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摘要 目前工科学生“就业难” ,企业“招聘难” 。工学院毕业生存在职业目标不清晰;就业期望偏高;专业技能储备不足,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学生综合素质锻炼欠缺等就业能力不足是其问题所在。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探索以大一为探索期职业准备教育,大二为定向期职业选择教育,大三为准备期职业熟悉教育,大四为冲刺期职业行动教育的教育模式,突显全程化职业规划和系统化就业指导,重视学生在提升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可持续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能力开发平台。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指导;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2、4-893X(2013)02?0061?02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对于就业能力这一概念,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有人认为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个体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2。张惠丽把一般就业能力的构成分为 5 个类别 16 项技能:基本技能:阅读、写作、学习能2力;专业技能: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执行力、自制力
3、、抗挫折力;发展能力:勤奋诚实、责任感、职业规划;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3。因此,只有对大学生加强以上这几方面的能力培养,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2011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显示:在众多就业影响因素中,高校毕业生认为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依次为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目标的执行能力和了解职业要求及特点。可见,工作能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显得格外重要。针对调查报告,笔者认为工学院毕业生在就业能力上尚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 职业目标不清晰 基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学生在进入大学之
4、前,完全以高考为指挥棒,缺乏自我性格与兴趣的探索,进入大学之后职业目标模糊,加之对大学学习生活模式的不适应,迷茫不知所措,提升就业能力缺乏动力。多数同学毕业面临选择时,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为逃避就业压力盲目跟风考研,以 2011 届毕业生为例,超过 50%的学生备战考研,但仅有 9%的同学通过考核,考研失利同学不得不再次进入就业队伍,缺乏个性思考,加之就业能力不足,随大流就业(笔者所处为重点院校,就业出路不是工作难点) ,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就业期望偏高 3如今大学教育已趋于大众化,但是多数大学生,尤其笔者所处全国重点院校,学生及家长尚未摆脱“天之骄子”的想法
5、,就业观念较陈旧,尤其不少 90 后毕业生出现“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不理性择业标准。据调查显示,在期望就业的区域上,仍有超过 5 成的学生选择将来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工作,期望更快地实现职业理想和自我价值;在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都将机关、事业单位作为首选,其次是国有企业,仅有少部分的学生选择去乡镇、中小企业工作。 3. 专业技能储备不足,学生实践能力缺乏 一方面自 1998 年高校扩招之后,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多数高校尚未完成硬件、软件条件的匹配,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尤其是各类教学实践场地不能满足授课需求,学生缺乏实践实习环节,以本学院“机械设计创新能力训练
6、”课程为例,由于实验场地和设备限制,每年针对 120人的机械专业,仅有 30 位选修名额。另一方面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部分学生不思学业,沉迷网络游戏和恋爱中,影响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考试应付过关,没有学到真本事。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全程化就业指导 针对目前毕业生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要提高工科毕业生就业能力,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加强全程化就业指导,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能力开发平台。 1. 大一:探索期职业准备教育 以课程教育平台建设为基础。笔者所处学院积极健全大学生就业指4导课程体系平台,形成以入学教育、思政课程、职业规划指导、
7、就业指导为主体、以就业专职辅导员为导师的逐步深入的全程教育。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思政类课程,利用入学教育和形式政策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确立正确和理性的择业观,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风貌,敢于吃苦进基层,耐住寂寞求发展,求实创新成大业;另一方面,及早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唤醒学生生涯意识4, “衡外情、量己力” ,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将大学生活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逐步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建构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和综合素质。 2. 大二:定向期职业选择教育 以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大二的同学在完成自我认知环节之后,需充分了解社会期望和职场信息,结合自我特长达成人职
8、匹配,笔者所在学院通过积极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拓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服务的渠道。以就业信息报、网络、微博、短信平台等新媒体为媒介,以重点职业测评、企业信息库、优秀毕业生经典案例集、学长论坛等内容为主体,有效的为大学生职业选择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 3. 大三:准备期职业熟悉教育 以实习实践平台建设为途径。大三学生在前两年完成自我认识、社会认知两个基础环节之后,基本形成初步就业意向5,因此大学学生应加强体验模拟,在实习实践中评估调整就业意向。笔者所在学院,针对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大赛和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实践基地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大学生职业熟悉教育。具体5来说探寻校企合作
9、新模式是关键,如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全国性质汽车方程式大赛,校方组队提供智力支持,企业提供材料和平台支持,共同完成技术创新、成本预算、制造加工、宣传等各个环节,达成锻炼学生,企业品牌推广双赢模式。 4. 大四:冲刺期职业行动教育 以求职技能大赛平台建设为载体。大四毕业生已基本完成自我探索、社会认知和职业定位,但仍需提高求职技能,如何将自我成功的展示给公司以及他人,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学院就业指导部门通过开展各类求职技巧提升大赛,如:简历优化、面试模拟和创业大赛等,营造积极的氛围,为毕业生提供锻炼提高的平台,结合就业指导,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应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崔秀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提高就业能力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93-94. 2 赵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11, (5):108,127. 3 金自如.唤醒大学生生涯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出国与就业,2011, (7):52-53. 4 张惠丽.关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 (10):177-180. 5 张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J.教育与人才,2007, (3):63-65. 6编辑:颜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