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摘要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龙头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基于阐述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优劣条件,分析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并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等加快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青岛市;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7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09604 一、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条件 (一)有利条件 1.城市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
2、以来,青岛市凭借其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 2008 年成功承办奥运会帆船比赛之后,青岛市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实现了经济的大幅增长。2007 年全市生产总值 3786.25 亿元,到 2011 年达到 6615.60 亿元,增长了74.7%(见表 1) 。 另外,青岛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 2007 年的 292.58 亿元增至2011 年的 566 亿元,增长了 9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从 2007 年的321.18 亿元增至 2011 年的 658.7 亿元,增长了 105.1%。由此可见,青岛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为发展循
3、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城市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2011 年,青岛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567 元,同比增长 14.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9297 元,同比增长 10.1%;农民人均纯收入12370 元,同比增长 17.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7661 元,同比增长15.0%,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拥有众多国家名牌企业和产品。截至 2011 年 9月,青岛市共有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 42 件、省著名商标 271 件、市著名商标 265 件。这些企业的经济总量在 2010 年达到了 4708 亿元。 2008 年奥运会之后,青岛市更加致力
4、于打造开放城市、港口城市、旅游城市、海洋科技城市、品牌城市及奥运城市六大品牌,并在 2011 年获得了“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而且在“绿色发展指数城市” “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创新能力” “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品牌创新能力”等排名中都跻身全国前十行列,城市综合竞争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3.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青岛市在 2000 年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之后,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10 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达 113.86 亿元,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90.7%,空气质量已连续 10 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 19203 公顷,比 2007 年增
5、加 22.4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3.38%,比 2007 年增长 14.8%;人均绿地面积为 14.58m2,比 2007 年增加 9.6%。另外,在环境污染物减排方面也取得了进步,2010 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 7541 吨/日,比 2007 年增加 10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 112762.72 吨,比 2007 年减少 8.3%;烟尘排放总量为 23171.1 吨,比 2007 年减少 31%;工业“三废”的排放达标率均达到很高标准。 截至 2010 年,青岛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5处、市级自然保护区 1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 处、省级风
6、景名胜区 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3 处、省级森林公园 2 处,共计 14 处。 4.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遵循循环经济促进法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号)和省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 (鲁政发(2005)83 号)的精神,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2006 年的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 关于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 ,2007 年的青岛市 2007 年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工作要点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并且,青岛市还大力展开试点工作,
7、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努力打造3 个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基地、3 个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区、20 个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和 100 个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青岛市高度重视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的推广,于 2011 年 7 月公布了第一批共 20 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 (二)不利条件 1.资源短缺与浪费 在土地资源方面,青岛市山丘区面积为 552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并且,水土流失情况较严重,面积达到了 5090km2,占到土地总面积的 48%。另外,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建设用地过度扩张,水土流失问题凸显、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在水资源方面,青岛市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
8、342m3,与联合国规定的生存最低标准人均 1000 m3 相差甚远。同时,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现象,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 53.5%,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足 20%;而且大量中小企业废水排放不达标,致使城市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青岛市的能源结构仍然是以煤炭为主,而且能源利用率较低,在能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 2.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岛市原有的良好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虽然全市空气质量标准已经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局部地区大气污染仍比较严重,如工业集中的四方区和李沧区、居民区及交通枢纽地区,而且冬季尤为
9、严重。此外,由于技术不完善和资金缺乏,导致大量工业企业的固体废弃物不能重新利用,并且未经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工业企业排放大量的未达标废水,使得水环境污染也很严重,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仅为 60%,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仅为 70.3%,尤其是李村河、大沽河及胶州湾等水域污染最为严重。 3.对发展循环经济存在认识误区,缺乏公众基础 近年来,虽然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在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主张以理想化的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有的过于强调借鉴发展循环经济较成功地区的经验,这些都忽视了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实际的基础和现状,将会导致循环经济
10、的发展走向畸形。另外,对于循环经济更深层次的内涵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和具体实践的理解,都仅限于专业人士这一小范围内,社会公众对此仍缺乏足够了解,发展循环经济缺乏公众基础。 4.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目前,青岛市虽然出台了一些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及文件,但是还未明确建立管理机制,也未普遍形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机制。同时,由于现有经济条件和技术的制约及规范标准工作的复杂性,对规范标准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导致规范标准的不完善,影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不断完善有关规范标准,建立健全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二、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
