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探析摘 要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高等教育的核心。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努力探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本文从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着手,提出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型人才;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89- 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各级教育机构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
2、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面临着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机遇和挑战。而高校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机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能力并能在学习、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人才。这种人才,一般是专业知识扎实、科学知识丰富、创新思维活跃、道德品质高尚、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勇于为真理献身,具有坚
3、定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创新型人才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 2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 高校在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教学培养途径,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搭建专业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跨学科的专业选修,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讲座报告、专业竞赛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通过强化专业课的学习使大学生
4、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品味。 3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3.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化与系统化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最基本的平台和单元,因此,做好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从课程结构上看,目前高校专业设置较为精细,课程安排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紧密,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仍是今后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点。要在专业教育教学基础上,广泛开展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等,从而丰富大学生的
5、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程内容上看,科学的知识体系和与时俱进的课程资源,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基础,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将学科与专业发展和研究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充实到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中,使培养的人才具备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从课程设置上看,高校应建立内容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选修、辅修及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学习,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高。 3.2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在课程设置合理化及教学内容更新的基础上,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运用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
6、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高校课堂教学首先应鼓励教师根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接受能力的需求,不断探讨更加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注重运用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发散性原则,引导大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力图从多角度多维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开放性原则,使教学走出封闭式的模式,给大学生留有更多空间时间去思考、去拓展,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阐释和理解;三是交叉性原则,培养大学生“温故而知新” 、“专修与选修”学习相结合的能力,向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四是个性化原则,鼓励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养成;五是注重激励原则,
7、对大学生不能持有过多的否定态度,应用合适的方法不断鼓励大学生,激励他们在更大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要适时地运用启发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探究问题本源,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有效的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备两种意识:即任何一名大学生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的意识和教师有责任通过知识讲授、科学实验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具有一定学科前沿层次的教材、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根据课程设置,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意识,使大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主动参与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及生
8、活中的问题,鼓励大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通过教师及大学生多方面的努力,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后,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教师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探索运用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同时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正确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性,以便更好地接触学科的前沿知识,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铺垫基础。 3.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与掌握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大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及教学实验、教学科研中,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搭建了平台。
9、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教学更具立体性、直观性、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既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操作能力、又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也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培养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合作精神和社会经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高校教师应认识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需并重,要鼓励大学生从生活走进课堂,又要从课堂走向生活,通过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实践课堂的理论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专业思维、培养和提升专业素养、实践动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善大学生实习难、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高校应依靠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区域优势,积极加强校企
10、合作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实践教学,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使高校大学生通过实践去创新、去创造,运用创新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同时,加强实践教育,也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各高校要努力建设好一支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这首先要积极培养在职教师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加他们实际工作的经验,如:派教师挂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科研项目,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等等,把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此增强授课的实用性、针对性。其次,可以聘任企事业单位科研、生产、管理一线的人员为实践教学教师等等。 3.4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了需要
11、大学生掌握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他们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自己的创新型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课外文化素质活动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与学习氛围,让大学生在较为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展开平等交流与探讨,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素养,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造与创新型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校各级组织的纽带作用,搭建大学生活动平台,使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大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开展 “挑战杯”科技系
12、列竞赛与“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其他科技节活动,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崇尚科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把专业知识与课外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举办系列学术、体育、书法、艺术方面讲座、 “大学生书画摄影展” 、 “宿舍环境艺术大赛” 、 “校园歌手大赛” 、演讲比赛、专题辩论赛、 “民族礼仪知识比赛” 、健美操大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艺术欣赏能力;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析过程中,应该与时
13、俱进,对社会发展需要与大学生实际需求进行统筹考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改革以及社会实践的深入推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袁贵仁.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11(6). 2 屈波,刘拓. 高水平特色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3 田建国. 树立以大学生为本核心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2011(9). 4 孙志明. 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链研究 J. 青年文学家,2011(11). 5 闫平. 如何培养大大学生的创新思维J. 华章,2011(19). 6 王婷. 关于培养大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J. 新课程学习:中,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