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路径探究作者简介:郑晓明(1981-) ,男,安徽无为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小企业的生存境遇不容乐观,并且在马太效应下,其竞争劣势会进一步扩大。要在“十二五”期间获得跨越式发展,克服融资难的问题是关键,而专利权质押正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融资途径。这种融资途径意义重大,只要加以合理的风险控制,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 自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 2008 年 10 月作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下文简称“试验区” )的重大
2、战略决策以来,试验区内各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人们瞩目的焦点更多是对于大型、特大型企业,而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往往为人所忽视。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下文简称“十二五”纲要)划定了 20102015 试验区内企业的发展蓝图,但关注的焦点依然是引领产业的大型企业,相对忽视位于产业底层的中小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试验区内中小企业如何领会规划精神,在“十二五”期间获得突破式的发展,其路径值得探究。 一、马太效应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 马太效应在当今社会企业生存格局中依旧是无法摆脱的游戏规则,作为强者的大型企业,占尽人力、物力
3、、财力的优势,反而更能获得政策的支持,发展之路愈发平坦;作为弱者的中小企业,本来在软件、硬件上就具有先天的不足,受政策扶持的力度也相对不足,非常容易陷入发展瓶颈,在竞争中被自然淘汰。1企业的生存土壤对政策的依附程度很高,而中小企业显然很难从中得到太多的优待。从政策角度来分析,“十二五”纲要也集中体现了对大中型企业的关注,对中小企业缺乏有力度的扶持,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关注高端产业 “十二五”纲要提出要“坚持高端引领” ,对技术制高点和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抢占雄心勃勃,而这一任务的完成,很显然需要强有力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恰恰在综合实力上有无法弥补的缺陷,而受制于综合实力,在自主
4、创新能力上也相对乏力。试验区内的中小企业更多是依附于大型企业,在价值链下游环节获得生存空间,这本质上和“十二五”纲要的关注点是相左的。 (二)关注人才引进 “十二五”纲要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给予极大的关注,提出要培养和引进 3 万名高端人才的宏伟目标。但无论是“百人计划” 、 “皖江学者计划” ,还是“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其驻足之处难觅中小企业的身影,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级人才集散地更和中小企业绝缘。高端人才需要相对优越的发展平台,这是中小企业难以提供的,因此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在人才上的差距,在“十二五”期间,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进一步扩大,在人才的重要性得到公认的时代,这
5、将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越发困难。 (三)关注产学研合作 “十二五”纲要对产学研合作投入更多的关注,提出要引导试验区内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 1 家以上产学研实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以学促研,以研带产,以产养学,这样的格局是良好的,但这依然是中小企业难以涉足的。虽然理论上,中型企业也在纲要表述的内容里,但事实上产学研的开展,更多也是依赖于大型企业 相比之下, “十二五”纲要虽然也对中小企业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关注,比如实施“小巨人科技企业培育计划” ,重点扶持 100 家左右掌握核心技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但仔细分析这样的扶持,会发现,其力度有限,很难从本质上改变
6、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100这样的数量杯水车薪,更像是一种安慰性的奖励,而很难视为对整个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真正的关注。可见,在马太效应下,大型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获得更好发展机遇,而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且与大型企业的差距将进一步被放大,其生存境遇不容乐观。 二、试验区内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路径 如何在合理、合法的范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政策,为生存争取最好的可能性,是试验区内中小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关键。研究中小企业竞争的最大劣势,毫无疑问是融资问题。融资能力的匮乏、融资渠道的单一是制约中小企业获得提升和飞跃发展的最大障碍,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障碍,才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中
7、小企业在竞争中滞后。2因此,如何破除融资困境,获得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最大限度地拓展融资渠道需要智慧,而专利权质押正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融资途径。 (一)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在技术上游虽然不占优势,其中的绝大多数也不能冠以科技型的帽子,但由于试验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力提倡,这种提倡是超越企业门槛的,任何一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可以从自主创新方面获益。而随着试验区的发展,专利授予量呈激增态势,仅 2010 年就达到8820 件。专利权的归属并不完全在大型企业,相当数量的专利权由中小企业持有。虽然不能和大型企业手握的尖端技术专利相提并论,但这些实用技术的专利权仍
