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E“维稳” ,惠及全球面对美国 QE 维稳的契机,中国要抓住这个时机对货币金融体制和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化解金融领域的风险 美国时间 9 月 19 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 9 月政策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规模缩减没有设定确定日期。这一“超预期”的消息让市场绷紧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美国股市应声大涨,中国股市也是积极回应。 美国推迟退出 QE 的七大理由 作为美联储当家人,伯南克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正因为此,他一向谨言慎行,外界只能从他发言的字里行间来推测美联储将采取措施的具体时间、方式等信息。 5 月份,伯南克曾表示,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次
2、会议上决定是否放缓QE;6 月份,他表示,在经济增长符合预期的条件下,预计将在年底前放缓 QE,并在 2014 年中期完全结束。 对于伯南克的这些表态,外界做了充分的解读,市场给予了强烈甚至有些过度的反应。之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 9 月份削减 100 亿美元资产购买规模。而此次伯南克的表态,未着重提及他在 6 月份预设的几个条件,QE 维稳的思路较为明显,大大超出市场的预期。 美联储缘何要用 QE 来“维稳”?对此市场给予了一系列的分析。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莱文洛根认为,美联储 9 月利率决议会议没有削减 QE 有四大理由:美国经济数据好坏不一、通胀率尚低、金融环境收紧以及短期财政政策风险
3、。诚然美国经济在复苏的同时,还有部分指标特别是就业指标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美国劳工部发布数据显示,美国 8 月份失业率为 7.3%,环比持平。此时贸然退出 QE,可能延缓甚至终结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 但仅从这些方面来解读美联储的政策,并不全面,以下因素也不能忽视: 一是目前全球主要的经济体仍以宽松货币政策为主。在当前全球经济货币政策协调并非十分有力的环境下,美国若独自退出 QE,会导致热钱加速回流美国;适度的回流会增加美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进而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过度的回流也会导致流动性泛滥,进而使资产价格大幅上扬,引发通货膨胀。 二是全球新兴经济体经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美国退
4、出 QE 政策甚至会成为引爆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主要的发达国家大都深陷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经过泡沫破裂、缓慢复苏的过程,风险已有所释放。而金砖国家在 2008 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 ,未受到大的影响,但没出现危机并不代表没有风险,相反,可能正是风险快速集聚的时期。 美国若退出 QE,将加速资金回流到美国,新兴经济体货币对美元的货币汇率将出现较大波动,新兴经济体货币对美元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导致市场流动性偏紧。今年二季度,由于市场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强烈预期,新兴市场国家资金外流愈演愈烈,其中印度和印尼出现了一些经济危机的征兆:股市遭遇重挫、货币大幅贬值、财政赤字和贸
5、易赤字大增。 若因为美国骤然退出 QE,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哀鸿遍野的情形,爆发经济危机,那么在这个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时代,也会反过来拖累美国经济复苏。 同时,伯南克的任期到明年 1 月份,是否能够留任仍然是个未知数。从官僚政治的角度来看,他若希望留任,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下届任期内考虑调整货币政策,而不急于一时;他若不希望留任,维持政策不变和稳定是其理性的选择方式。 抓住美国 QE 维稳的机会 在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无法做到“独善其身” ,国内经济形势日益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特别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美联储若骤然退出 QE,其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的后果不可不察。 首先是
6、热钱短期内大规模流出导致资本市场的波动风险。 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持续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长期走弱及持续低利率,美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利差使得美元套利交易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大行其道。投资者在美国以低利率的成本融得美元资金,然后投资于高利率或高收益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坐享高额回报。一旦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美元又大规模回流美国,势必引起相关国家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进而造成股市大跌和楼市不振,甚至可能诱发局部金融危机,这样的传导路径对新兴经济体国家是摧毁性的,在历史上已经被多次验证。当前印度、印尼、巴西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出现某些经济危机的迹象,也没有逃出上述的“历史宿命论” 。
7、若美联储退出 QE,美元持续走强将有可能使巨量热钱短期内大规模从中国流出。国内金融市场对 5、6 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导致的“钱荒”都还记忆犹新,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美国 QE退出的预期导致热钱撤离是重要因素之一。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从 4 月份的 2943.54 亿元缩水为 5 月份的 668.62 亿元,5 月新增外汇占款环比缩水 77%,这与市场对美联储退出 QE 预期的提前反应不无关系。 其次是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带来的通货紧缩的风险。 受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向全球释放了巨量的流动性影响,能源、粮食、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自 2008 年全球金
8、融危机以来逐步走高。QE1 期间,美元指数下降 5.3%,原油价格上涨 23.5%;QE2 期间,美元指数下降 9.9%,原油价格上涨 33.6%。 一旦美国退出 QE 政策,走强的美元将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步入下行通道,这将加剧我国当前以 PPI 持续低迷为特征的通货紧缩的风险。从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角度看,我国与通货紧缩渐行渐近。我国 7 月份 PPI 同比下降 2.3%,环比下降 0.3%。至 7 月末 PPI 指数已经连续 17个月负增长。倘若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遭遇重挫并传导到国内,这将使国内通货紧缩的情况雪上加霜。 而目前美国 QE 维稳,给中国缓冲 Q
9、E 退出后造成的冲击留下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一是完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监管体系。强化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与预警,防范金融风险。适时酝酿开征金融交易税(即托宾税) ,增加投机性极强的短期资本进出我国的成本,以遏制短期资本的投机行为。 二是进行趋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调整。美联储退出 QE 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大规模的短期投机资本回流美国,导致我国流动性供给趋紧,加剧国内通货紧缩的风险。在这种预期下,我国货币政策应适时灵活调整,通过适当下调利率或通过三大货币政策调整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应对通货紧缩。三是切实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汇率制度在应对外部冲击时能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尽管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了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之间的硬挂钩关系再次趋于强化。切实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汇率波动幅度甚至允许适当贬值,可以在美联储退出 QE 政策时让汇率机制发挥缓冲阀的作用。 因此,面对美国 QE 维稳的契机,中国要抓住这个时机对货币金融体制和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化解金融领域的风险。如此,则当美国退出 QE这只靴子真的落地之时,我们才能够应对自如,并将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本刊编辑部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