美元/吨下跌了近三成。虽与 2012年 9月的近年价格最低点 88.5美元/吨相比,貌似有所上升,但也仅是“数步之遥” 。 诸多国际大投行表示,国际铁矿石市场在中长期内难以明显好转。一直以来,国内铁矿石的价格走势,大体上与进口矿保持同步。但近一段时间,随着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下探,业内和部分相关人士的焦虑度开始急剧上升。 “入冬”如此之快,很多人猝不及防。回想昔日的烈火烹油,恍若隔世。曾几何时,国内铁矿石的每吨净利多达数百元甚至更高,许多人将经营铁矿石矿山形容为“印钞票

2、” 。 但现在,能否挨过漫长且不见终点的“冬天” ,是诸多国内铁矿石生产企业正在热议的话题。 先天不足 对如何过冬的探讨,无法一刀切。同样开采原矿,生产精矿,但各家企业的“日子”多有不同。这或许可以从国内铁矿石生产行业构成的分析入手。 目前,我国铁矿石生产企业约在 1300家到 1500家左右,是个动态数字。若以选矿后的精矿粉产量衡量,该行业产业集中度相当之低,前2十家的产量仅占全国总量(近年接近 5亿吨水平)的 20%左右。如果一家企业年产精矿粉达到 1000万吨水平,已是第一阵营;若是几百万吨的产量,也可稳居第二阵营;在数量上占主体的,是年产几十万吨、十几万吨,甚至几万吨的小企业。 从所有

3、制形式来看,前面的第一阵营以国有矿山为主,第二和第三阵营以民营矿山为主。如果从产业链布局角度看,第一阵营的国有矿全部附属于国有钢铁企业,这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进程中,依靠矿石资源建立钢厂的自然结果;而民营钢企,则更多是在钢铁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控制了一定矿山资源,比如复星集团对海南石碌铁矿的控制。 在第二和第三阵营中,独立矿山,即只开采原矿和选矿的企业,不从事烧结、球团及冶炼的铁矿石生产商仍然是大多数。其中,还有少量只从事选矿的独立选厂。 从地域分布看, 沿海的省份中,河北、辽宁、山东、广东、福建、海南等出产铁矿石,近年的原矿产量已占全国的 60%左右。中部也有很多省份(或自治区)产铁矿石,以山

4、西、内蒙古、安徽为主,一共占到全国总量的 20%左右。最后 20%的产量,来自西部,以四川、新疆和云南为主。 无论从何角度分析,我国铁矿石行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资源的品位普遍偏低,50%-60%的全铁含量在巴西和澳大利亚十分普通,但在中国却是相当少见。前面所说的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是针对进口铁矿石到达中国北方港口的到岸价,含铁品位被调整到了 62%。 中国铁矿石的微观结构,以及伴共生的矿物,普遍不利于选矿。一3些赋存条件较好的资源,经过多年开采后产量、品位开始下降。对比国外主要矿山,在上述几方面,恰恰决定了我国铁矿石的现金生产成本处于明显劣势。 对于矿业而言,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所控制“资源的质

5、量” 。这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指原矿的品位、破选冶难度、赋存条件及可采年限等。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非优质铁矿资源能成为“提款机” ,原因十分简单:我国钢铁行业的剧烈膨胀,带来了对上游的需求。除了给进口矿带来巨额利润外,也给国内矿留下了利润空间。 现在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方向倒转了。 谁生谁死 前面对我国铁矿石行业展开多维度的构成分析,不是要简单地罗列信息,而是为探讨“生”和“死”的问题做铺垫。毫无疑问,国内铁矿石行业仍将继续存在。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行业中“哪些生”和“哪些死”? 从产量规模看,尽管规模经济并不适用于所有行业,但在矿山采选业,一定范围内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在矿石品位低导致选矿

6、比很高的情况下,产量超出一定范围后过大或过小,规模的边际意义都会缩小。另外,一个大规模的单体矿山加选厂,与若干个矿山和选厂加总所形成的“大矿”不同,规模经济对前者的意义往往要更加明显。 考虑融资成本和难易,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生态下,企业的规模决定了“硬资产”的多少,以及现金流和营业额的大小。这样一来,规模较大的矿山企业处于相对优势。 若从所有制类别的角度看,仅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现状出发,国4有的铁矿石矿山确有更多“挨过冬天”的客观保障。在此,我们可以对民营的矿山多做些分析。 当与民营矿山的老板谈到当前的行业形势时,他们经常会提及“2012年行情不好的时候,地方政府会来帮我们的,比如税费方面的减

7、、缓、免、退” 。这确实发生过,当时的矿石价格低位被触及后,行情迅速回升。但是,这次价格会在低位上停多久,还会不会继续下降,都还是未知数。 考虑到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和融资境况,加上新一届中央政府管控和审计的力度,地方政府是否再有并且能够施以援手,恐不乐观。即便有,恐也大不如从前。近来,山西省对本省煤炭产业出台了 20条“救助”政策,其产生了多大效果,或可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地方政府该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使用在一方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上,非常值得商榷。 “更优秀的体制,从而有更优秀的机制,从而更有竞争力” ,这些赞誉民营企业惯用的语句,与现实未必完全相符。在我国的民营铁矿石行业里,确有一

