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374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荆州市是湖北省和全国的产粮大市,在湖北省和全国的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粮食产业集群是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文章在对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现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对该市粮食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关键词:荆州市 粮食产业集群发展 现状与问题 对策建议 荆州市是湖北省以至全国的产粮大市,以种植稻谷为主,常年保持36.69 万公顷的稻谷种植面积,总产量 300 万吨以上,具有发展粮食产业集群的良好资源优势,在省和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资料表明,价值 1 元的粮食经过加工处理后,在美

2、国可增值 3.7 元、日本可增值 2.2 元,在我国也有明显的增值效果;此外,由粮食产业所带动的运输、饲料、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更加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所以,通过发展粮食产业集群,拓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提高粮食附加值,对发展荆州市农业产业经济、粮食产业经济和相关产业经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多重意义。 在湖北长江经济带中,武汉是龙头,宜昌是龙尾,荆州是龙腰。武汉和宜昌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荆州工业化还处在初期向中期转化的阶段。由于荆州工业化进程缓慢、滞后,致使粮食产业聚集度不够,科技支撑力不强,经济外向度偏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不牢。为此,2011 年湖北

3、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壮腰工程”的重大决策。“壮腰工程”的核心和关键是“壮工业” 、即做大做强荆州工业经济;同时根据荆州市粮食产业在全省以至全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必须大力发展粮食产业集群,走粮食大产业、大集团、大品牌、大项目、大市场之路,使粮食产业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据此,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国家粮仓,打造千亿粮食产业”的战略目标,并于 2012 年明确提出了“着力打造粮食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粮食工业园区”的战略措施。 实践经验表明,粮食产业化经营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必须大力发展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粮食产业集群的优越性一是能够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

4、接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引导生产适销对路的粮食产品,有利于龙头企业加工优质的粮食食品,创造好的经济效益;二是能够集中资金、集中精力把具有品牌优势、加工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能够促进粮食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经营成本,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竞争实力。建设粮食工业园区是充分发挥投资规模效应、吸引外商集聚效应的有效途,是粮食产业化深度发展,实现质量、效益新跨越的重要载体。 一、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的现时情况 1 荆州市粮食产业链发展现状:建设粮食产业集群是从粮食产业化整体出发,向基地、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方向进行产业链条连接。 “十

5、一五”期间荆州市按照这一方向,以该市的大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湖北恒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松滋市云达米业有限公司、荆州市汉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为重点,建设了 6 个营养强化米生产基地和 4 个稻谷深加工生产基地,形成了四大粮食转化产业集群。 四大粮食转化产业集群是:1,在荆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湖北汉科高科技生物有限公司为圆心,链接带动湖北天荣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市鑫禾米业有限公司、荆谷米业集团等粮食加工企业,形成以果葡糖深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粮食转化产业集群;2,在荆州市的松滋市区,以湖北白云边酒厂工业园区为圆心,链接带动荆州市公安县等周边粮食加

6、工企业,形成以白云边酒生产为核心的粮食转化产业集群;3,在荆州市的监利县新沟镇,以福娃集团工业园区为圆心,形成以饼干、膨化食品、营养粥等深加工为核心的粮食转化产业集群;4,在荆州市的洪湖市工业开发区,以湖北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中兴(湖北)生物质能有限公司工业园区为圆心,带动周边的所有粮油加工企业,形成以生物柴油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粮油转化产业集群。 在粮食产业集群的推动下,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和粮食食品项目与品牌能力大幅度提高,到 2013 年底,荆州市将形成系列营养米年生产能力50 万吨、稻谷深加工年生产能力 30 万吨、稻谷深加工产品产量 20 万吨,大米加工产量达到 200 万吨,其中精制大米

7、170 万吨,系列营养米 30 万吨;开发出发芽糙米、留胚米、免淘米、米乳、糙米茶等营养产品和方便米饭、方便米线等方便食品。 2 荆州市粮食产业与相关产业链接现状:粮食产业集群建设是以粮食生产产业为基础,链接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相关产业,优化资源整合、配置,进行产业合理布局,促进粮食产业链延伸和粮油资源转化增值,整体提升粮食产业经营水平,实现粮食产业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建设发展过程中与相关产业的链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与粮食加工产业的链接。突出的是在优质稻的产、购、销方面,订单购销发展较快。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在对粮农生产的优质稻订单购销中,收购价格比普

8、通稻高出 30%以上,粮农每亩可增收 100 多元,这种粮农与粮食加工企业的产、购、销链接方式受到粮农欢迎,推广普及比较快;第二,与食品加工产业的链接。主要是依托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洪湖市太禾米业公司、荆州市新力大风车食品有限公司、松滋市天怡食品有限公司、荆州大佳机械食品有限公司等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建设了4 个粮食生产基地,粮农按照市场导向、适度规模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公司收购基地粮农生产的粮食后,开发生产优质俏销的新型营养方便食品,将一部分利润转移给粮农,实现产业共兴,利益共享;第三,与饲料加工产业的链接。主要依托荆州通威、湖北大明、荆州希望等饲料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加工水产专用料、

