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现代中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观念,转变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融入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把握创新教育的方向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他并不是简单地否弃知识的教育,而应着眼于创新、力图从内容到方法、从时机到效果改造知识的教育。要求教师敢于突破旧思维、旧模式,能广泛地汲取教育科学领域中的
2、新知识并能成功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要有较强的洞察力和敏锐性,从而不断创造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探索和创新学习。探究新思路,实施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现在的学生是有个性的一代,他们已经完全不欣赏也不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硬性灌输,效果可想而知,更谈不上创新。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激
3、发学生的好奇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好奇是促使学生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的好奇感、惊奇感,从而才导致了很多重大发明创造的产生。例如,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首先将浓硫酸加到蔗糖中,不断搅拌,并在当中插上一根玻璃棒,几分钟后就出现了一个自制的黑色“棉花糖” ,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
4、探索活动需要质疑。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靠被动地解决思维灵活而敏捷的学生的质疑,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多数情况下,更应该主动“出击” ,在学生的思维处于“钝化”或“未激化”状态下,精心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关于 SO42-的检验,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是否含 SO42-?能不能用硝酸检验 SO42-?加入 BaCl2 有白色沉淀可以断定试样中一定含有 SO42-吗?BaSO4 不溶于盐酸,BaCO3、BaSO3 均溶于盐酸,为什么?当未知试样中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可以证明试样中一定有 SO42-吗?怎样正确检验未知试样是否含有
5、SO42-?学生积极思维,一个悬念解开了,另一个疑惑又来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竭力求索兴趣盎然。 诱发动机,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或者说是指向理性的各种认识活动。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其灵活性表现在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等。在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我们要打破创新性思维的障碍,即打破平常所说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如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课本上是采用手握的方法检查制取氢气的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但若是那种由制
6、气装置、检验装置、除杂装置、性质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组成的复杂装置,手握的方法还能达到效果不? 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向 NaAlO2 溶液逐滴滴入 HCl 溶液中和向 HCl 溶液逐滴滴入 NaAlO2 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如将 Na投入 CuSO4 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 Na 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 Cu(OH)2 蓝色沉淀。 加强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
7、探究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思维能力是产生新想法、发现新事物的能力,而新想法和新事物的发现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因此,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化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且在这些实验教学中还发现许多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并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本上的演示实验,并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钠和水的反应,让一个学生上台观察,然后由其描述实验现象,以弥补后面同学观察
8、不到的缺陷。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教学中,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应如质如量完成以外,最好还应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 NaAlO2 溶液滴入 HCl 溶液中和向 HCl 溶液滴入 NaAlO2 溶液中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体会“创新“成功的滋味。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如做“喷泉”实验时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能产生喷泉,对喷泉现象的形成原理不理解。那么,教师可带领学生对喷泉现象的形成原理进行实验验证装置的探究,使得学生通过“喷泉”现象可研究物质的溶解性、压强及温度的变化等。 (作者单位:陕西富县羊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