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半年陕西与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动力比较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017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上半年陕西与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动力比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上半年陕西与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动力比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上半年陕西与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动力比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上半年陕西与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动力比较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上半年陕西与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动力比较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上半年陕西与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动力比较分析摘要:本文从三次产业对经济运行的驱动作用和影响出发,将陕西省情况同全国及各省(市区)进行对比,通过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对比分析,认识拉动(或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和影响经济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强弱及其变化。在当今国内外大环境走势复杂的背景下,该分析更具有重要性,力求剖析认识不能驱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问题、弱项和应着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方向。 关键词:三次产业;驱动力;经济增长;全国;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本文从三次产业与经济总量增长的关系,

2、对陕西省与其他各省的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认识拉动(或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和影响经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而发现 2013 年经济发展特点、预测全年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提出应着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方向。 一、全国大多数省(市区)属于二产强驱动型经济,但向二产三产双驱动型转变的趋势有所减缓,二产驱动力下降与经济增速下滑具有较大对应关系 仍然按三次产业增速和贡献率大小,把各省(市区)划分为二产强驱动型(二产贡献率超过 60%、增速超过 10%) 、三产驱动趋强型(三产贡献率高于 50%或接近 50%、三产贡献率大于二产贡献率) 、二产三产双驱动型(二产三产贡献率相对均衡)三种类型,从各省

3、类型变化和各产业驱动力强弱看各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稳定性之关系。 18 个省(市区)属于二产强驱动型经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我国经济属于二产三产双驱动型,三次产业综合驱动力和协调性逐步增强 全国总体自去年上半年从二产强驱动型转为二产三产双驱动型后,三次产业更加协调,双驱动特征显著。继 2012 年上半年全国由二产强驱动型转为二产三产双驱动型之后,全年继续了上半年二产三产双驱动型的特征,到 2013 年上半年二产和三产贡献率差距更加缩小,三次产业关系明显更加协调。2013 上半年全国三次产业的增速和贡

4、献率分别为3%、7.6%、8.3%和 3%、49.2%、47.8%,2012 年分别为 4.5%、8.1%、8.1%和 5.9%、49%、45.1%,2012 年上半年分别为 4.3%、8.3%、7.7%和4.3%、53.6%、42.1%。从趋势来看,二产增速持续下降,贡献率下滑后徘徊,而三产增速和贡献率持续上升,所以全国总体的二产三产双驱动型经济特征更强。 各省(市区)情况中,情况出现逆转,更多省份由二产三产双驱动型转为二产强驱动型,二产驱动力增强。与 2012 年相比,7 个省份经济类型发生变化,辽宁、山东、甘肃、新疆由二产三产双驱动型转变为二产强驱动型,浙江、广东、西藏由三产驱动趋强型转

5、变为二产三产双驱动型。2013 上半年三种类型省份数量为 18、10、3 个,与 2012 年末(14、11、6 个)和 2012 年中(17、6、6 个)相比,二产强驱动型省份数量仍占绝大多数且有所增加,三产驱动趋强型数量减少。 没有改变二产强驱动型特征的省份,多数没有继续向二产三产双驱动型接近,而是转变向更突出的二产强驱动特征。14 个未改变二产强驱动型省份中,除福建三产增速上升同时二产增速下滑外,其余省份二产和三产增速均下滑,且河北、内蒙古、吉林、福建、广西、重庆、四川、青海、江西、河南 10 省份二产下降幅度低于三产;全部 18 个二产强驱动省份中,有 13 个二产贡献率提高,占全部的

6、 72%;有 10 个三产贡献率降低,占全部的 56%。以上表明,此种类型省份在 2012 年三产驱动力逐渐提高,到今年上半年转为三产贡献有所回落,二产贡献有所上升。总体来看,向二产三产双驱动型转变的趋势没有继续,而是二产强驱动特征更突出。 陕西仍属于二产强驱动型。2013 上半年,陕西生产总值增速为11%,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 3.1%、12.9%和 9.2%,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 1.7%、66.9%和 31.4%,拉动 GDP 增长 0.3、7.3 和 3.4 个百分点,仍属于二产强驱动型。 2.生产总值增速变化与第二产业增速变化密切相关 整体经济下滑主要由于二产增速下降进而驱动力弱