9、畜禽料、动物宠物料等饲料生产。2013 年荆州市加工生产量将达到 800 万吨,年加工产值 60 亿元,除了增加企业收入、国家税收以外,还可以增加饲料粮钟植农户的收入,达到饲料粮钟植农户与饲料粮加工企业双赢的目标;第四,与酿酒产业的链接。主要是依托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公安(县)黄山头酒业有限公司、石首市劲牌酒业有限公司发展壮大酿酒业,并重点扶持监利县粮酒酒业有限公司,把“监利粮酒”品牌建设成为中国知名品牌,到 2013 年荆州市酿酒业总产值将达到 120 亿元。这样通过酿酒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和促进饲料粮钟植产业的发展,延长饲料粮钟植农户的收入链,增加其收入。 3 荆州市粮食产业收益现状:粮

10、食产业集群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粮油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规划, “十一五”期间,荆州市选择 5 家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重点扶持;选择 10 家中小企业重点培育;选择 20 家后备企业重点跟踪;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培植 1-2 家年销售收入过 10 亿元的龙头企业;3-5 家年销售收入过 5 亿元的龙头企业;5-10 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截至 2010 年底,荆州市已建成“五大粮油加工园区”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75 家,粮油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166 亿元,实现利税 64131 万元,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增加了粮农收入。在此基础上计划到 2013

11、 年底全市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80 家左右,其中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30 家左右;全市市级以上企业粮食加工量达到 3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300 亿元左右、利税 8 亿元以上;其中典型企业监利县福娃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 100 亿元,实现利税 6 亿元,洪湖市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 50 亿元,实现利税 3 亿元,从而使财政收入和粮农收入进一步提高。 二、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荆州市产业集群发展尽管取得了上述成绩,但同先进地区比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差距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虽然部分企业已获得了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称号,但真正能称得上“龙头”的企业并不多,

12、带动效益也不够突出。目前荆州市还没有一个利润过 30 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即便是福娃集团,2010 年主营业务收入也未过 100 亿元,且全市过 5 亿元粮食企业仅 9 家。 差距之二是深加工项目少,产业链条短。荆州市真正称得上粮食深加工的项目只有福娃集团的系列食品和汉科公司的果糖,其他绝大多数企业基本上是对原粮进行初加工和精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企业创利税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粮食的生产、购销、加工等环节大多还处于分割状态,产业链条延伸过程中小而全的问题比较突出,上、中、下游产业的关联度不高,难以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 差距之三是精品名牌产品缺乏。由于高档优质稻发展滞

13、后,稻米品质不高,尽管在稻米品质结构的调整上现在同过去比有很大进步,但与市场对高档优质稻的需求相比,同湖南等省相比,在高档优质稻的研究、开发、引进、推广上都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高档优质稻的发展整体上还没有形成规模。此外,荆州市还没有一家企业的大米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同“北大荒” 、 “金健”等全国知名企业相比,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以及影响力都还远远跟不上。 差距之四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尽完善。目前荆州市大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仍然只限于简单的产品买卖关系和松散的合同关系,紧密型的利益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市场一旦变化,合同就难以执行,企业和农户都会受到损失。同时,荆州市区域性、专业化的大基

14、地数量少、建设标准不高,区域间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此外,部门配合不够,农业、农机、农技、粮食、财政、银行等部门在产业化经营中的配合力度比较弱。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荆州市要真正搞好湖北省提出的“壮腰工程” ,确保湖北省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还必须在建设和发展粮食产业集群方面下很大的功夫,采取务实性的措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拓创新的政策举措,促进荆州市粮食产业集群快速有效发展。 三、荆州粮食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1 培育发展粮食工业园区,为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夯实载体。要打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制订有利于粮食产业集聚的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适当降低地价标准,支

15、持产业园区建设。要明确粮食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突显区域粮食优势,通过自身培育、外引内联,引导一批能带动产业升级、起主导作用的绿色食品、绿色产业项目和企业集中落户粮食工业园区,使同类产业的企业在粮食工业园区内相对集聚,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和空间集聚效应。 2 突破性地培植大品牌。一是从生产源头抓起,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粮食品种,大力开展基地建设,实行订单购销,保证企业品牌打造有稳定可靠的优质粮源。二是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和 ISO14000 认证,建立粮食质量标准和安全体系,采用优良操作规程(GMP) 、关键危害点控制(HACCP)和卓越绩效模式等国际通行的管理标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三是准确把握市

16、场定位,品牌大米应以高、中档精制大米为主。四是实施品牌整合。 3 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对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鼓励通过技术转让、入股等方式进入企业,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把粮食产业链向深加工方面延伸,延长产业链,增加粮食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重点构建粮食加工产业体系,认真研究粮油加工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做到“中间开花、两头延伸” 。 “中间开花”就是迅速提升加工企业科技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两头延伸”:一头要向上游即粮食生产领域延伸,通过建基地,从源头上保障企业生产的原料及质量;一头要向下游即消费终端延伸,通过福娃、洪湖浪、宏凯

17、等龙头企业的带动,迅速推动荆州市粮食加工业再上新台阶。 4 坚持资源整合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按照做强做大的原则,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市场经济效益好、有发展能力,对农业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粮食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把企业自身滚动发展与同类企业联合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大、具有市场综合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 坚持粮食资源整合发展方向,以现有的粮食加工企业为基础、以名牌产品为核心,实现粮食工业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向经营产业化、品种优质化、产品系列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延长粮食生产、收购、加工、运输、仓储、销售产业链,进一步推进荆州市粮食生产由传统性生产经营向现代性生产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