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汉英翻译.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102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汉英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汉英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汉英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汉英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汉英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汉英翻译【摘要】 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高度理解和阐释隐喻,将隐喻提升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汉英语言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是汉英语言中的普遍语言现象,汉英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为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隐喻中的文化信息,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意识到汉英语中隐喻的重合方面,还应注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隐喻翻译应以认知为取向,以语用等效为原则,根据源语的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以使源语中的隐喻形象得到准确完整的再现与传达。 【关键词】 隐喻;认知;汉英翻译 一、引 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2、,隐喻的含义被不断地扩展,并与人类思维和认知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家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和解释隐喻,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莱考夫和约翰逊,他们在其 1980 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里正式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认知语言学普遍认为,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对人类认识世界产生着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因而对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莱考夫将隐喻视为人们思考、行动和表达思想的系统方式,即隐喻概念。本文基于隐喻作为修辞手法和认知方式的理论,重点从认知的视角分析隐喻的汉英互译过程。 三、汉英隐喻的认知异

3、同 隐喻认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但各民族通过各自的隐喻认知认识客观世界时却呈现出不同的个性。我们不仅要重视汉英两种语言中隐喻认知的共性,更要注重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先看其共性,如汉英民族都把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作为始源域,把身体各部位以各种方式投射到不熟悉的外部事物中,即目标域,这就是人体隐喻认知。汉英语言中存在大量与人体部位相关的隐喻表达,例如,汉语中有“洞口” ,英语中有“mouth of a cave”;汉语中有“政府首脑”,英语中有“head of government”等。 再看其个性,如汉英民族由于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别,对“东风”和“西风”隐喻的认知理解

4、截然不同。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春夏季节从海洋吹向大陆的东风或东南风能带来充沛的雨水,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因此,中国人自古偏爱东风,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说。相反,英国地处亚欧大陆的西部,西面濒临大西洋,每年从大西洋吹来的西风会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朝气。因此,在英国人心目中,西风象征春天、希望,它总能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曾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 。可见,地域不同,汉英民族的隐喻认知特点也不同。 四、隐喻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1、隐喻的翻译原则 汉英民族之间

5、的认知差异所导致的文化障碍,使得隐喻翻译成为各种翻译活动中最棘手的问题。隐喻翻译的关键在于意象的保留。纽马克总结了隐喻翻译的七种描述性原则,按使用频率它们依次为:将源语的喻体译为目的语中相同的喻体;将源语的喻体译为目的语中合适的喻体;将源语的隐喻译为目的语中的明喻;将源语的隐喻译为目的语中的明喻,并解释其实际含义;舍弃源语的喻体,译出隐喻的实际含义;省略不译;将源语的喻体译为目的语中相同的喻体,并解释其含义。 2、隐喻的翻译策略 异化法 汉英民族都存在以此物隐喻彼物,将某一事物的特征映射到另一事物上的隐喻思维方式,这时两种文化就具有同样的形象和联想意义。这种相同的隐喻表达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已觉

6、察不到其中隐喻义的存在。因此,这类隐喻结构翻译起来就轻松自如。如:the light of knowledge(知识之光);The green plant is a kind of food factory.(绿色植物是一种食物工厂)等。隐喻翻译的理想状态是在目的语中还原其本来面目,既能使读者产生隐喻的联想意义,又能留住它的文化意象。如果两种文化的认知方式相同,源语与目的语编码就会表现为统一的形式,此种情况下适宜采用异化法。如His argument has holes in it. 译为:他的论点漏洞百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译成:When the snipe and the clam gr

7、apple, its the fisherman who stands to benefit. 例子源语中的隐喻与目的语中隐喻体现了英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相同认识,因此两种隐喻形象的意义和编码形式表现一致。归化法 在翻译实践中,隐喻翻译并不总是表现出认知方式与编码形式的统一关系,当两种文化对同一事物存在同一概念隐喻,但隐喻的方式不同时,就出现了两种认知方式的冲突。此种情况下,源语和目的语在编码形式上就会产生矛盾,我们不能把源语中的认知方式即喻体原封不动地转移到目的语中,而需要使用目的语文化的认知方式来替代源语文化中的认知方式,以使译文语言通顺流畅。如 His theory wont hold w

8、ater. 译为:他的理论站不住脚。下面再看这些例句:Unless you have an ace up your sleeve, we are dished. 译为:除非你有锦囊妙计,否则我们是输定了。“猫哭耗子假慈悲”译为:shed crocodile tears 新官上任三把火。译为:The new broom sweeps clean.等。在这些例子中源语与目的语的喻体虽然不同,但二者描述了相同的隐喻概念。两种隐喻形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两种隐喻的意义和编码发生了偏移,但二者却表达了异曲同工的语用效果。 五、结语 认知观下的隐喻翻译作为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关键在于隐

9、喻意义的理解以及源语的认知方式与目标语编码的冲突与协调。如果一味追求编码形式的统一,未必能传达源语的语用效果。汉英民族之间的认知方式和意识形态差异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借用翻译这个桥梁超越差异,增进理解。如果能够把握源语的精神实质,把内隐信息进行外化或显化,而不拘泥于字面意义的对应,就可以帮助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及其国情,以实现翻译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 M.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2 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3 Newmark, P. Approach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 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5 束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1996. 作者简介:张丹丹(1987-)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 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