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磨课的认识》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94731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磨课的认识》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磨课的认识》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磨课的认识》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磨课的认识》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磨课的认识》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磨课的认识结题报告 双语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实验多年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然而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却发现由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教师无自己的教学风格,因而新课程教学无效和低效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1、三维目标的割裂。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浮华中迷失了方向: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

2、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空洞无力;过于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诸如此类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弱化,而新课程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未完全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建立起来。2、教学内容缺乏整合。 “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窠臼;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教材内容出现交叉、重复,小学与中学之间出现脱节,强调学科本位,学校普遍没有进行跨学科跨年级的课程整合。3

3、、教学层次低下。一是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材料。如“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 “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课堂一放开就“收不拢” ;预设过度,生成过多;教学中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会恰当地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二是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4、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表现为: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方式;二是不能整合各学习方式的优势,实现新型学习方式与接受式

4、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5、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6、教学评价华而不实,缺乏操作性强的利于师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升学考试注重的是知识性的分数线,而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较模糊。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二、课题涵义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

5、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主要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标在于通过磨课,提升全组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教学过程,用教师的创造性开启学生的创造性,并集众人智慧设计出一节节好课,齐力打造每位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从而获取最佳效果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探索和研究有效的课堂教教学策略,使课题组每位教师更加深刻全面地研究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2、个人教学风格的研究,引导、鼓励实验教师认识自我、发展

6、自我,扬长避短,朝着合乎自己审美个性和特长的目标去努力,尽快形成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 3、通过研究,让有差异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优势,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敢说敢做,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讨影响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 2、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3、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及模式(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首先由课题组成员为主开展研究,继而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推广 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并采取实践先行、理论提升的方式展开研究。我们主张研究与实践同行,学会用

7、数字说话、用案例解释。要重视并通过动态观测、理性分析等方式来关注自己和学生的成长,实现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形态的改善,促进学生个体生动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过程、活动简述 本课题研究历时三年,研究工作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2009.32009.12)研究准备阶段。 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强化研究队伍,成立课题中心小组。 2、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形成校园研究氛围。3、组织课题组研究教师参加课题培训,实验教师选择确定各自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收集名师们的成功经验。 4、顺利举办开题仪式。 第二阶段(2010.12011.6)具体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 (1)学

8、习有关磨课的相关理论,学习名师的教育理论,制定课题组研究计划和奋斗目标。 (2)实验教师交流前一段研究工作的做法,研究下段工作和任务。 (3)实验教师交流工作心得。 (4)在课题组内展开实质性研究与实践,同时,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强化、规范研究过程,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包括专题论文、优秀课例、教学案例及个人总结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认真开展了中期课题检查和经验交流活动。中期展示活动受到一致好评,教科室综合评定为“优秀” 。 (三)第三阶段(20011.72011.12)研究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接受上级教科研组织的成果鉴定。 四、研究的成果及成果分析

9、 1、提升了教师专业 教师要进行课题实验,必须有广泛而深厚的个人修养基础,多下一些“诗外功夫”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1)不断学习,吸收内化。学习是教师夯实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我们组织教师学师德规范,学教学常规,学业务知识。向文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教研活动,认真阅读有关书籍,自觉学习有关理论,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教学后记,使之最终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 (2)借助外力,苦练内功。学校经常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活动。 请进来我们一起观看学习名师如靳家彦、窦桂梅等的教学专著、教学案例及公开课录像,体悟名师的课堂教学

10、,探寻形成我们教学风格的基本规律。还借助省研修,积极参与,认真磨课,提升组内每个人的课堂教学。 走出去近三年来,学校还选派部分教师赴外地学习。同时,组织部分教师去兄弟学校传经、送宝。有力推动了磨课活动。(3)反思中成长,感悟中提高。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加以反思和提炼,都会成为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会逐渐丧失其应有的活力,教育更是如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之前,要制订明确具体的目标,每节课后进行反思,目标达成度如何,哪些环节是成功的,哪些环节是有意外收获的,还有哪些不足。如今这些要求已成为我校老师工作的习惯。另外,邀请专家、学者并组织教师围绕教学中的某一点进行学术研讨活动。一段时间以来,令人欣喜

