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农垦:十年财资“转基因”被喻为“四不像”的农垦系统,承担了许多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性、行政性职能,作为农业战线的“国家队”在 2002 年实现了突破,全国农垦盈利 13.12 亿元,扭转了连续 5 年亏损的局面。 与全国总体的农垦情况相比,广西农垦的情况可能更为“惨烈”一些。始建于 1951 年广西农垦到 2000 年初,整个垦区企业亏损面达 84%,资产负债率高达 93%,不良负债近 10 亿元,GDP 年均增长大大低于全国农垦和全区平均发展速度。 2002 年,在银行领域工作多年的朱晓明加入广西农垦,面对着当时几乎可以用“烂摊子”形容的局面,朱晓明心里多少有点忐忑。由于财务困局,广西农
2、垦已经八年没有从外部招聘人员,当时恰逢领导层调整,新的领导层决定引入新鲜血液,大势改革。 “我当时的任务是摆脱负债、成立资金管理中心,面对压力我也犹豫过,但是当时的领导层很有魄力,我认为在区党委、政府以及局、集团领导的支持下,广西农垦一定可以做出一定的成绩。 ”现在已是广西农垦金融资产处和企业财务处处长、资金结算中心副主任的朱晓明表示,实际上现在回过头去看果然如此, “广西农垦发生了巨大改变,而几届领导的大力支持也成为集团最终实现翻转的关键力量。 ” 令朱晓明欣慰的是,经过 10 年的发展,今天的广西农垦已不再是过去的广西农垦。如今广西农垦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经济体系,建立了以蔗糖、剑麻、木薯
3、生化、畜牧、水产、茶叶、亚热带果蔬、矿泉饮料为主导产业的八大特色农业产业,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工业规模化、企业集团化、园区特色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10 年的时间,广西农垦通过四步完成了由负债累累到价值创造的完美蜕变,当时确定的财务再造的总体目标成本下降、融资能力提升以及资金结构合理匹配业已全部实现。 资本翻身 刚刚加入广西农垦的前半年,朱晓明基本每天都忙于接待银行追债及应对起诉。 “当时欠账 6 亿多元,银行每天都到公司催债。 ”朱晓明回忆当时的广西农垦已陷入了资金困局之中,由于企业负债沉重,还贷能力差,信誉不好,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更无法到市场上融资。不少
4、企业虽然积极对外招商引资,但由于企业高负债和不良资产比例过大而使投资商退避三舍。 垦区相当部分企业是由于历史债务而陷入困境,因此减轻沉重的债务负担、盘活存量资产、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处理不良资产成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为此,广西农垦下决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何清理历史债务成为当时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 “首先与银行积极沟通,明确解决思路:搁置历史,开启新的战略合作。不然如果继续恶性循环下去,这些债务永远也无法解决。 ”朱晓明表示,通过双方至上而下的沟通,最终经过努力,银行同意了这个解决思路。 ” 随后在 2002 年 6 月,广西农垦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南宁办事处正式签订债权整体转让合同,出资
5、 5800 万元整体回购银行 6.3 亿元的不良债务。朱晓明表示这是农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资产盘活工作,这不仅使农垦整体资产负债率下降 7.9 个百分点,而且使 40 多家企业从沉重的债务中解脱出来。 这次资产盘活的意义不言而喻,首先一些农垦内部相互担保贷款的多家商业企业得到解脱,重新具备融资能力,恢复正常的经营活动;其次解决了历史债务农场土地抵押不能开发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农场的开发建设;第三,这次债权整体转让开辟了国内企业债权转让的新模式。“虽然结果很美好,但是过程却进行了一年多,非常艰难。 ”时至今日,朱晓明对这一艰难的过程记忆犹新。 伴随着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广西农垦也加大了国有农场
6、的改制工作,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大资产重组,逐渐将工业从农业、工厂从农场、优良资产从不良企业中分离出来,向专业集团集中。到 2001 年 6月,广西农垦糖业集团破茧而出,剑麻、茶业、畜牧和生化股份淀粉 5个专业集团相继成立。 在“攘外安内”的双重举措之下,2004 年上半年,广西农垦集团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4051 万元,与 2003 年同期相比,扭亏增盈 7381 万元,增长 221.65%,全系统首次实现上半年盈利。 为了更彻底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核实资产,广西农垦自 2005 年 6月开始在系统内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并于 2006 年底完成了整个垦区的清产核资工作。朱晓明表示这次大规模
7、的清产核资工作效果显著,共计政策性核销资产 7.92 亿元,不仅摸清了农垦企业的家底,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还大幅提高了企业资产质量。 通过上述的种种努力,广西农垦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据悉,广西农垦拥有土地总面积 252 万亩,其中 70 万亩位于城市郊区,这可是巨大的土地资源优势,但如何将其转化成为资产成为重要的议题。从 2003年底起,广西农垦开始委托土地评估机构依法评估土地总面积 40 多万亩,将评估地价作为原土地使用者的权益,计入企业资产,全部办理了作价入账。通过一系列运作,不仅增大了农垦的资产总量,而且还一举将农垦的整体资产负债率降低了近 50 个百分点,极大增强了农垦的融资能力。提
