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技工为何依然短缺.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213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水平技工为何依然短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水平技工为何依然短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水平技工为何依然短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水平技工为何依然短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水平技工为何依然短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水平技工为何依然短缺人社部近日在京召开第 42 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大会,我国选手在这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一银三铜以及 13 个项目优胜奖,我国这届比赛的成绩明显好于上一届,说明国内参赛选手水平在提高,不过,就整体来看,这成绩确实与我国“世界工厂”的称号不符合,偏离“中国制造”的名声。 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重要性毋须赘叙。据统计,截至 2011 年底,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达到 2.25 亿,而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 1.19 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 3117 万人,尽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但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技工依然严重短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不太通畅,粗浅分析,至少有以下三个

2、原因: 我国职业院校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国内的高级技工主要出自技校、中专、高职,近些年来在职教热潮的催生下,职业院校的扩张势头尤其迅猛,现已有 14000 余所中职院校,2000 多万在校生,高职院校 1000 多所,1000 余万在校生,院校虽多,培养规模虽大,高水平的示范院校、重点院校却仍旧偏少,多数职校的装备水平落后,优秀师资匮乏,教学实践过程中存有不少欠妥之处,普通高校则仍是旁观者,未加入培养技能人才的行列,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两者之间一直缺乏有机联系,理工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人愿意走上高技能人才的成才途径。 成长、成才环境不如人意。技工的成熟周期较长,培育一位高级技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

3、力财力,具备适宜的大环境、小环境,通常只有大中型企业和某些科研院所实体才具备培养高级技工的基本前提,而多数类似机构往往更乐意于创造现实的经济效益,对于培养高级技工人才之类时间长、收效慢的事情,多半是说得多,做得少,口惠而实不至,因此,众多技工攀升至高技能人才队伍,相当程度上得靠个人的悟性、机遇和努力。 社会大背景的负面效应。近些年确有个别行业、个别职业、个别阶层、个别人士,轻巧便获得巨额财富,收入畸高,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相形之下,技工的作业环境差,危险程度高,待遇低,社会地位不突出,即使比较同一家企业的内部各群体,同级别管理人员和工程人员的地位都可能高于技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技

4、工的进取动力,自然就影响了高级技工人才的成长进程。此外,独生子女日渐增多,亦使得某些家庭不愿子女从事技工职业。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这话可谓一语中的,也包含着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殷殷期盼。 文/华池阁 “临时工”也应有春天 北京市级部门预算报告公布,25 个部门共有“临时工”4386 人。而市城管系统、交管系统等“临时工”大户,则并未公布“临时工”的数量。真让人难以想象,剩余 51 个未公布的部门“临时工”总数会有多少?更耐人寻味的是,各个单位的编制基本都没有满员,但“临时工”数量却比较庞大。其中工商部门“临时工”高达 1622 人,占这些部门人员总数的近四成。由此不

5、由令人深思,为什么“临时工”如此广泛地存在?为什么宁可不录满正式工,也要大量使用“临时工”? 事实上,一些用人单位所以喜用“临时工”而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实有其“个中三昧” 。首先就是可以让“临时工”任重酬薄,正式工则清福得享。什么脏活、累活、重活,都可以让“临时工”干, “工资拿得少,干活冲在前”形象地表明“临时工”的尴尬与无奈。正式工则由此可以享乐,那些拈轻怕重之辈由此就制度性地找到了自己的“替补”队员。 大量使用“临时工” ,还有一个“大妙处” ,就是可以拿其塞责顶雷,自己则卸责逍遥。在各种社会热点事件中, “临时工”都首当其冲,被推出来顶包,指为“临时工”干的。同时在实践中,尤其是像城

6、管这类干群关系紧张、社会关注度高的敏感工种, “临时工”的确被大量地推到一线,也被推到矛盾的风口浪尖上。一旦出事,辞掉便罢。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把“临时工”作为矛盾“缓冲地带”的思维,导致一些地方的城管问题成堆,也使“临时工”成为一种事实上的“炮灰” 。 这“个中三昧” ,实质就是“临时工”可以拿来垫背。不好的事、不得利的事让其扛,相反,好的事、得利的事自己则抢在前面。从党政部门的工作作风要求来看,滥用“临时工”也是不正之风的变种。那些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地方、单位和部门,应当着手解决“临时工”这一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才能令群众信服。因为, “临时工”不能总被拿来垫背,他们也应

7、有春天,也应享受正式工的有关待遇。 文/锄 禾 94.5%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的背后 最近关于养老金和退休年龄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学界研究每抛出一个观点,主管部委每做一次回应,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特别是最近几天清华大学团队提出的养老金改革方案,其中提出 65 岁领取养老金的问题,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中国青年报就此对 1 万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 94.5%的人反对延长退休年龄。 有媒体提出,网络民意不等于公共民意。诚然,1 万人的样本相对于诺大的中国确实很少,网络的随机调查也不如严格的抽样调查,但从调查的人群来看,只有 60、70、80 后人群,没有 50 后人群,而且主体是70

