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摘要: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在目前情况下这部分仍属于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相对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教学过程加以总结和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促进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发展,改善农发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探索出一条适合理工类背景的综合院校该专业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自从国家提出“三农”政策以来,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为响应国家号召,同时加
2、快特色专业的建设,2005 年,作为培养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人才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我校应运而生。但该专业开办以来,特别是从四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及建议显示,学校在校内实验场地设置和投入、师资配备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显得滞后,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这一既具理论性,更重实践性的专业的发展,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已显得相当薄弱。而西南地区拥有该专业的高校只有几所,如果能将其办成我校的特色专业,将为学院升格为四川理工大学,构建合理的学科结构以及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我校农发专业本科的实践教学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
3、对策建议,以期能改善农发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该专业的发展。 一、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院经过 8 年的教学实践,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毕业后能在能在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农业推广管理部门及农业企业从事农村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实施、农业推广、企业经营与管理、农产品策划与营销、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从该目标可以看出,我们培养的是既懂经济管理又懂农业和农村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
4、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目前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转为大众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的情况下,这也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现实需要。 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有一些相应的研究和分析,作为应用型专业,其实践性已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训教学也开始进入课堂。但对该专业在实践环节的教学,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改革仍停留在对传统教学手段及师资培养的改革上,认为造成农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基础薄弱,专业起步较晚,办学经验相对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转机制;二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培
5、养机制不够灵活。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等等。其实,除了以上分析的两点,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有: 1.实践教学软件缺乏 大多数实践教学软件都只是“电子板书” ,缺乏相应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软件编写者本身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难以找准本专业的切入点和关键问题。同时因为开办本专业的学校以及学生人数不算太多,软件商兴趣不大,缺乏开发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软件的动力。因此,找到或由本专业的教师联合编制一款适合农发专业的实践教学软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 2.实地调查研究较少 由于农发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对农村和农业有较多的了解,虽然有部分学
6、生本身就来自农村,对农村有一定了解,但其他来自城市的学生对农村的认识就较少了,加之就算来自农村的学生,可能对农业方面的知识了解也比较肤浅,因此加强实地调查和调研活动的力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尽管我们现在已经开设了综合案例评析实训(城乡统筹及新农村建设领域或农村发展规划实践及农业企业管理方向)和农村脱贫与危机管理案例实训两个为期 1 周的实训课程,但显然要达到使学生对农村和农业有较深的了解还是不够的。 3.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农发专业实地调查研究的机会仍然偏少,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校农发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滞后且速度较慢,虽然已有几个实习基地,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去实习基地的时间较
7、少,更不用说深入了解甚至参与当地建设了。缺乏具体实践机会导致其对专业认识模糊,毕业后不具备直接进入工作领域的能力。 4.专业师资缺乏 大多数农发专业的教师也主要是通过学校理论学习或者不是该专业而靠自学获取的知识,本身也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和现实积累,实验室环境下的模拟教学经验几乎为零,即使有较好的软件,也不一定能发挥其教学效果;加之其自身对农村和农业了解不够,在带学生到实习基地时又普遍存在形式重于内容的现象,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而缺乏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应用性,就难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提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面对大量信息,学生不知如何取舍,抓
8、不住重点,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有成就感,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沟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热情。可以说,既懂理论又懂农村和农业的专业教师的缺乏是制约农发专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软肋。 5.学生的专业兴趣不高 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农发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普遍不高,一方面是该专业的调剂生源较多,本来就不是自己的兴趣,又缺乏相应的引导,对专业了解和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目前该专业就业情况一般,而现实社会的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对校园的侵蚀又使得学生对未来较为迷茫。该专业的学生很多本身就来自农村,考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成为城里人,离开农村,如果要他们毕业后再回到农村,无论是传统观念还是他们的家庭都不认可,他们
9、自己往往也无法接受。 表 1 农发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 数据来源:四川理工学院农发专业 2010 级和 2011 级学生调查问卷 6.创新教育落后 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也是判断该专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而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 把新观念融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或者在新的环境中开创新局面的能力。目前我们的专业教育仍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在这方面的教育较为薄弱,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都不够,直接导致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不强。 7.理工特色模
10、糊 本来我们是一所理工科为主的综合类院校,有一些其他农业类或文科为主院校不具备的优势,例如我们的酿酒专业和发酵专业等特色专业非常有竞争力,我们可以开办一些相关实验课程,对学校的优势善加利用,但目前这方面的融合还非常缺乏,这是非常可惜的。 当然,农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如何避免与其他专业实践教学标准模糊的情况等。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为了改善前述问题,我们对农发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试验:1.结合农发专业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将课题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另一方面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融入课题研究,形成课题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良性互动;2.针对问题所在
11、,进行了一些统计调查,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3.开展了一系列模拟教学或直观性实践教学活动。目的是尽可能结合理工类背景,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建成具有我校的特色专业及开拓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管理模式,并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开辟新的路径。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一方面要尽快找到或编制适合的实训的涉农企业管理和农村社区管理软件对学生加以训练;另一方面要大量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和机会。将原来的整块实习时间分割为多次零散实习,将自主实习为主改为带队分组实习为主,将以实习报告为主改为以实践项目为主。这样一是可以提高实习的系统性,二是将实
12、习真正落到实处,避免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三是可以将实习和就业相衔接。 2.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我们现在在学校所在城市的周边乡镇(如贡井区建设镇、大安区团结镇、凤凰乡、沿滩区卫坪乡等示范乡镇)已经建立了几个实习基地,但在与实习基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还远远不够。下一步我们应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实习性教学,例如让学生进入专业合作社,在调查市场需求、订单和生产管理及营销过程中直接参与,获得切身体验的同时,也可以为合作社带去新理念。 3.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增加农发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定期派出农发专业的教师去实习基地考察和调研,后期我们需要将这一办法加以制度化
13、,常态化。此外,我们应鼓励该专业的教师多申请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课题和项目,以便在完成课题和项目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加入进来,为将来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较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他们喜欢什么,想要获得怎样的教育。其次需要教师能把握住农发专业的核心教育点,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再次,就是教师能将这两者很好地融合,通过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和实践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积极投入到本专业的学习中去。 5.加大创新教育培养力度 创新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大学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品质的重要领地。培养学
14、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可以从课堂讲授和专业实习两方面着手,而创新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多调查,多参与、多实践。对农发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参加老师的课题项目、参加大学生创业竞赛和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等,开阔眼界,拓展思维。 6.开办特色课程 作为一所理工科为主的综合类院校,我们在专业方面比之其他农业类或经管类为主的院校有一定劣势,但我们也可以变弊为利,例如我们可以邀请学校有名的酿酒工程和发酵等特色专业的教师来开办一些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门培训,或者和这些特色专业一起进行实验,开办一些模拟生态
15、社会的实训等。 总之,通过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实现将实习性实践与学生交互式活动相结合,运用于该专业,从而较大程度上改善目前农发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并抓住理工背景发展管理类专业的这一特色,找到适合我校特点的农发专业发展道路,为以后把该专业创办为特色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促进我校农发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小玉,王龙昌.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能力教育体系*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朱利群,卞新民,郭军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0):57-59. 3张亚洁,陆建
16、飞,金涛.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03):51-54. 4张雯,侯立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7). 5史俊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12). 6崔翠,王季春,王龙昌,张建奎,杨延梅.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校外实习体系的思考与改进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作者简介:罗 晓(1980-) ,女,四川自贡人,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向瑞伦(1964-) ,男,重庆人,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基金项目:四川理工学院教改课题“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讨” ,编号:JG-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