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美国“安然事件”后,超级大公司(如施乐、世界通信等)又再次发生的财务丑闻;国内发生的“银广夏” 、 “三鹿奶粉”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无一不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息息相关。内部控制逐渐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 有效性 影响因素 一、定义 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参照 1992 年 COSO 委员会对内控的定义,根据中国国情,对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经营和战略)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制度
2、立法的发展回顾和研究现状 美国作为现代内部控制的发源地,对内部控制有较成熟的理论研究和立法规定。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制度、结构、整合框架阶段。我国内控经历大体可分为了初级阶段和发展阶段。在初级阶段的成果大致有:1996 年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控制与审计准则 ;1997 年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1999 年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和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展阶段的立法有:2001 年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并在2003 年对其进行了修正。2006 年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 ;2006 年上海证券交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
3、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008 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 年颁布了配套指引 ,并从 2011 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第二年起扩大到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对内控有效性议题研究也正在我国蓬勃兴起。 国外现有文献研究得出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大致有审计委员会效率、公司财务状况、上市年限、治理结构、高管薪酬,企业性质、规模,外部审计特征等。相对国外,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还是较丰富的。程晓陵,王怀明(2008)用实证得出相关结论有:年终股东大会出席率、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与公司内部
4、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的 U 型关系等。鲁清仿(200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企业的规模越大,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的可能性越低,但李育红(2010)得出相反结论。蔡丛光(2010)实证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业务复杂程度正相关。张颖,郑洪涛(2010)实证发现处在成熟期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越好。张旺峰等(2011)发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存在着不显著的负相关性。刘思宇(2012)认为内审外部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积极影响,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刘启亮等(2012)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内部控制质量越高。 三、内部控制有
5、效性的影响因素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机构投资者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机构投资者具有投资能力强、更专业、经验丰富使其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特点,能通过监督上市公司管理者行为来影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本文认为有机构估投资者的公司内部控制会更有效。同时也区分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对内控的不同影响程度。而只有那些持股数量很大且长期持有的机构,他们与企业没有任何商业关系和利益冲突,对内部控制才有显著正面影响。 (二)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基于代理理论,高管越被激励(薪酬越高) ,高管越有动力去建设和维护并实施好内部控制,处于长
6、远的发展,更愿意为公司效劳,和股东分享真正的经营成果,而非账面表面虚假的成果。良好的内控又促进绩效的增长,对高管的声誉也具有积极作用,高管更愿意为维护良好的声誉而维护内控的实施。 (三)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 理论上,治理结构是为解决代理问题而存在的治理机制,具有监督作用。越完善的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控制越有效。但实践中,目前绝大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都满足了证监会规定的最低要求。但有些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只是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更完善” ,比如董事会规模很大,但是对重要事项却总是由大股东说了算,又或是设立的审计委员会监督力度不够,胜任能力不足,都不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正面的
7、影响。(四)公司特征与内部控制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1.规模大的公司有资本投入内控的建设与实施; 2.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由于快速增长,内控的建设跟不上相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以致内控往往存在较大的漏洞,所以处于成熟阶段的公司的内控相对成长期的内控较好; 3.风险水平高的公司内部控制越薄弱; 4.业务越复杂,内部控制建设越困难,内部控制越薄弱; 5.盈利能力越强,内部控制建设越有保障,内控越好。 以上特征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也并非绝对,比如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系统都会受到资源的限制问题,因此,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因此小规模的公司虽然没有规范的内部控制程序,也并不一定代表其内部控制无效。 (五
8、)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设计的有效性以及运行实施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要素。其中内部环境是基础,而内部环境要素又包括组织构架、权利和责任分配、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与战略发展、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企业文化与沟通、社会责任,各要素之间相互交而非独立。企业文化涉及企业成员的诚信与道德观。一个没有诚信与道德的企业,必定是一盘散沙,设计再好的内部控制也无法得到实施。 (六)市场化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程度 市场化程度越高,政府干预越少,市场机制越完善,企业间的自由竞争越充分,为了能在
9、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建设,往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并监督其实施。 四、结论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素攘括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与努力。古人云:“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不控则败。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站足一席之地,也利于资本市场更加有效地运行。同时有效的内部控制只能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非绝对保证。 参考文献 1林斌,李万福,王林坚,舒伟.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国外内部控制实证文献评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46-56. 2敖冰星.内部控制的形成与发展以董事的内部控制职责为中心D.上海:复旦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