11、一)大力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 青岛市全面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通过还田、沼气发酵等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积极发展有机农产品,到“十一五”时期末,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已提高到 60%以上;大力推广“四位一体”的生态大棚技术,形成“生态种植业一生态饲料加工一生态养殖业一有机肥料一生态种植业”循环产业链,到 2010 年,全市共建成 2000 个“四位一体”生态大棚;积极推广防渗渠、喷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节水灌溉体系,截至 2010 年,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 1600km2,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 0.65;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将畜禽粪尿加工成农田肥料,截至
12、2010 年,全市农牧结合、规模化养殖畜牧产品的比重已经达到 60%;积极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行混合养殖,建立完整的水产养殖生态体系,推广养殖水循环利用技术,建设自净式水产养殖场。 (二)建立健全循环型工业体系 1.强力推行清洁生产 近年来,青岛市以清洁生产企业建设为抓手,将清洁生产自愿行动与强制审核结合起来,坚持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和政府引导推动、清洁生产咨询机构全程跟进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贯彻“依法推行、建立机制、量化考核、动态管理”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走出了一条“青岛特色”的推行清洁生产之路。在 2011 年工信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工业清洁生产工作会议上,青岛作为唯一的副省级
13、城市介绍了清洁生产的工作经验:到 2011 年底,全市清洁生产企业已达 713 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 15%,超过全国 9%的平均水平;17 个重点示范项目完成投资 8 亿元,3 个项目竣工投产;在 2012 年突出抓好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推进 20 个投资过 1000 万元的重点示范项目,并建立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储备库,储备项目达 200 个以上。 青岛市还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组织实施中、高费方案为抓手,引导企业将清洁生产向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结构和资源消耗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节能减排技术进步;2011 年市财政安排资金 1000 万元,支持 24 个清洁生产中、高
14、费项目,拉动企业投资 47263 万元,实现全年节约标煤 24036 吨、节水 277 万吨、节电 337 万千瓦时,减排废水278 万吨、减排 S023559 吨、减排 C02460511.7 吨、减排固体废弃物77900 吨;2010 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天盾橡胶有限公司 5 家企业列入工信部组织的全国 120 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 2.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青岛市在推进清洁生产的同时,将重点企业取得的经验在整个行业中推广,建立投入一研发一生产一增值一回收一再投入一再增值的良性循环体系,相当于
15、在行业内推行企业主导型生态工业园区;市主管部门还积极协调和推动多个具有工业共生关系的企业合作,使工业固体废弃物能够得到循环利用,建立起虚拟生态工业园区;青岛市还积极引导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引进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原有生态工业园区的改造和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到 2011 年底,全市共有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 个、批准开展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的单位 1 个。 (三)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 旅游业作为青岛市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朝着绿色生态旅游方向快速发展。青岛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重点文物
16、保护单位 6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 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8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3 个、省级森林公园 2 个、森林旅游景点 3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5 处、市级自然保护区 1处,另有多处海洋、海岛生态旅游景观。近些年,青岛市对这些旅游资源加大了保护力度,努力减少人为破坏,尽量保持其原始生态。2009 年,青岛市获得了“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称号;2010 年,青岛市确定了51 个重点推进的大型项目。另外,青岛市还建立了生态农业旅游模式和工业生态旅游模式。 (四)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1.海洋水资源 青岛市积极推广海水利用技术,在合适的领域内采取海水直
17、接利用,如在工业领域内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在生活领域内用作冲厕、消防、游泳等用水,尤其是冲厕用水已经从试点开始向全市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在高层次的海水资源利用方面采用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全市海水淡化能力超过 20 万 m3/天,市民有望直接饮用淡化海水,海水淡化产业年总产值可达到 60 亿元。 2.海洋生物资源 青岛市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海产养殖业。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海洋水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加强了海洋法规建设和依法管海、用海方面的工作,积极治理海洋污染,打击过度捕捞,大力研发海洋生物科技,充分合理利用海洋生
18、物资源。 3.海洋能源资源 青岛市对海洋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同样非常重视,现今已建成的风力发电、海浪发电、潮汐发电等项目已可以满足少数居民的基本生活、生产等用电需求;同时,青岛市还在积极发展海洋科技,探索新的海洋能源,使更多的海洋能源为发展循环经济所用。 三、加快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青岛市的资源环境条件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快调整目前的产业结构,使之更加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宏观政策指导,重点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加快现代化生态农业的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采用高产值、低消耗、低污染的高新技
19、术,推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提升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之与现代制造业协调发展,更好地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 (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目前,青岛市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利用率低下。为了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应采用先进的能源开采和利用技术,以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率。同时,还应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资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此外,针对青岛市淡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应该积极采取节水、海水淡化以及中水回用等有效措施,以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加强环境保护与防治,需要从源头做起,这就要
20、求继续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根据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应加大对清洁生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在全市各行业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鼓励环保产品的开发与使用,加大环保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加快建设环保产业园、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等,使环境保护体系尽快得到完善,为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政府引导作用 政府部门要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强化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有效引导企业抓好各项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努力完成青岛市“十二五”规划任务。 (五)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虽然青岛市已经出台一些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应不断进行探索并加以完善,如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从资源开采到消费的全面管理制度等。还应制定一些鼓励和优惠性政策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如财政补贴、贷款融资优惠、税收优惠以及奖励等。 (六)加大科技投入 循环经济是一种先进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大量的高新科技和绿色技术支持,因此青岛市应该积极研发和应用各种高新绿色技术,如再利用技术、废弃物无害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产业链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等。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