7、化导致。2013 上半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 7.6%,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 3%、7.6%和8.3%。与 2012 年相比,生产总值、一产、二产增速分别下滑 0.2、1.5和 0.5 个百分点,二产增速下降下拉生产总值增速 0.83 个点。 全国各省(市区)与 2012 年相比,生产总值增速除上海、浙江、广东、海南、西藏略升和北京持平外,其余省(市区)增速均回落。全国有 13 个省(市区)二产贡献率下滑,超过总数的 42%;有 24 个省(市区)二产增长率下滑,超过总数的 77%(其中 18 个省市区三产增长率下滑) 。二产增速、二产贡献率双双下滑或二产增速明显下滑的省(市区)皆是生产总值

8、下滑较大的省份,主要有内蒙古(生产总值下滑 2.7 个百分点) 、宁夏和四川(均下滑 2.5 个百分点) 、陕西(下滑 1.9 个百分点) 、河南(下滑 1.7 个百分点) 、湖北(下滑 1.6 个百分点) 、津黑湘甘青(均下滑 1.3 个百分点) 、安徽和重庆(均下滑 1.2 个百分点) 、晋桂黔(均下滑 1.1 个百分点)等,上述各省中,内蒙古、宁夏、四川降幅居全国前三;湖南、天津、湖北、河南等省份二产贡献率也分别明显地下降了4.1、3.4、3、1.6 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份中驱动力下滑程度之大位于前列。生产总值增速超过 12%的有天津、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区) ,也均具有二产驱动力下

9、降引起经济增长下滑的特征。综上分析可以得出,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二产驱动力明显弱化。第二产业驱动力减弱对第三产业产生连带影响,部分省份第三产业驱动力强度下降对经济增长下滑影响大。一方面,二产增速下滑的省(市区) ,绝大多数也相伴有第三产业增速下滑,主要如河北、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 18 个省份。其中,二产三产两者关联大、影响多的省份有,四川(二产三产增速分别下滑 3.2 和 2.8 个百分点) 、内蒙(下滑 3.5 和 2 个百分点) 、宁夏(下滑 2.4 和 3.7 个百分点) 、湖北

10、(下滑 2.8 和 1.1 个百分点) 、陕西(下滑 2 和 2.3 个百分点) 、青海(下滑 2 和 1.7 个百分点) 、新疆(下滑 1.5 和 3.3 个百分点) 、安徽(下滑 1.4 和 1.7 个百分点) 、甘肃(下滑 1.8 和 1.6 个百分点) 。二产增速下滑主要是国际国内市场低迷导致工业增长放缓,并进而影响职工收入提高及第三产业增长。另一方面,接近一半省份第三产业增速下滑对整个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影响较大,如北京、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浙江、安徽、山东、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14 个省(市区) ,二产贡献率均上升,但三产增速及贡献率均下滑。 与 2012 年相比,

11、陕西 GDP 增速下滑 1.9 个百分点,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增速分别回落 2.9、2 和 2.3 个百分点;一产贡献率下滑 2.9 个百分点,二产、三产贡献率分别提升 2.8 和 0.1 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增速下滑分别下拉生产总值增速 0.91 和 0.58 个点。总体来看陕西省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全国总体已经转变为工业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双主导发展,而陕西目前仍是以工业及第二产业主导发展,但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增强。针对陕西情况,在第三产业还不能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特点仍将表现为二产起关键作用,而且二产还会连带三产发展,也必然放缓产业升级。这是现阶段三次产业和经济总体发展内在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基本结论 根据对 2013 上半年经济增长动力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经济增长仍属于二产强驱动型,但向二产三产双驱动型转变有所减缓,二产驱动力增强,二产强驱动类型数量增加,全国已属于二产三产双驱动型。在半年来的发展中二产下滑对经济增长影响仍然较大。 参考文献: 1张敦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