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摘要目前高职院校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方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实践,对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实施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全国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等初步成效,据此提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中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成立专门工学交替领导小组、在工学交替基地创建团学组织、积极丰富工学交替内涵等建议。 关键词苏州;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工学交替;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
2、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139-03 作者简介张宏(1968-) ,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管理等。 基金项目2010 年院级酒店学科带头人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 号)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方式,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
3、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在全校先行先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宝贵经验,本文对工学交替中的教学创新和探索进行了梳理。 一、工学交替创新 (一)课程体系改革 1 将工学交替时间延长为半年。本专业工学交替如图 1 所示,第一学期主要是职业素质课,第二学期为职业知识课,第一学年在学校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学期在酒店进行工学交替实践,第四和第五学期针对第三学期的工学交替进行理论提升,在第六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这是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实践,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成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照顾酒店经营需求,决定将学生分为两批进行实习,每期 6 个月,
4、以减轻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同时根据教学需求,将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 2 增加专业认知实习。为期一周的停课实训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这是工学交替前的一次热身,以增加学生对酒店的感性认识。认知实习项目为学生在苏州酒店的认知学习。通过到酒店参观、学习、撰写实习报告的形式,让学生对酒店行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 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根据 2011 年教育部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合作”职业教育发展主线,有计划地调整教学计划,大幅度压缩了理论课时。除已有的职业能力考核外(如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 ,酒店管理专
5、业先后开设了前厅、客房、酒店情景英语、茶艺师、调酒师等 8 门停课实训项目,职业能力考核有 46 学分(职业知识课也是 46 学分) 。 除了前厅、客房、餐饮 3 个核心骨干课程外,为拓展学生职业能力,先后开设了快乐服务、酒店督导、苏州话、酒店情景英语等课程;将“调酒与茶艺”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并且正在建设院级精品课程;引入“调酒师” 、 “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二)教学管理改革 1 成立专门的工学交替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工学交替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涉及诸多方面,只靠教研室无法完成。为此旅游系专门成立了工学交替领导组及工作组,领导组由系主任、系书记、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组成,职责包括审定
6、工学交替计划、工学交替指导教师名单、考评方案以及处理工学交替指导组提交的问题。 指导组由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师傅组成,职责包括制定工学交替计划,提出指导教师名单,拟订考评方案,根据工学交替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实习巡视与指导评定成绩,处理工学交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突发事件,在实习过程中及时完成实习日志、实习手册。 2 在实习基地设立临时团支部。学生在工学交替基地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较在学校有很大区别,学生们分在不同的部门,班次有差别,学生们虽可以同处一个实习基地,但却很难同时相聚在一起;接触的大部分人由过去的教师和同学变成了领导、同事和顾客,并且需要按顶岗的标准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很多学生会
7、出现不适应,也常会出现失落和对立等不良情绪。 为此旅游系团委在系党总支的指导下经过反复酝酿,决定在工学交替基地率先成立临时团支部,开展团建创新实践工作。工学交替对于高职院校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工学交替单位建立团支部则更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作为先行者,旅游系团委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3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齐全,有专项管理制度,有专业教师与实训基地、企业人员进行对接,对学生进行管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均安排专人负责,在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先后推出的有“工学交替教师巡视规定” 、 “
8、工学交替学生守则” 、 “工学交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等,总的思路是把工学交替运行在一个规范的制度化平台上,做到有据可查。如“教师巡视”规定:对于每个实习点教师每个月至少巡视一次,突发事件例外,在巡视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教研室每学期对每个实习点至少巡视两次,了解教师实际巡视情况,系部领导对每次工学交替都要进行抽检以督促教师认真巡视。 (三)探索工学交替的有效措施 工学交替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实施时要结合具体国情、校情和企情,实施形式和方式百花齐放,大大丰富了工学交替内涵,拓展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外延,是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贡献,也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
9、发展的校企合作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1 重视工学交替宣传。如出版工学交替简报。为了及时总结工学交替经验,教师和学生从简报中及时了解工学交替工作,把工作置于公开监督之下,收到了良好效果。旅游系于 2011 年布置酒店管理教研室筹备出版工学交替简报,号召实习生积极投稿,同时要求教师及时将巡视结果上报成文字材料,形成了包括序言、实习计划、教师巡视、实习生感悟及内涵建设 5 个板块近 4 万字的简报。工学交替简报将开展工学交替的内容、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对于全院正在开展工学交替的系部提供了借鉴。 在旅游系网站开设“工学交替”板块。2011 年 1 月开始,旅游系新开设了一个 “工学