8、然颇具生命力,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中小企业持有专利权,就像拥有一张未填写具体金额的支票,如果质押融资得以实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资金,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3更重要的是,专利权质押带来的资本,如果运作得到,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研发资金,促进专利的更新、改良和升级,形成良性循环,理论上,这将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源。 从合芜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种意义也是重大的,虽然被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列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但和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示范区在产业结构、人才层次、科技转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其中,企业融资问题是未来缩小差距绕不过去的难题,缺乏区位优势
9、,使得试验区内企业获得直接投资、融资的难度较大,因此,注重内部挖潜,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本,比好高骛远的招商引资更为现实。 (二)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的政策优势 专利权质押的关键不在企业,企业毫无疑问乐于通过这种形式来获取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政府能否为专利权的质押交易搭建良好的平台,在传统的模式下,价值评估相对困难的专利权交易实现的难度很大,但毫无疑问,这种难度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大大降低。 “十二五”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要素交易平台,并与此配套,打造科技服务平台。在这样的政策指挥棒下,有线下的安徽(芜湖)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国家专利技术(蚌埠)展示交易中心,也有线上的网上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10、以往困扰专利权质押融资的“有价无市”问题有望得到根本缓解。线下线上市场的繁荣带动交易量的提升,而交易量的提升必将给专利权价值评估带来更多第一手的案例,这也将促进专利权的合理定价,促使这一市场的不断规范、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虽然不是政策直接关注的对象,但依然可以从政策中获益,在政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这些配套的资源,实现专利权向资本的转化。 (三)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的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并非零风险,在质押融资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可控、不可控的风险,如何将这些风险降到最低,也需要进行细致的探究。 首先是专利权质押成本的控制。专利权作为一种隐性资产,其价值评估向来都是
11、难题,虽然在试验区,评估机构的运营正趋于合理、完善,但在短期内,评估的成本难以降低,第三方费用支出居高不下。此外,金融机构在对专利权质押进行风险评价时,由于和出质人、质权人存在立场上的分歧,可能会实行极高的利率,相比于普通的财产抵押贷款,这样的融资方法,成本无疑要增加很多。即使是民间的专利权质押买卖,短期内也很难建立起绝对规范的市场,评估价值和实际的成交价值往往相去甚远。因此,对质押成本的控制,是试验区内中小企业需要优先考虑的内容。 其次是专利权质押法律风险的控制。由于专利权的价值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特别是质押时的价值和清偿时的价值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化,因此围绕这一变化而带来的法律风险,也是必须要
12、考虑的要素。大部分情况下,由于出质人、质权人在质押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专利权的实际成交价值往往在其评估价值之下,虽然并不公平,但基本获得了交易双方乃至第三方的默认。4但某些特定情况下,专利权价值突然暴跌活暴增,超出了交易双方的预期,则往往会带来难以避免的法律纠纷,由此而增加的法律成本和旷日持久的法律程序带来的困扰,往往会将企业拖入无法自拔的泥潭,因此,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将专利权价值浮动的因素写进交易文书的条款内,在交易的起点就对这种可能的浮动所牵扯的双方责权利的分配进行明确的解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总之,试验区中小企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如果能更倚重于专利权质押,成功突破融资难的困境,将获得崭新的发展空间,这对于中小企业的转型以及在产业链中地位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根文,朱卫东.合芜蚌试验区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J.特区经济,2010(10) ,182-184 2蒋逊明.中国专利权质押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3) ,78-84 3李文江.构建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制度J.中州学刊,2010(9) ,109-111 4郑成思.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4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