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编者按:作为国资委董事会试点企业,国药集团近几年坚持市场化、专注医药健康产业,从一个规模不大的传统国企迅速成长为我国医药行业唯一的世界 500 强企业,企业内部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了探求这些变化的动因, 国企杂志采访了国药集团的三位领军人物。 继稻盛和夫之后,世界再次迎来了一位带领两家企业进入世界 500强的东方企业家。 2009 年,宋志平在国药集团提出力争 2015 年进入世界 500 强时,不少人并不相信。因为国药集团 2008 年销售收入只有 430 亿元,距离世界500 强相当遥远。然而,5 年后,国药集团提前实现了这一目标。 作为两家大型企业的统军者,宋
2、志平以共生多赢、和谐包容的经营智慧,提出“行业的利益高于企业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孕于行业之中” ,并创造了“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的央企巿营模式,为集团乃至国企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近日, 国企杂志采访了这位传奇人物。 国企:国药集团的成功得益于哪些因素? 宋志平:国药集团属于在完全市场竞争领域中的非垄断企业。与中国建材一样,它的快速成长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具有标杆性的积极意义。企业成长首先要看到大的经济发展背景。从外部因素讲,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企业内部因素来说,源自国药集团成功引入了市场机制以及清晰的战略与目标。企业一定要有清晰的战略。战略不正确的话,走得越远错
3、的越多。在制定国药集团发展战略时,我们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对环境、自身、竞争者等有清晰认识,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等等。考虑医药行业处在充分竞争领域,行业散,企业小,资源整合比较容易,滚雪球式的方法则很难做大,所以我们决定采取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的方式成长壮大。作为国资委的董事会试点单位,国药集团有个规范高效的董事会,有一支非常好的执行团队,董事会、经理层和党委有机融合,形成了“一驾马车三匹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生动局面。 国企:有人认为,包括国药集团在内的不少国企进军 500 强的秘诀,就是“买企业” 。您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宋志平: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国药集团的快速成长,一半靠兼并重组,一半
4、靠自身的内生式发展。全世界的大公司大多也是同样的发展模式。我始终认为,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守是守不住的。作为国家企业的央企在行业中既是引领导者又是整合者。整合不仅是做大企业的方式,也是优化行业的方式。但企业整合要从效益出发,不是单纯为大而大。企业整合一要有显著的盈利,二要遵循市场的逻辑,三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国药集团确立世界 500 强战略目标后,依托资本市场理性地进行了兼并重组,并发挥了收购企业的潜在价值,实现了 1+12 式增长。这其中的关键,是看清并顺应产业的发展形势。但做大也不能光靠买。收购以后,企业自身也在成长。企业分散时无协同效应,
5、彼此是竞争者,价格打得很低,很难生存下去。企业收购之后有了协同效应、规模效应,收入在增长,利润也在增长。同时国药集团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内部资源的整合,近两年来,每年自身成长占总成长额的一半以上,实现了企业的有机成长。 国企:收购容易整合难,很多企业“成也收购,败也收购” ,国药集团如何确保收购的成功? 宋志平:收购是高难度的经营活动。一方面全世界收购失败的案例不少,另一方面,许多大企业是靠兼并重组而形成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收购一定要考虑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与市场逻辑。比如国药集团的战略考虑,是把物流库、配送体系建立起来,因为这不是一般企业能建立起来的。收购如果做不好不如不收。收购
6、失败者往往是因为管控与整合能力差,最终导致收购成了套在脖子上的“绞索” 。收购的核心是看能不能赚钱、有无利润、能否有盈利模式与有效整合措施。收购的出发点不是规模扩大,而是效益增加。 国药集团的扩张是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国有资本被不断稀释,现在的国有资产比例不足 50%。这样的企业并非纯粹的国有企业,因为社会资本也已成为有一定份量的股东,甚至从总和上已超过国有资本的比例,性质上已成为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我们不能回到传统的国有企业的老路上去,更不能走全面私有化的路子。我希望走出一条国民共进的融合、共赢的混合所有制的路子来。这一点国药集团已经做到了。 国企:站在新的起点上,国药集团的下一
7、个战略目标与方向是什么? 宋志平:医药行业号称是永远的朝阳产业。20 多年来,医药业始终保持着近 20%的发展速度,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出 4 个百分点。未来十年是医药的“黄金十年” ,全行业每年会有 20%的增长。国药集团作为我国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下一个目标是加大技术创新和生物医药的制造能力,对标跨国医药公司,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走出去水平,实现做强做优、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医药集团的战略目标。 国药集团作为央企的医药健康产业平台也把健康领域作为下一个发展目标包括体检、医疗、养老和保健。美国健康医疗产业一年 3.5 万亿美元产值,其中医药只占 3000 亿美元。健康产业大过医药 10 倍
8、。国药集团进入健康领域,也要走联合重组道路。 我希望尽快把国药集团的医疗体系建设起来,建立类似台湾长庚医院那样的体系。但医院不同企业,整合的难度很大。要把问题解决好、管好并产生效益,这并不容易,资金能力与管理能力也要跟得上去。 国企:中国大企业往往把国际化战略看得非常重要,尤其是进入财富 500 强的企业。国药集团如何看待国际化? 宋志平:国际化是大的趋势,中国企业成长之后一定要走出国门,有跨国经营的实力才能在全球赢得市场、赢得尊重。但在此之前首先应该完成实力的提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大踏步走出去。中国企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推进,走出去撞运气是很危险的。 对于国药集团而言,中国的市场已经足够大。我们的原料也很少依赖进口。因此国药集团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国内。其实换个角度看,很多跨国公司还是把中国市场作为首选,国内市场可谓近水楼台,先把自己的市场做好是中国企业的最佳选择。 当然我们也在探索走出去,比如我们在越南建设了制药企业,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国药集团去生产疫苗。但由于医药产品的准入门槛很高,各国规定差别也比较明显,所以我们会非常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