8、升内源动力 债务的清理为内部的资金流转提供了条件。当时农垦集团下属企业有 110 多家,分布在全自治区 13 个市 40 个县,而且都是一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多头开户,双高(高额贷款、高额存款)现象相当普遍,大量资金沉淀在经营网点,难以归集,难以发挥集团公司的集聚效益。 朱晓明表示,当时的广西农垦外部融资渠道还不通畅,急需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积极做好内源融资工作。据朱晓明介绍,广西农垦的内源融资工作主要就是搭建农垦资金结算中心,盘活内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一把手”的支持之下,广西农垦第一期投入 2200 多万元,在众多供应商中最终从“专业、敬业以及创新”的角度选择了拜特科技,先后与
9、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三家商业银行签定银企合作协议,采用拜特资金管理软件,相应建立起集团公司一级结算中心和糖业集团二级结算中心。 “应该说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压力和阻力都非常大” ,朱晓明解释道,由于当时垦区的管理方式是收取管理费,只管人不管经营和财务,所以下级单位对资金集中管理都很抵触。为了能够顺利的推进,在 2003 年底成立资金结算中心之后,广西农垦实行了分批上线、稳步推进的策略,争取逐步建立起“按收支两条线模式进行资金相对集中管理、全面监控的结算中心模式”的资金管理体系。 从 2003 年到 2011 年,集团领导层为资金集中管理设计了一条完整的五步路线:搭架子、监控、试点、扩散骨
10、干企业、最后整体达成集中管理。 在最初的资金监控阶段,对首批纳入中心管理的成员单位(主要是集团公司本部和糖业集团及所属公司)银行账户进行资金监控,不归集各单位的资金。 从 2007 年初开始,资金结算中心进入归集管理阶段,第二批 30 个垦区重点企业开始进入中心管理。在农行现金管理平台上线的头 2 个月,首先按照统收统支方式运作,待各成员单位收支账户全部授权成功之后,才正式转入按照“收支两条线”模式运作管理。至 2013 年 5 月底,中心全面上线运行,资金中心成员企业由原来的 31 户增加到 90 户,基本覆盖全垦区。 2008 年 10 月底,伴随着预算管理系统的上线,资金结算中心也随之进
11、入预算控制阶段:通过周预算和月预算,规范各成员单位的付款,实现动态管控。 “2009 年,我们为加强各下属单位的离线户管理,扩大中心的监管范围,增强集团公司资金的监管和调控能力,我们又增加了中行、工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 4 家银行的银企直联接口,扩大了和资金中心合作的银行范围。目前,正积极与广西区农村信用联社进行对接,争取实现首家与区联社银企直连。 ” “在这个过程中,一边要不断在内部灌输理念,另一边要不断与银行沟通,保证存贷协调。 ”总结经验,朱晓明强调资金集中管理的推进必须是“一把手”工程,有领导的大力支持,但同时也不能激进,既要达到管理目标,又要实现互惠互利。 根据统计,到 2013
12、 年 4 月底,资金结算中心存款量有 18.78 亿元,资金结算中心共计放款 17.15 亿元,其中委托贷款 9.52 亿元,中心实现利差收入 2952.21 万元。 “资金结算中心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要让成员企业从这个平台上获得收益,例如通过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显著提高了农垦各单位的资金运营效率,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降低了集团公司内部交易费用。同时还为内部成员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有力扶持了一些优势产业。 ”此外,朱晓明介绍,通过归集 短期债破冰 在内源动力充分被调动起来之后,据朱晓明介绍,广西农垦的领导层就开始思考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入手,为公司搭建立体化的融资渠道。 首先从 2005 年开
13、始,广西农垦在策性融资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十一五”期间,农垦集团分别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区分行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书 ,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区分行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两家政策性银行分别承诺在“十一五”发展规划期间给予 80 亿贷款。仅2006 年至 2012 年,共实现政策性融资人民币 10.5 亿元和美元 6280 万元。而且在广西农垦扭亏为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也日益紧密。截至 2012 年底,分别与光大银行、广西农村信用联社、南宁市商业银行(北部湾银行) 、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湛江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汇丰银行、民生银行、桂林银行共 12家商业银行建
14、立合作。2006 年至 2012 年,共实现商业性融资人民币53.79 亿元和 2000 万美元。 “这首先肯定是与集团的良好发展密不可分,以前银行都是上门讨债,现在都是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朱晓明的工作轻松了一些。不过经历过“苦日子”的朱晓明认为,一个企业必须搭建广阔的融资平台,保证多条融资渠道,这样才可以实现既降低成本、防范风险,也提高收益。 2008 年,广西农垦成功发行首期 10 亿元短期融资券。 “这是广西企业的第一支短融,当时基本上是在求银行发融资券,仅光大银行内部就否定了两次。不过经历过第一次之后,后面再发行短融之后顺畅的多,最快的时候只用了 20 天。 ”