8、 和 80 后,占到了 70%以上。也就是说,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后,原有几千万国有企业下岗人员(40、50 后人群)基本没有参与调查,而他们的观点可想而知,是反对延长退休的。再从职业角度看,上网参与调查的很多是教师、白领等人群,并非全是一线劳动者,但态度也是鲜明地反对延迟退休。可见,94.5%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这反映的网络民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共民意的重要体现。 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延迟退休?原因是不言自明的。一个是在岗职工普遍感觉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很多人在高强度岗位工作到 50 多岁时就感觉到力不从心,即使在其他职位,到了 60 岁也感觉很难再维持。第二个是在岗工资不高,工作吸引力不大

9、,而退休后虽然退休金也不高,但起码不用再工作,而且经过国家养老金 9 连调政策,养老金每年涨幅甚至超过工资增长。在这两个直接原因的背后,反映出了退休年龄调整不是一个孤立的政策,它与劳动就业及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及增长机制,社会保险政策及其调整机制密切相关。不能孤立地为退休年龄调整而调整,而应放到整个劳动社会保障政策中去考虑。 首先,劳动就业结构是否合理,就业岗位是否充分,需要和退休年龄政策进行综合考虑。在就业结构以中年为主,既有大量 40、50 后人群和青年人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并不可行,退休年龄调整应当以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先行。其次,在国家确定工资倍增计划,但现实中一线

10、职工工资收入偏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优先的政策安排应当是尽快落实倍增计划,促进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只有在职职工工资快速增长,才能吸引职工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也才能为延迟退休创造条件。再次,在社会保险制度中如何才能吸引职工多缴费、晚退休?显然,需要有一个激励职工多缴费、晚退休的机制,如职工缴费年限提高了,晚退休了,但每年增发的养老金数额增加的并不明显,就很难吸引职工继续缴费,因此需要改革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办法,在鼓励职工“长缴多得”上下功夫。 因此,立法者和管理者要充分考量 94.5%背后的公共民意,通盘考虑劳动经济政策先行调整,才能在退休年龄这样涉及全民切身利益问题上逐步取得共识。正如人力资源与

11、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对退休年龄问题的表态,要进行深入论证,并广泛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文/弓 长 密切工会与职工血脉联系的重要举措 据媒体报道,连日来全国总工会领导分别带队赴各地征求意见、开展服务职工群众活动,与基层干部、一线职工真正地走在一块、坐在一起,面对面、实打实地交流探讨,为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一个生动的注脚。 这无疑是令人赞赏的举措。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根基在职工、血脉在职工、力量在职工。坚持从职工群众中来、到职工群众中去,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组织的优良传统和工作宗旨,也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践行党的

12、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此次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各项要求,深入到基层、问计于基层、问需于基层,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工会和职工的血脉关系,更成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绽放生机与活力的生命线。 深入到基层知晓“我是谁” ,才能转变作风做好职工群众工作。我是谁,这是立场问题。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只有职工群众立场,没有其他立场。 “职工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毛泽东同志当年号召向群众拜师学艺,对于工会工作和工会工作者来说,职工群众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是全心全意服务的对象。可以说,工会干部的身份和地位是由职工群众决定的,工会组织的使命和责任是由职工群众赋予的。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体验到

13、职工群众四个字的分量和涵义,才有此次工会深入基层一线转变作风的实在举措, “下午 2 点才吃午饭,晚上 7 点会议才结束” ,扎扎实实地进行调研走访,找准找实“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展示机关干部的作风形象。可以说,深入基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工会更加明白“我是谁” 。 问计于基层懂得“依靠谁” ,才能为工会工作注入生机活力。依靠谁,这是方法问题。职工群众是党和国家的中流砥柱,更是工会组织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职工群众作为依靠对象,没有职工群众的鼎力支持,国家不会发展强盛,工会组织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工会工作发展的机

14、遇与挑战,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使工会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正如此次全总深入基层,从基层工会干部和一线职工的实话中,摸到了工会工作的实情,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做出提示和启发,从而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问需于基层搞清“为了谁” ,才能建立服务职工群众长效机制。为了谁,这是宗旨问题。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办职工欢迎的事,把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全总此次深入基层一线,既认真了解各地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创新做法和有益经验,又

