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大学生就业制约与违约摘要: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常出现毕业生违约的现象。毕业生违约有多方面原因,违约现象的出现,对其他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学校以及毕业生本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的违约现象,分析违约的现状、影响、原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制约 违约 201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近 699 万,比去年上升了 19 万,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但伴随而来的却出现违约率不断有上升趋势的趋势。就笔者所在学校,近两年的违约数从 128 人上升到 192 人,违约数上升了 50%,而违约数相对多的集中在 3 月-5
2、月期间。据不完全统计,违约的学生中有 70%的同学是在学校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签约的,部分学生未就业,而部分学生却继续违约,虽然学校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是还是不能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这样给学校、用人单位、违约者本人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社会也降低了对毕业生的信任度。 一、大学生就业制约的因素 (一)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刚性需求。不少长期联系的用人单位现在的需求均较往年减少不少,且有不少单位开始选择网络招聘形式,面向全国发布招聘信息,严格控制面试及录取人数,这就造成有针对性的毕业生刚性需求减少。而就业刚性需求的减少,又进一步使得来到校开招聘会的单位较往年有大幅度下降。即使来校后,有的
3、用人单位实际要招聘的计划也跟其公布的计划有出入。 (二)用人单位选才的硬性指标增多,毕业生就业门槛日益增高。用人指标日益减少,有所缩减或下达较迟。从各校收集的就业信息来看,用人需求多为销售类岗位或基础岗位,且单位设置较多限制条件,对口专业少,具体表现在:如主要招 985、211 高校毕业生,需要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有不少偏向要男生;事业单位实施用人招考制度;编制缩减;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台户口限制措施,人事编制使用显现本土化倾向;学历高消费使毕业生就业整体倒流现象更为显著,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就业空间等。 (三)毕业生对就业持观望态度,择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大部分的毕业生主要精力在升学、考取公务员等
4、,参加现场招聘会的就业热情度还不是很高,影响学生整体就业效率。部分毕业生进入就业状态较晚,影响就业效果。还有部分毕业生就业定位不清晰,就业期望值高,主观能动性不强,观望心理依然严重。例如 60%以上毕业生希望到事业单位、国企工作,不愿到一般企业或基层就业,同时,70%左右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往往是回家乡发展,但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学生的期望不成正比。部分毕业生签约不慎重,违约现象造成用人指标白白浪费,给学校整体就业工作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违约的原因 (一)毕业生“骑驴找马” ,就业目标不明确 大部分的违约都是学生单方面提出的,很少有用人单位提出违约,似乎在违约这个事情上,学生已经觉得
5、很正常不过了。学生面对众多单位,无法选择, “骑驴找马” ;考研未定,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未定,先选择一个单位;对就业形势把握不准,期望值过高,发现一个单位,不管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就签约;要求有编制,一旦有一个有编制的单位,不管地域、发展,就签约;法律意识淡薄,对协议书的性质认识不够,认为不合适,不想去就不签约;家庭观念影响,父母担心子女工作不稳定,离家远等。在这些众多的原因中,有 60%以上的学生受到家庭的影响而放弃有编制的学校,仅有 30%学生认为与自己的目标不相符,招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有同学不清楚自己的就业定位,毁约几次。 (二)用人单位“虚实不清” ,用人标准不严谨 用人单位的大批
6、校园招聘会一般在秋冬季考研之前就会来到,而春季的招聘会用人单位少之又少,因此不少毕业生为缓解就业压力,在考研之前先签约保底,这样很容易违约。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后发现与宣传的内容不符,给予的环境、待遇、发展的承诺无法兑现,或者给予学生很好的岗位,但实际工作中却从事简单的体力重复工作,甚至有些单位仅是在各高校宣传公司而并不是为了招人。笔者在学生工作中了解到,有些用人单位给予学生宽松的签约环境,与学生签约后没有要求学生违约后支付一定的违约金,或允许学生考取公务员、考取研究生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利,但是学生抓住这点“优势” ,随意不需承担责任的违约,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学生违约。 (三)学校“左右两
7、难” ,就业指导与管理不全面 学校作为学生在毕业之前的签约监督和鉴证方,都希望学生能签到满意的工作,同时也希望学校的就业率能稳定在一定的比例上,因此,学校在对学生的就业动员、就业指导方面就有可能出现偏差。笔者调查了解到,有些学校在年前就要求学生把协议书签好,并交回学校,这样在年后,学生遇到合适的就业单位,就会陆续提出毁约,尽管学校采取一定的制约措施,但是学生在处理好与原单位解约的手续后,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会继续签约,结果就业率提高的同时违约率也随之提高。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基层院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欠缺,间接的对学生就业定位带来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毕业季时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够,学生对签约以后的
8、责任和义务不清楚,自身的法律意思淡薄,也会使得学生毁约率上升。 (四)家庭与社会环境“无形影响” ,就业矛盾较突出 随着高校扩招的力度越来越大,毕业生越来越多,而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的流动又越来越快,企业用人唯贤,但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样矛盾的现实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机制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双向选择”的市场配置,给毕业生充分择业的权利,部分毕业生的违约行为,是在权衡短期与长远利益之后而做出的理性选择,这样也给予用人单位和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另外,公务员、事业单位、有编制这样的字眼在父母的眼中,认为自己的子女找个金饭碗的工作理所应当,也应该找得到,因此,在