10、交替”板块,专门报道系里工学交替情况。从开设之初,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投稿,内容涵盖工学交替方方面面,学生投稿达 60 多篇,曾有酒店通过网络了解了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活动,为此找学校洽谈合作事宜。 “工学交替”板块目前已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2 关心实习生切身利益。关注实习生的利益不但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且是一个政策问题,必须引起系部高度重视。实习生实习时面临和学校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和管理方式,会产生不适应并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如和实习待遇相关的实习补贴,加班、伙食、住宿问题标准费用等。由于各实习点的情况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在对实习点待遇进行比较时产生心理不平衡;另外,虽然学
11、生身在酒店,但仍是在校学生,所以他们在面对四六级考试、毕业信息采集、专接本以及考工报名等问题时有些需要学生集体行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系部对学生实习的情况特事特办,有些需要学生亲自办理的,可先由班主任代办,等实习结束后再一起处理,这样能让学生安心实习。 学生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在实习时候轮岗,但工作特点决定了暂时无法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于是院校和酒店协商能否中期进行一次评优,对表现优秀学生进行表彰,酒店可根据工作需要对优秀学生给予轮岗机会。 要注重实习生人文关怀。系办与系团委合作,送文艺节目到实习点,从选演员到选节目、排练节目、借服装等具体琐事,都要精心准备,最终形成的送文艺节目“暖风”到国贸酒店
12、活动,受到酒店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教师和系领导适时到实习酒店看望学生。对不能回家过年的实习学生,系领导在春节期间带着慰问品前去酒店看望,并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融洽了师生关系,沟通了感情,收到了良好效果。 要注重增强实习生的荣誉感。对优秀实习生行表彰。由酒店和教研室牵头,负责筹备旅游系工学交替优秀实习生表彰大会,并邀请酒店的代表出席对前期优秀实习生的表彰会。 举行结业典礼。在 2011 年 1 月和 2011 年 7 月,教研室邀请系领导到酒店出席新老生工学交替的结业典礼,这是酒店与旅游系进行工学交替深化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对老生工作给予表彰,对新生入职进行鼓舞,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工学交
13、替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培养模式得到推广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基础上,现在全系的旅游管理专业、会展专业以及文秘专业都在推广实施。召开了工学交替座谈会,并且将经验在全院推广,现在全院每届人才培养方案每个专业都要求不少于连续 8 周时间进行工学交替实习。 (二)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 由于参加过工学交替实习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较强,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享有较好声誉。从 2003 年开始招收三年制大专至今,共有 7 届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都为 100%。酒店管理专业近两年学生入学成绩一直较高,报到率在 90%左右。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线呈
14、上升趋势,这使招收的学生素质越来越高。 (三)学生在全国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较强。近 4 年先后参加三次全国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 5 次,三等奖 3 项,还获得优秀组织奖 2 次。2013 年第三次参赛,荣获高等院校组(含本科院校)优秀团队奖,团体总分跻身全国旅游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参加大赛是对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比赛中全体师生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示了酒店管理专业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同时扩大了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和行业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工学交替应结合各地学生和酒店实际以提升学
15、生职业能力。2006 年,酒店管理专业率先在全院开展为期 2 个月的工学交替,后据教育部 2006年 16 号文件精神,于 2007 年将工学交替时间延伸为半年。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企业感觉实习时间短,希望能将时间延长。经教研室集体讨论,报系领导研究,酒店管理专业于 2007 年将工学交替时间延长为 6 个月。 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调酒师资格考证是苏州大学中实行最早的,茶艺师资格考证通过率 100%,茶艺社团在学校的影响很大,旅游系的“古兰茶社”曾多次参加“苏州团市委百家社团展示” 、 “苏州团市委五四表彰大会”等活动。 (二)成立专门的工学交替领导小组 工学交替必须动员全系力量,形成工
16、学交替齐抓共管局面。如旅游系成立了专门的工学交替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挂帅,这样能保证系里对工学交替的重视,而且能就工学交替问题及时与酒店沟通。 但教研室要做大量前期工作,包括一系列调研、研讨、选点、与学生宣传和沟通、制定规章制度等,并在实施工学交替过程中,随着问题出现实施跟踪调整、跟踪决策。 (三)在工学交替基地创建团学组织 在工学交替基地创建团学组织,能够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对大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化覆盖,有效实现了校内校外的一体化,保障了团工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特别是将分团委的力量介入到实习中,改变过去工学交替由教研室单独进行势单力孤的弊病。 当前旅游系共青团工作尤其是团员教育工作进行的是梯度式
17、教育,大一、大二和大三实行的是有区别的教育,唯有在工学交替开展团建才能保证工作按既定计划和要求顺利完成,不草率了事,不中间断档,这有利于旅游系共青团工作最终目标的实现。 在工学交替基地根据团员所处情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组织设置,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团工作无疑顺应了大学生的需要和育人需求,有利于增强团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不断丰富工学交替内涵 工学交替内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院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办工学交替简报、送文艺节目到实习点、重视制度建设、对优秀实习生进行及时表彰等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和经验,不断丰富工学交替的内涵。参考文献 1张宏高职酒店专业工学交替突发事件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12(9) 2杨天平苏州经贸酒店专业“工学交替”中学生培训问题探析J职教通讯,2011(2) 3许莲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的负效应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轻工业, 2011(6) 4李云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运用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0) (责任编辑: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