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为都市农业播撒希望古老的永定河畔、美丽的香山脚下,一所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正在迅速崛起,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光彩夺目,他就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成果践行着服务社会的宗旨,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播洒绿色的希望。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农业高职院校,建院以来,坚持“以德为先全面育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办学与服务双赢,开放办学不断创新”的四大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广泛欢迎。2008年成功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在 2011 年教育部、财政部验收中获得
2、优秀,跨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先进行列。 办国家高职示范校,建现代农业专业群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 1958 年创办的北京市农业学校,现已成为今天学院的主校区;地处香山的北校区,原为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01 年 6 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成北京农业职业学院。2003 年 5 月、2004 年 12 月,原北京市城乡建设学校和北京市八一农业机械化学校又相继并入学院,形成一院四区的办学格局。 50 多年来,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坚持“立足京郊,面向首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秉成“立德、修业、求知、笃行”的院训精神,引领学院科学发展;牢固树2立“以德
3、为先全面育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办学与服务双赢;开放办学不断创新”的办学理念和“人格高尚、无私奉献、科学求真、知行合一”的师德观。学院先后荣获了“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5 年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的基础上,2008 年 7 月,学院又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单位。 学院总占地面积 1268 亩,设有园艺系、畜牧兽医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水利与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国际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 12 个教学单位,形成了一院四区的办学格局。学院紧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共设置 39 个普通高职专业。
4、以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3 个重点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其它专业建设,形成了种植类、养殖类、食品加工类、农产品营销类等特色和优势专业群。 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引领下,学院注重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了院级、市级和国家级三级重点建设专业体系。创新形成了“植物生长周期循环” 、 “岗位轮动”和“1-4-1” (读 141)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及“任务导向” 、 “模块设置” 、 “岗位化”和“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课程体系及 60 余门精品课程。 按照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的目标,
5、学院遵循优化结构、注重培养、加大引进、积极聘请的思路,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3队伍 416 人,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 180 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 163人,正教授 28 名,校外兼职教师 316 人;现有北京市教学名师 4 人、农业部行业名师 5 人,北京市优秀教师 3 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22 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4 个,市级专业创新团队 3 个;双师型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 70%以上,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在院内外建设了一大批实习、实训基地。其中,院内实训基地占地 700 余亩
6、。建成各类实验、实训室 156 个;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330 个;先后建成的彩林示范园、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心、教学动物医院、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种禽繁育中心等 37 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奠定了厚重的基石,真正成为“教、学、做” 、 “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其中,拥有 2 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 个市级实训基地,形成了校中有场、场中有园、园中有景的教学科研环境。这些实训基地装备优良、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产学一体,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被评为“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北京新型农民培养先进单位” 、 “社会力
7、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 “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几年来,学院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和好评,连续 9 年就业率在 97%以上。 内育新农人才,外育现代农民 进入“十二五”以来,学院按照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体、职业培训和科技开发服务并重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实施“人才强校、质量4立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朝着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迈进。 这里是求学的殿堂、温馨的家园。人工湖碧波荡漾,校园里绿树成荫,朗朗的读书声与清脆的鸟鸣声,交织成一支和谐的交响曲。活跃在校园的 40 多个学生社团和每年开展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假期社会实践团,为莘莘学子提供了锻炼技能、展示才
8、华的舞台,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农职学子还频频在北京市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与兄弟院校同台竞技并屡获佳绩,毕业生也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学院累计为北京市培养了近 6万名高素质技能型农业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学院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情系京郊、服务“三农”搭建三农服务中心平台,培育了科技挂职服务“五个一”带动机制、专业化服务工作室组织与团队培养机制和“三院联动”服务横向合作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办学与服务双赢的成功之路。 学院通过实施“五个一”主题服务工程,使专业骨干输入到“镇” ,优秀人才输入到“村” ,科技服务输入到“户” ,把农村实用技术带到“田间地头” ,成为京郊开展科技服
9、务的主体力量。一是选派一批专业骨干挂职服务。本着“专兼结合、服务主导、院区合作共建”的原则,选派 100 多名专家、教授、专业骨干到 20 多个乡镇、100 多个行政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科技、信息、培训等综合服务,为 13 个区县引进重点示范推广项目 70 项、实用技术 110 项,完成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 万人次。二是带动一批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引领青年5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把最新信息、实用技术、发展动态等直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问题为导向”作为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新方向,仅生态养殖、奶牛技术、果树专家门诊三个项目,近两年获得专利
10、申请 2 项、研发成果 4 项,形成 5个规范性技术规程,编印 12 种实用技术推广材料,发表论文 39 篇。三是推广一批农村实用技术。该院着眼于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以“十项技术进百村”为主题,以组建“专业化服务工作室”为抓手,整合院内外服务资源,研发出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现代种养殖新技术 106 项,并围绕温室蔬菜、温室枇杷、葡萄草莓立体栽培、林地食用菌、野生蔬菜栽培和奶牛、蛋鸡、生猪养殖等专业技术开展了重点跟踪服务。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多个专题片,并在科技苑栏目向全国播出推广。四是培养一批农村乡土人才。面向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者和
11、技术骨干开展“基础+技能”的培训;面向大学生“村官”开展岗前和岗位技能专题培训;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妇女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目前培训人数已经突破 33.5 万人,其中 8 万余人取得职业技能证书。五是建立一批校外“产学研服”基地。本着“共享、互补、发展、双赢”的原则,与区县、乡镇、企业之间进行广泛的项目合作,联手建立“产学研服”校外基地 90 多个,累计有 1.8 万人次学生在基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该院与平谷区政府、北京市南郊农场、北郎中农工贸集团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实施园林绿化规划、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 10 个特色项目服务。学院还充分发挥地处房山区的地缘优势,先后与该区长阳、琉璃6河、佛子庄等乡镇开展“院乡共建”合作,助力当地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