11、地发现,教师个性的火花在不断闪现,不少老师已经得到了学生的“青睐” 。 通过实验,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扮演学生成长的直接“决定者”,而是命运的“影响者”,教师通过把学习和成长权交付给学生,部分实现了学习的“事归原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从未像现在这样“相信学生”。教师不再甘于担当“牺牲者”,而是一个共同的“成长者”,教师的职业境界通过课改得以提升。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加准确。教师不再一味地担当“二传手”,而是鼓励学生与学习对话,即放手发动“一传”。教师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一个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和生命激情的“纵火者”。磨课,打磨的不仅仅是上课教师,而是

12、全组的每一个人。一堂好课的诞生除了上课教师的付出之外,离不开诸多老师共同的努力,这堂课确实体现出了集体智慧和个人主体悟性。磨课让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经验不断交流。课例打磨将经验、理论、实践融为一体,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实实在促进了教师成长。2、营造开放学术氛围 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教研科研不分家,在“教中研“,在”研中教” ,是我们一贯做法。 本次实验,为更好打造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采用了“三段法”:模仿探索创造 A、从模仿开始:模课在学习中起步 我们主要通过

13、以下途径来做的: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 ;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模仿著名专家和学者,名家高手;模仿身边教师中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在学习中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B、从模到磨:磨课在探索中磨炼 在“磨课”活动中,袁玉霞老师精心准备了史记一课,首先上成型课。课题小组及年段骨干教师进行听课评课课指导。教师准备充分,课上的十分投入,师生互动效果也较好。但是,听课小组在听

14、取了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并和她充分交流后,指出教师把本课教学重点略化了,本应以教材呈现的例文为主要内容贯穿,可是在实际授课中却弱化了这一重点部分。教师的讲课风格灵活、善于引导学生,并且以亲切的语言,活泼的肢体语言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但是因为是口语交际课,教师仅注意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忽略了学生认真听,用心想,大胆说的学习方式。听课小组教师各抒己见,详尽指导了如何让学生善于听,流利说的交际方法。 调整教学内容,重新撰写教案后上了提高课,再通过听课小组的指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写道: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没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很多地方都有“填鸭式”的教学痕迹。

15、2、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我的语言进行提炼,做到字字珠玑,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很明确,要很有针对性,而且要适合学生。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的能力,要充分的相信学生,避免过多的赘述,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究其原因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局限了学生的思维。 ”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调整教案后,搜集了许多针对性较强的评价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将整个课堂分为三大块为:自学交流 拓展。又上了一节完善课,听课小组进一步点评。最后,这节课在全区小课题活动中进行展示,得到一致好评。 通过磨课活动,课题组老师真正了解并基本掌握了阅读课的基本模式,并找到了自己在

16、课堂教学中不足的原因,明确了在今后课堂教学中的努力的方向。就这样,教师在反复磨课活动中依靠优秀、专家教师、课题组教师和个人的共同力量,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并及时改进自己的课堂,逐步构建自己课堂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C、从磨到悟:悟课在创造中升华 悟:就是不断反思,定期总结。在成败中反思,写教后记、反思日记。在对比中反思,通过听课评课、感悟自己教学实录,把教学过程给人以启迪的地方写下来。 张传珍老师在不断摸索实践,反复锤炼后,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并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上课前,她总是深入的研究教材,查找资料,根据自己善于用诗化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的特点,她巧妙地将学情与教法有机

17、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地研磨、积累。课后小记、课后反思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实践,在反思中感悟,她的课,逐渐达到一定的深度。她的教学风格由此逐步完善,基本形成。 通过近三年的课题实验,全组教师以主动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教学研究活动中,每节课做到积极准备,精心设计,互听互评,反思研讨,老师们课的设计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3、百花齐放满园春 对“磨课”的研究,由课题组成员带动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老师们在课题组骨干教师的带动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互上观摩课,研究课,年组开展“一课多磨”的活动,并积极探讨研究各年级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使教学流程不断趋于完善。现在课题组的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可谓“百花齐放满园春” 。 五、存在的问题: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标修订稿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强化训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