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提取方法及适度性研究摘要:本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前瞻性拨备计提方法,并对我国银行拨备的适度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拨备监管标准存在偏高的可能,而过量的贷款损失拨备会覆盖到银行的非预期损失,这就会催生银行贷款意愿降低、会计报告失真等问题,从而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 关键词:贷款损失拨备 顺周期性 动态拨备 前瞻性拨备 一、我国现行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与国际上成熟的动态拨备规则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并未提出一个明确的、易操作的贷款损失计提模型,对于各商业银
2、行的实际处理指导意义有所欠缺。从以上对我国现行制度的总结中可见,体现动态性的一般拨备是作为商业银行已提资产减值准备与潜在贷款风险估计值的差值计算得出,增加了整体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难度。 第二,现行拨备制度对商业银行体系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过分依赖。在计算潜在风险损失估计值的问题上,现行制度给出的标准法,完全是通过五级贷款分类项下的具体数值计算得出,这样一来,潜在风险损失的估计值以及最终得到的一般拨备量,较为依赖贷款2五级分类的具体情形。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现行拨备制度的动态性和前瞻性不足,监管部门直接给出了各类贷款资产的风险加权系数,并未根据未来的风险进行调整,缺乏应有的前
3、瞻性。 二、前瞻性动态拨备模型构建 该模型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银行主要的借款人各类企业的资产收益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随机模型,并以此来估算贷款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从而得到具有前瞻性的拨备规则。选取股票市场建立以来有代表性的企业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数据,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估算,从而得到较为精确的解析解,并将其用于贷款损失拨备最优量的研究。 假设借款企业在 t 时的资产价值为 Rt,t=0,1,2,那么,由无穷级数的泰勒展开可知,t 时企业资产收益率可近似表达为。同时,假设企业的资产收益率服从如下随机过程: 得出企业资产价值的分布之后,再假设银行面对足够多的同质借款企业,就可以得到企业的动态违约概率
4、: 以及动态违约损失概率: 在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均得到的情况下,银行针对贷款 Lt 应计提的拨备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三、参数估计 本文选取了 1993-2011 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公布的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模型中的观察值。国内外学者对 Vasicek 经典模型的参数估计提出了很多方法,比如最小二乘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法等。然3而,最小二乘估计法对数据量要求较高,且要求误差序列是零均值的白噪声,考虑到这一方法的局限性,本文的选取了极大似然估计法来估计。进而本文利用 Matlab 分析软件将运算过程编程,输入样本数据,同时,由于所取数据为年度值,可令(前述的时间步长) ,得到的参数
5、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1 模型参数估计值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库,上市公司年报 四、贷款损失拨备适度性对比分析 模型中的初始资产收益率 r0 和贷款资产比 Lt/R0 两个变量在实际运用中由各银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数据而选取,在外界无法获取准确信息的情况下,本节通过对两个变量赋予假定值和一定的变化空间,来观察最终贷款拨备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本文假定 r0 的初值为 5%,Lt/R0 的初值假定为 0.83,此外,在以 t=5 为计算基准的同时,也列出了 t=1 和t=10 两种情形下的结果以供参考。 表 2 模型测算贷款损失拨备计量值的均值 接着,主要通过我国各家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历史
6、数据,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计算得出贷款损失拨备的监管值,并将其与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拨备值以及模型计量值三者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最适数量的判断。 考虑到我国贷款损失拨备制度形成与 2001-2002 年,因而样本区间选择了 2002 年-2012 年,数据来自 Bankscope 数据库与部分银行的年度报告。样本涵盖了在我国境内经营的 95 家商业银行,其中五级分类的数4据共 302 条,贷款损失准备的实际值数据共 423 条。通过对所测数据的描述统计,得到的结果如表 8 和表 9 所示。 表 3 反映了我国新旧监管规则下银行应计提拨备量与银行体系实际计提的拨备量间的对