8、批从机制到管理都很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更多的是在近几年钢铁大发展宏观背景下应运而生。 发展到今天,这些民营矿商或在生产运营方面已比较成熟,或者有所特色。其中一些较为优秀的企业,在人事和财务管理方面也达到了一定水平。同时,有些企业已开始在信息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展开投资。但是,在企业战略、宏观、行业、竞争对手和市场分析等方面,这些矿商大多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只能靠一些老经验说事。在宏观环5境发生较大变动,所在行业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这是致命的缺陷。 与国外主要同行比,除了资源禀赋劣势外,国内铁矿石企业的上述缺陷更是巨大劣势。而这一点,往往很少被提及,或者未被本国铁矿石企业自身意识到。 目前,

9、我国铁矿石行业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间已经不大。生产成本的控制,历来为民企所重视,但这也意味着“内部挖潜”的潜力已基本被榨干。若进一步扩大规模来求效益,往往一方面受到诸多客观条件限制,一方面所做的投资也要产生成本,比如更大规模或者更高效的破碎和选矿设备。而产能的逆势扩张,在没有清晰的战略和相应的风险预案下,类似于“押注” 。而财务成本,在目前情况下要做到大幅降低十分困难,对财务杠杆较高的民企更难,只有少数财务杠杆较低的企业有较大回旋余地。而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一直在民营矿山的总成本中占比较小,更加缺乏压缩空间。 从产业链布局的角度看,同时拥有矿山采选和钢铁冶炼的企业日子似乎要好过一些,以往可以人为

10、地“以矿补钢铁” ,目前则是自然而然地“以钢铁补矿” ;而独立矿山,则主要依靠自己。但其中一些独立矿山,则已与同一区域内的中下游企业形成多年稳定合作的关系,日子会好过一些。 从地域分布上看,钢铁企业到沿海港口的距离及由此而生的运费,是内地铁矿石生产企业的天然盟友。目前,占我国 60%产量的沿海省份矿山,已经首当其冲受到了进口矿石的威胁。随着国外矿山的产能释放和可能出现的价格进一步下行,进口矿所能“威胁”到的区域会进一步向6内陆推进就像涨潮时的海水,波浪打湿的地方会离沙滩上站着的人越来越近。 对国内矿山比较积极的趋势,是我国第二产业向内陆的迁移。这个趋势,从近年来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第二产业在总量

11、中的占比和变化趋势,分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相关数据中,可以得到印证,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从东到西梯次发展的必然。作为铁矿石下游直接消费者,第二产业的西迁会提高其消费进口矿的成本。 在这里,我们想强调两点。一、即使排除了铁含量的差异,各种块矿、粉矿、精粉的理、化、冶性能也还有很多区别。不同冶炼企业对炉料的配比、品种的选定,也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这可能会对国内矿形成一定的黏性;二、由于多种客观条件,某些区域形成了一定程度上具有“封闭和防护性”的市场,比如攀西的钒钛磁铁矿,攀钢等几家当地钢铁企业和川渝钢材市场。 正视外矿 接下来简单谈一下海外矿山,这是左右国内铁矿石生产企业生与死的两个原因之一。另一个

12、,是宏观经济的增速和结构性问题,已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近些年,国内同行和媒体对外国矿商的分析和判断似乎有些“妖魔化” 。笔者在其中两家先后工作过,了解的可能更为直观。 国外的矿山,是在更为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中运行的企业,遵从市场经济法则,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的。 高额的利润,会引来更多的竞争者,而各家矿山的财务状况、股东压力、经营战略、资产组合构成等各有不同,就形成了“博弈论”在现7实中的具体体现,产能的增加,成了普遍现象。基于对全球铁矿资源总量和构成的了解,对中长期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对钢铁需求情况的预测,国外矿商对国外矿山会做出“多挖少挖” 、 “早挖晚挖”的决策。 我们应基于市场逻辑,

13、从几大海外矿山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它们的量、价、利、市场份额等做出考量。除了考量一直在聚光灯下的海外“三大”或“四大”巨头,我们还应该关注新出现的矿山,包括我们自己的海外矿山,第二梯队的铁矿生产国,譬如几内亚、伊朗等,以及我们的西部近邻、丝绸之路上几个中亚国家的优质铁矿资源。所有这些因素的发展,对我国铁矿行业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回到更“本质”的层面,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原料,相对的稀缺使其有了一定价值,但其价值总是随着社会经济波动,或曰基于市场价格波动。同样的铁矿石,在同样的可研和勘探程度上,也有经济可采储量、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和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之分。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价格走势,正在开始把国内的部分经济可采储量变成“非经济可采” ,如果这样看,我们对目前国内铁矿石企业的“生”与“死”问题,会不会“释然”一些呢? 换言之,原本是可用来做路基的石头,由于含了十几个品位的铁,在需求强的时候有了价值,可以用来选矿;如果价格跌了,不能覆盖成本,是不是可以用来做路基或者储备起来? 从社会的总体利益出发,这是一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如果经过几年的调整和演变,我们能有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钢铁工业规模,而这个钢铁工业以对供需双方都合理的价格消费进口矿,同时能8够适应这一格局的国内矿山也在分享着市场,整个产业进入一个比较稳定和良性的发展轨道,这应该是最值得我们期盼的一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