15、结合实际努力为基层工会、职工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生动地阐释了为职工服务的朴素情怀,让广大职工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 期待更多深入基层一线的长效举措,期待更多“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群众路线实践,让工会与职工更密切。 文/吕伟堂 职工退休不应静悄悄 近日,常熟市好几家企业工会作出承诺,今后凡职工退休,都要召开欢送会,让他们体体面面开开心心离开单位,临别再送一段情。 记得过去,单位都是把送别退休职工当作一件不小的事情办的,要举办仪式,召开欢送会,给退休职工佩戴大红花、赠送纪念品、合影留念,甚至还要敲锣打鼓地把人用车送到家,到家还要在大门上张贴“一人退休,全家光荣”的喜报。那样的情景,让人每

16、每想起来,总是激动不已何其浓重的人情味呀! 经济大潮汹涌以后,这种人情味逐步疏淡,渐行渐远。时至今日,多数企业已经完全消失了印记。职工退休,只是办个手续,被告知不用再来单位上班,静悄悄地离开,灰溜溜地回家。这难免让退休职工和工友们都有一种凄然失落的感觉。当然,退休职工还是大度随和的,并不把尴尬表现出来。他们善解人意,宽以待人企业领导、工会干部以及工友弟兄姐妹都很忙,退休了不声不响离开也挺好,省得大家操心,耽误工作。 但是,笔者还是认为,不应该让职工退休默默地离开。可以不大操大办什么场面,也无需敲锣打鼓把人送到家,大红花和纪念品也都可以免掉,但是,简单的“话别仪式”还是需要的。企业是职工的“家”

17、 。一个职工在单位里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职工对单位,单位对职工,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谊。退休意味离别,离别之际,人总是有话想说的,有情想叙的。把本车间或本班组的老伙计们拢在一块,开个茶话会,大家给退休者送上些体恤祝福的话语,也请他们给企业和工友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可是多赢之举啊,何乐而不为呢? 这应该属于一种值得褒誉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对退休职工的情义,更是对在职职工的激励。从而,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强化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繁荣。 文/何 丛 何妨加上一把锁 搞好廉政建设,离不开个人的自觉和组织制度的完善相结合。个人的自觉,就是为自己的心灵上一把锁,不去打开贪

18、欲和邪念的门;组织制度的完善,就是以制度的形式,在每一个人的禁区面前加上一把锁,把禁区内的诱惑封闭起来,以免使人心生邪念,或者即使有人偶起邪念,让不让其得逞。锁锁君子,不锁小人,是否愿意接受这把“锁”的约束,也是君子与小人的标志性区别。 我们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 ,的确,每一个人最原始的本性是善良的,向上的,没有谁愿意让自己犯错误,但也没有谁可以完全拒绝诱惑。多一把锁,就为抗拒不正当的诱惑多一分保险。锁,是需要钥匙来开启的,配备钥匙时,应该是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也可多个钥匙开一把锁,实现共同监管,但如果一个钥匙开多把锁,就必然导致监管失控。 无容讳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钥匙开多把锁的现

19、象是普遍存在的,职务越高,权力越大,一个钥匙所能打开的锁就越多,锁的功能和作用就相对减少,乃至形同虚设,这样,让人犯错误的几率就越大。想想一些最终在诱惑面前栽下去的人,他们大都有过辉煌的业绩,有过耀眼的光环,什么“人大代表” 、 “政协委员” 、 “全国劳模” 、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们以前之所以能创下业绩,就因为他们懂得什么是通道,什么是禁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最终之所以栽倒,就因为他们权力大了,禁区少了甚至消失了,于是就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以至步入绝地后只能徒然慨叹身不由己,更有甚者是身临绝境而毫无察觉。 我们应当承认,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有正气,就必然有邪气,

20、 。可以肯定的是,正气,永远是主流,是阳光的一面;邪气,永远是潜流,是阴暗的一面。人,是这个对立统一世界的集中体现,人也同样应该弘扬正气的一面,抑制邪恶的一面。邪气掩埋得越深,正气张扬的力度就越大。但是,邪气无论如何被深藏,被压制,也总有偶尔抬头的时候(否则,邪气就是永远地被消灭了,世界的对立统一也就被打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邪气抬头了,人就想犯错误了。因此,一个成功人士的最大幸运,就是当他想犯错误的时候,没有机会犯错误;当他有机会犯错误的时候,就不想犯错误。他想犯错误却没有机会,是因为组织制度给他本人不应该涉足的空间禁区上了锁;他有机会犯错误的时候而不想犯错误,是因为他用理智给自己的心灵上了锁,使他知进退,识行止。 因此,加强和完善廉政建设的制度建设,不仅仅是廉政建设本身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一批领导干部避免犯错。但无论廉政建设的制度如何完善,其最终效果,还取决于作为个体的领导干部自身的修养。一个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无所不为的人是谈不上任何修养的。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就要敢于给自己生活中的禁区加上一把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