9、父母的“建议”下,学生“只好”遵从父母的意愿, “美其名曰”:父母老了,要照顾父母,不想他们担心等,这样的趋势下,计划生育体制下,90 后的毕业生越趋于一个家庭一个小孩,则出现找工作越来越离家近的可能。 三、大学生违约现象的影响 (一)用人单位处于被动地位 每年都有最佳招聘期,签约学生往往在最后时刻才选择违约,错过最佳招聘期的用人单位很难找到自己心仪的学生,使招聘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影响其正常的进人计划和工作安排,打乱了用人单位用人的正常秩序,若要招聘新的员工,一定会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工作进度,这是学生违约并承担违约责任、付出违约金可能都难以弥补的。特别是一些教育单位,每年 9 月份开学,应届毕业
10、生 8 月份报到时出现违约的情况,这让用人单位如何在短时间内招到新的教师来承担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的教学任务,这样也出现了用人单位不允许违约,学生和家长集体求情的尴尬局面。 (二)学校处于“两难”处境 毕业生违约行为造成了高校有限资源的浪费,占用招聘名额,影响他人就业。其违约手续的办理、就业违约的现象影响到在校学生对今后就业形势、发展前景的憧憬和自信,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本校的认同感都会降低,从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高校的稳定秩序。随着违约率的升高,毕业院校的就业率也相应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方案和毕业派遣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还出现投诉学校,希望校方予以协助解决处理的事件,这不仅增加校方额外
11、的工作量,而且使学校就业工作处在尴尬和被动位置,将对学校就业市场的长远发展造成无形的损失。久而久之,用人单位和毕业院校的关系也会慢慢变冷漠,从而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减少今后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三)学生处于纠结状态 对学生本人来说,违约不仅使自己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违约后的毕业生如果长时间找不到适己岗位,出现毕业之前还是没有确定工作,或出现后悔、纠结心理,对自己定位越来越模糊,将极大地影响毕业生求职,致使求职积极性受挫。另外,学生违约会带来一定的群体效应,学生以为违约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不想去,交钱就可以解决的,使得周围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个学生成功违约而效仿,造成恶性循环,影响自
12、己,也影响别人。 四、大学生违约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就业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就业法律法规,并在制定三方就业协议书时,应赋予它更高的法律地位,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协议时就具体的将要求、报酬、试用期限、签约年限、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社会保障等主要条款以及协议变更程序等尽量明确,并给出详细的违约程序和纠纷解决办法。同时,用人单位或学生在解除就业协议必须遵循一定的法规程序,签约、违约协议变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的法律行为。同样,时间冲突也存在于报考公务员、出国留学等学生身上。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毕业生签约、研究生考试、公务员的录用时间进行统一规划协调。 (二
13、)学校应加强监督管理,有针对性做好就业指导 学校邀请就业单位到校开展招聘会一般分为两个时间段,即年前 10月至 12 月,年后 3 月至 5 月,尽量根据专业特点,分阶段邀请质量较高的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用人单位的大批校园招聘会一般在秋冬季考研之前就会来到,将学生“请出去” ,而春季的招聘会用人单位相对减少,这样则有针对性的开展校园专场招聘会,将用人单位“引进来” ,为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学校不仅要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完善就业信息,健全就业机制,还应向毕业生及时提供招聘单位的全面信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就业培训,循序渐进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对毕业生做
14、求职、签约方面的就业指导,建立诚信档案,培养学生诚信签约的意识。同时学校要加强签约监督,对就业推荐表和协议书内容严格管理,防止学生利用学校管理的漏洞。 (三)毕业生应找准自身定位,诚信签约 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分不清方向,好高骛远,容易想当然的期望很高收入、很好发展的就业机会,因此,毕业生在签约之前,就必须了解用人单位的所有情况,与家人商量,并与自己的目标定位相匹配,不乱签,不盲目签。当然,这也取决于毕业生尽早是否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能客观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与自身特点,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一旦毕业生发现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有违约的思想,或不稳定的就
15、业意识,则需要马上找到辅导员或相关指导老师介入,帮助自己分析,权衡利弊,避免不必要的违约。 (四)用人单位应多为学生考虑,给予人文关怀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审核和管理,尽量在学生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之前,把单位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关系到毕业生切身利益的信息,比如薪资、福利、住房条件、发展空间等,尽可能了解到,根据实际情况,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同时也监督招聘单位多向学生讲解各种信息,不隐瞒,多给予认为关怀,让毕业生有“知情权” ,这样,在签约前就把违约的可能性遏制在萌芽状态。当然,对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开出“空头支票” 、不能兑现承诺的现象要加以处罚,对于有不利于学生的用人单位,则减少邀请的机会。 作为学校就业工作人员,既要关心学生是否能顺利找到工作,更要关心学生是否签到满意的工作,避免违约,一方面要面对众多就业信息和招聘会,另一方面又得面对毕业生随意违约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对于学生的违约行为,只有多方努力,才能有比较平衡的结果,当然,有关制度、法律、法规的完善了,毕业生诚信意识增强了,相信违约现象会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