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学生学情绽放课堂精彩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学常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否做学情分析、如何做学情分析一方面反应了教师的内在学生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学常规有否落实。本文主要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潜在状态、教学实施中关注学生的潜能开发等两方面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情分析”作了一些探讨,以便了解真实的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学情分析 潜在状态 潜能开发 随着教学常规的逐渐深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学情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做课件时对数学题目的难易程度在选择上存在认识偏差导致课堂出现冷场(题目太难)或者草草了事(题目太简单) 。虽然
2、有些教师也开始尝试“学情研究” ,但是大部分教师的学情分析停留在抽象的分析学生的水平上,对教学缺少针对性的思考,而且忽视了学生间的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教学如果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很难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学生也很难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真实的发展;教学如果只关注学生已经表现出来和达到的现实水平,忽略学生的潜在发展可能性,就很难提升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那么如何让我们在课堂中从关注个别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从关注抽象学生转向关注具体学生,如何让我们解决“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进行学情分析,了解真实的学生个体呢? 一、在数学教学设
3、计中关注学生的潜在状态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学生资源的意识,分析学生的潜在状态。教师有了对学生潜在发展可能性的思考和分析,就会在教学设计时,关注教学目标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多种发展可能性的实现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实现真实的发展。 1.相信学生的发展可能,设计开放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潜能的客观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捕捉、利用学生的各种可能,并且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并设计一些开放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展现各种潜能。 案例 1区领雁培训中,在实践学校中刚上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这节课的同课异构,我有幸聆听了。某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通过课件,拿出演示器具
4、(多个小正方体) ,边讲边自己演示,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则在下面做着傀儡。最后整堂课不出一点“意外”的完美收场。这中间没有看到学生的思维撞击和提升的机会。这种课堂教育模式在我们的课堂中并不少见,教师生怕学生出“意外”而完不成相应内容。要知道互动是课堂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度,学生始终保持着最积极、最活跃的思维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相同的教学内容,另一位教师却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因为他坚信学生是有潜能的。 (他
5、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大小相同的正方体 3 个,并以 4 人小组为单位) ,未来社会对人提出的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要求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关注人的发展这一角度来说,学生甚至可以决定和控制课堂运作的方向、方法、广度、和深度。可想而知,整节课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时的闪耀。 2.分析学生的各种可能,设计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师在备课教学设计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确定性,想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境,对各种可能性都作好预设,便能使得教学互动更有效。我们之所以能预见事情的走向,是因为我们做出了细致的思考,思考地越充分,在我们的视野里展开的情况和障碍就越“变化多端” ,可供选择的方法越多样,
6、反过来,这种我们所预料的可能出现的情况或供选择的方法越多,这种活动就越可以灵活控制。因此,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充分预设学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状态,把学生的多种可能视为教学的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帮助学生克服发挥潜能时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既井然有序又丰富多彩,学生在有效的互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3.估计学生的起点可能,设计弹性的目标。我们在备课中要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心理品质等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教学中决不能搞“拉平效应” ,而应把这种差异看成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做到差生不差,优生更优,各得其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
7、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弹性目标。对于教学目标,一般大致可分五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探索较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 组学生达到-;B 组学生达到-;C 组学生达到-。 【案例 2】例如:讲“二次函数的应用”一节时,开始复习提问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对于函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是什么?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是什么?(2)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是什么?增减性如何?(3)对于函数的图像可以由什么抛物线,经怎样平移得到的? 然后让 C 层学生回答题,B 层学生回答题,A 层学生回答题。通过这样的复习提问,可以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尝
8、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体验”的支撑下,全体学生基本上能搞清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长此下去就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这样的设计,虽然只是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但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熟记在心。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不同的知识(当然在课堂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样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并且也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不断创新、探索的精神。 二、在数学教学实施中关注学生的潜能开发 在教学时,除了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潜在状态,同时在教学实施时还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潜在状态。潜能虽然意味着存在可能性,但是不表明绝对的实现。因此
9、,在教学实施时需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即时状态,关注学生形成知识的过程状态。 1.主次分清,为学生的潜能发挥扫除障碍。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一定要主次分清,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防止两极分化。在学科教学中虽然我们设计的开放的问题试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希望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予每个学生,可是在现实中,在教学实施时我们却不一定都能做到真正的主次分清。如果教师真正能做到让学生的被动变为主动,那么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2.多元互动,为学生的潜能发挥搭建平台。互动是课堂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在
10、互动中,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度,而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学生也脱离了静止的态势,始终保持着最积极、最活跃的思维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这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互动性资源”的激发,最终形成“生成性资源” 。 【案例 3】在上八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的前一天集体备课时,听同组的一位老师直叹气(他已经上好了这节内容):“这些学生上学期上的内容都忘光了,早知如此上课时我就多复习一下因式分解,现在他们作业中因式分解分也不会分。 ”听了这话,我随即产生要重新修改该课课件的想法,要把它改成主要内容为因式分解的复习,而且多数题目就取材于书本上例题和习题中方程左侧需要分解的部分
11、,因为学会了因式分解,这节课内容就轻而易举了。当天晚我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把 8 个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试图让学生通过做这些题目回忆起因式分解的有关知识。第二天通过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深化,轻而易举就把问题解决。 3.回应反馈,促进学生潜能发挥的实现。教师的回应反馈是指通过教师的倾听和捕捉、点拨和组织,使师生向着有效高质量的目标“互动深化”地发展。教师的有效回应反馈是课堂进行展开、发展的动力。教师回应反馈的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潜能发挥的实现。如果教师的回应反馈无效,使本来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学生的水平就会停留原地打转。如果教师回应反馈有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及时的指导和点拨,促使学生层层深入思考,学生的思维就会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学情分析”是研究学生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学常规中备学生的重要体现。然而,我们更多地关注着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情分析” ,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盲点。本文以教师开展“学情分析”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形成问题的原因,以及探讨“学情分析”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今后我将汲取更多的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的对“学情分析”进行研究,使我们的数学课上的更实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