15、根据公告显示,2010 年 5 月,广西农垦发行第二期 20 亿短期融资券;2013 年 3 月,再次成功注册第三期 20 亿短期融资券。到 2013 年 3 月底,广西农垦共计发行 6 期短期融资券,累计融资 40 亿元。 在启动短融的同时,广西农垦也在积极推进农垦企业债券的申报发行工作。历时两年多,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家有关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广西农垦仍顺利于 2011 年 2 月 28 日成功发行了广西首个农业企业债券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 亿元企业债券。在朱晓明看来,这次企业债券的发行意义非凡, “不仅进一步优化了集团的债务结构,改善了营运资金压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
16、保障。 ” 不过最近最令朱晓明欣慰的是,广西农垦于 2013 年 5 月底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第二期“13 广西农垦债”7 亿元,并将于 8 月份完成发行。这对于当下较为紧张的资金环境下无疑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尤其是赶在发改委企业债审查风暴正式开始前申请到的。 “财务就是要配合企业经营节奏,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在资金需求大的时候提供充足的资金。 ” 此外,广西农垦还在 2012 年 10 月,成功发行了 3 年期中期票据 10亿元。 产融新势力 目前广西农垦下辖 97 家直属国有企事业单位、14 个特色产业园区,拥有 252 万亩国有土地,分布在广西 13 个地级市 40 个县,国
17、有资产总额 286 亿元,农垦管区总人口 31.8 万人。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工业、农业、园区、海外及资本运作的五大版块。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广西农垦海外拓展硕果累累,先后与印尼、缅甸、菲律宾、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合作开发 24 个项目。 伴随着广西农垦资金能力的提升,朱晓明表示,集团已经渐渐不满足简单的使用这些服务,而是倾向于由金融服务的使用者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的角色转变。 为此广西农垦相继组建了资产公司向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提供闲置资产及不良贷款处置的金融服务;组建了保险代理公司,向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提供保险代理等金融服务;组建了国民村镇银行,向管区农户及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等金
18、融服务;组建了担保公司,切实解决管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09 年,在局、集团领导的主导下广西农垦开始试水参股金融机构,参与南宁村镇银行的前期筹备工作。两年之后,2011 年 4 月,由广西农垦参股的全国首家省会城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南宁江南国民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运营。后续,广西农垦又相继参股桂林银行、北部保险公司等金融保险机构,尝试由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变。 2011 年 8 月 30 日,广西农垦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完成组建正式开业。目前,农垦担保公司在江南国民村镇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北部湾银行、桂林银行、农业银行等完成了担保准入工作。朱晓明强调, “依托农垦担保公司,与各商业银行合作
19、平台,为农垦的园区企业及系统内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能够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 2008 年,广西农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成立,原来只是内部互保,将收取的代理费补贴到各企业,后来在和保监会、保险公司通力合作后,也对外进行保险。据朱晓明介绍,目前广西农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是广西业务量最大的保险代理公司之一。 “我们对保险代理公司有更为长远的计划,众多周知农业是一个风险系数极高的行业,尤其是天灾无法避免也无法抗拒,因此我们希望以后能借助保险代理这个平台解决好垦区企业的农业巨灾保险问题,构筑起垦区的农业巨灾保障系统。现在已经覆盖到甘蔗产业,今后几年内争取覆盖到全行业。 ” 如今广西农垦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的步伐已经迈出,朱晓明透漏这才是刚刚开始,今后将全面构建农垦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资本运作和融资平台建设,为农垦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大资金保障。 “包括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本,在管区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再设立 4 5 家村镇银行,不断积极拓展融资新业务。 ”朱晓明对广西农垦的未来充满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