7、比,新监管要求更加严格,且新旧监管要求均高于银行实际计提的拨备水平。在 2012 年之前的旧监管规则下,我国银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拨备与贷款余额之比的平均值为 2.77%, ;将 2012 年推出的新监管规则运用与过往年份后,贷款损失拨备的监管值平均值增大到3.37%,较旧版要求提高了 0.6 个百分点, ,体现出了新版监管要求的严格性。然而,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拨备却未能满足监管的要求,平均值仅为 2.43%,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可能存在贷款损失拨备未提足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监管要求过于严格的可能性。 表 3 我国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监管值与实际计提值的比较 对监管值和实际值
8、的分年度测算,反映出的结论则有所不同。表 4可以看出,在旧版监管规则的要求下,银行应提的贷款损失拨备与贷款余额的比值,自 2002 年的 9.63%的高点,连续下跌至 2012 年的 1.35%附近,新监管标准下的结果虽略有不同,但趋势基本一致。然而,我国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拨备数据显示,2002-2012 年间实际拨备量的均值在 2%-3%的区间内呈上下波动的趋势,而且从 2007 年开始,实际值持续高于旧版监管规则所要求的拨备数量。 从表 4 中得出的规律,有助于解释我国银行体系实际计提的拨备是否符合监管要求的问题。由于我国在 2001 年后全面推行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规则,开始的几年中监
9、管所要求的拨备数量会出现一个短时间内的5爆发,因而在 2002-2005 年,监管规则要求的拨备量占贷款余额的比值会出现 5%以上的峰值,而随着拨备规则的推行,监管要求的拨备量也逐渐回复到稳定的较低水平。因而,在在实际的计提行为中,贷款损失的均值表现的更加平稳,在初期与监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后期表现出了向监管要求的逐步回归。 表 4 我国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监管值与实际值分年度比较 接着,将监管值和实际值与模型计量值间进行比较,如表 5 所示。当拨备计提的时间跨度为 1 年和 5 年时,利用模型得到的应提拨备小于监管要求及银行实际计提的水平,而当时间跨度为 10 年时,模型计量值同实际的计
10、提比例趋同。值得注意的是,2012 年开始实施的新贷款损失准备办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与总贷款比值的基准为 2.5%,拨备与不良贷款的比值基准为 150%,视两者孰高作为贷款损失拨备的监管标准。从中可见,由于我国宏观数据显示的经济周期长度在 5 年左右,因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积累的贷款损失拨备可能并未低于贷款的预期损失,而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计提水平只有在 10 年以上的计提周期中才接近模型的计算结果,从而显得监管标准过于严格。 表 5 贷款损失拨备计量值与监管值、实际值间的比较 资料来源:Bankscope 数据库,银行年度财务报告 由于在风险缓冲和资产计量两个计提目标下,拨备的计提
11、理念及计提基础不同,但两个目标分别对应这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对银行经营行为的约束,这两者的约束缺一不可,因而,在确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最优数量时,应当尽可能的照顾到两个目标的诉求,在综合考虑银行资6产的风险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两个计提目标的协调一致。 五、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在构建我国动态贷款损失拨备时应当对以下几方面问题加以注意: 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细化五个等级的分类标准,提高五级五类的标准化程度。在具体实施中,可参考国际的现有经验,比如西班牙的六级分类标准,以及秘鲁的八级分类方法等。将五级分类的偏离度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是我国贷款损失拨备制
12、度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适当调整监管规则中各风险系数以及总体的监管标准,使得贷款损失拨备量既充分反映银行体系预期的贷款损失,又不至于扩展到非预期损失的范畴。这需要在监管部门不断积累经济周期的数据,采取渐进式的修正方式,同时应当相信市场自身对风险的发现功能,给予银行自身充分的自由度。 三是,协调针对贷款损失拨备的会计准则规范以及监管要求,减少二者对于预期损失计提上的分歧,降低银行在具体工作中满足不同监管要求的难度,这样做同时能够增加会计信息的稳定性和可比性,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9(7):7-24 2李文泓.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7金融出版社,2011 :137-155 3潘秀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问题研究资产计量与风险覆盖的协调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3):88-93 4Bouvatier V., Lepetit L., 2008, Banks procyclical behaviour: does provisioning matt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18,51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