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357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摘要:河北省农村人口众多,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决定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果。该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找出了制约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若干问题,并对如何构建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河北省 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模式 一、人力资源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在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人口的总和。 农村人力资源可以界定为在农村的常住人口中,16 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以农村人口为对象,以现有人口质量为基础,利用培训和教育

2、等多种渠道,发掘农村劳动人口的生产力,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价值,实现农村劳动力在社会中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简而言之,即政府或组织通过一系列有步骤、有规划的活动,使农村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开发,有效发挥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河北省的农村人力资源最显著特征就是数量大、质量低。根据 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1 年末,河北省人口总数为 7241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数为 3939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的 54.4%。河北省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比例居全国第十一位

3、。不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河北省都可谓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省份。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存量提供了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同时由于省内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偏低,庞大的农村人口不论从文化素质还是技术素质上看,都不能满足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反而成为巨大障碍。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使得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当前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已经严重束缚了地方经济的发展。1.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足 不少地方政府存在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的问题。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投入大、耗时长且见效慢的过程,这就使得地方政府更

4、倾向于将有限的农业经费投入到农业生产支出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2011 年河北省财政支出中有10.35%为农业支出,在这 366.10 亿元农业支出中,绝大部分为农业生产支出,而用于农民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的资金少之又少。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政府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引导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各级政府都能在思想上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地位,进而转化为实质行动,才能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人力资源“质”的劣势。 2.农民对于自身再教育的需求不足 一方面,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的农民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靠的是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经验,几乎不过问学习,对自身的素质状况也没有正确

5、的认知。特别是近些年打工浪潮的兴起,甚至在某些农村出现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不少农民包括很多的青年农民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放弃继续升学甚至中途辍学外出打工,仅留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农村。在这些留守的农民中,大部分由于年龄较大,对于自身继续教育投资的积极性更不会高。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偏低,限制了其对自身教育的投资。2012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河北省 11 个地级市共下辖 172 个县(市、区)中,有近 40%的县(市、区)被列为各种贫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 39 个,囊括了 272 万贫困人口,高居沿海省份之首。在全国范围内,其数量也仅低于云南、贵州、陕西等欠发达地区。河北省农民实

6、际可支配收入水平偏低,使得农民必须首要满足自己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和再生产的需要,再加上不断增长的子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使得农民根本无力考虑和承担对自身的教育投资。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体系不完善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农村教育,除了包括对农村人口进行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外,还包括农业专业教育和农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目前河北省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础,农村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农技推广为辅助的教育体系。但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存在很多尚需完善的地方。如:第一,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和城市教育发展水平失衡严重。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

7、乏,办学条件差,教育设施老旧,难以留住高素质教师。同样的九年基础教育,在教育质量上农村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二,农村继续教育环节薄弱,造成学校教育在提高农民综合文化技术素质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据统计,2010 年在河北省的农村劳动人口中,能够具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约为 20%,也就是意味着绝大部分农村青年在结束初中学习后还要回到农村继续从事生产劳动。但是这些青年回到农村后,初中学过的知识很少能用上,生产劳动中的技能也没有练好,社会上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专门机构又很少,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继续教育难以为继,使得这些青年农民文化程度不够高、生存技能也不够好,这种结果使学校

8、教育的成果打了折扣,使部分农民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挫伤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第三,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服务能力差,针对性不强。在河北省,一方面是有近 80%的农村劳动力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是大部分农业技术院校由于教学内容不能体现最新的科研成果,难以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不能直接为农业发展服务,而面临招生难的困境。特别是一些农业中专、高专类职业学校,在师资水平、生源水平上都不高,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论是素质还是技能都没有竞争力,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就业困难,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发展也就缺乏动力。 4.缺乏合理的农村专业人才保留和激励机制 近年来,农村中具有一定专门技术的

9、中青年大都搬迁到城市或长期在城市务工,留在农村的多为综合素质能力较低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人才外流的现象普遍,而流出农村的这部分劳动人口恰恰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着力点,主体结构性缺失使得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难以实施。 三、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构建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构建,即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以河北省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现有的农村人才优势和地方优势,选择一条最适合的农业人才培养道路。为河北省的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发展的新型人才。 1.政府要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放到地方发展战略的高度 首

10、先,各级政府要在思想上走出重物质资本、轻人力资源的误区,真正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宣传、引导和监督的职能。在做好当地人力资源开发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农村教育培训活动,多层次地开发和培育技术人员。并通过积极宣传和引导,加深农民对于提高自身综合技术素质的需求认识,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获得充分就业的机会。 其次,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有不可懈怠的责任。在涉及农业或农民长远利益与经济效益的选择时,要承担起培育市场、扶植和保护农民、农业利益的责任,努力使人力资源与其他各类资源相协调,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政府作为农村人力资

11、源开发的主要投资者,应加大农业投入,特别是教育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教育、生活、文化设施落后的局面,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农民应转变观念,主动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 农民应积极配合政府的宣传和培训,改变保守落后的思想,充分认识到自身具备的知识技术水平的高低与收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激发自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对于具有不同文化素质基础的农民,对自身接受培训和教育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具备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应主动思考如何在别人已取得成功的技术经验基础上,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加以改进和发展,以获得更高收益。 3.构建完善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体系 检验农村人力

12、资源开发教育体系是否完善的标准在于教育的成果是否符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在城镇或农村从事非农生产。故而农村教育的结果必须做到要么能够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农民,要么能够为第二、三产业提供具备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为实现这一结果,除了在农村基础教育的环节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素质外,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机构也是必要的。 农村成人教育的展开也应灵活多样。在机构设置上,应实现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科研站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教育培训体系。

13、在培训手段上,除传统集中授课外,还应结合地方特点,广泛开展电视教学、广播教学、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受教育农民覆盖面达到最大化,切实提高农民职业培训的质量。 4.充分发挥地方技术创业典型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辅助作用 地方技术创业典型会对周边农户产生带动作用,这种带动可以产生多重效果。第一,典型的带动可以自发形成培训组织,对组织内部进行自我培训教育,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且参加培训的农民积极性更高,培训效果更好,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某区域劳动人口的综合技术水平。第二,能就近安排劳动力,做到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第三,地方技术创业典型一般依托的是地方特色资源,符合市场需求,容易进行推广,进而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可以真正实现以点带面,达到效用的最大化。这一点,河北省部分县乡已经通过实践积累了成功经验,如唐山市乐亭县的高效农业,邯郸市永年县的蔬菜种植等。 参考文献 1河北省 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杜金杰,索志林.农村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3张军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