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存款之争折射经济隐忧.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747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均存款之争折射经济隐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均存款之争折射经济隐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均存款之争折射经济隐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均存款之争折射经济隐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均存款之争折射经济隐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均存款之争折射经济隐忧截至 6 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但围绕着人均存款 77623 元和住户人均存款 32719 元这两个数字的争论,却折射出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 日前,央行发布的 2013 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6 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 100.91 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消息一出,网上立即有人用小学数学知识算出了平均数:中国人均存款 77623 元!看到这个数字,许多人叫道: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小伙伴又惊呆了 为了抚平被平均的“小伙伴”们受伤的心灵,很快就有专家出面表示,计算人均存款不能简单地用人民币存款总额除以中国人口总数,这么算

2、不科学也不地道。因为人民币存款的统计口径既包括个人存款,也包括企事业单位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等。换句话说,100 亿存款包括了居民、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的存款。按央行的说法,在今年上半年总共增加的9.09 万亿元存款中,住户存款增加 4.13 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32 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 9588 亿元。但从增加的数值比例上看,住户也就是老百姓兜里存款增加速度最快。 但增速快并不能掩盖居民存款在我国存款总额中比例仍然偏低的情况。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5 月底,我国个人存款余额为 44.17万亿元,这样算下来,真正属于老百姓的人均存款应为 32719 元。以 5月底人民币存款总额

3、 99.31 万亿元计算,住户存款占比不到 45%。 从最初的平均每人兜里 7 万多元,到后来突然缩水到 3 万多元,许多网民都吐槽说自己还是“被平均”了。网友“鱼泡泡”揶揄道:“时而被富裕,时而被休假,时而被持有住房,时而资产被增值,一不小心成了中上等收入国家居民其实有木有不重要,财富均摊,木有也有了保持一颗坚强而淡定的平常心,才能勇敢活下去。 ”网友“一叶知秋”则表示:“到底是 7 万多元还是 3 万多元真的无所谓,真有 3 万多元还是被平均到 3 万多元也没关系,因为就算有这点钱在北京也就够买放一个马桶的地方!”还有细心的网友表示,这样的统计并不能反映中国居民的实际财富状况:“这年头银行

4、存款常年保持负利率,只有不会理财的穷人才会把钱都存在银行里。假如我这边银行存款为零,还欠着银行几十万元房贷,那边有 4 套房子可以收租,还有股票、基金、债券、黄金等资产若干,那我到底算是被平均了还是把别人给平均了呢”? 这种质疑声得到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的部分认可,连平对记者表示,个人存款只是个人资产的一部分,个人资产还会投向股票、基金、信托等投资渠道,但总体而言中国百姓大部分资产还是存银行。而单从存款本身的规模来看,存款余额突破 100 万亿元有一定的“虚胖”成分,平日里居民实际存在银行的钱并没有那么多。 “因为这个统计是 6月 30 日的时点数,平时很多资金并不表现为存款” 。连平分

5、析,由于季末和半年央行要考核银行存贷比,因此在 6 月 30 日这个节点上,银行会设法让单位和个人的资金更多地转化为存款。熟悉银行的人都知道,每到临近季末时点,各大银行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办法拉存款。 至于人均 3 万多元存款究竟是不是“被平均”了,不同地区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大部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居民会感觉自己的金融资产远高于这个数值,但由于中国巨大的地区贫富差距,许多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居民,其存款可能真的还远远达不到 3 万多元的平均线。毕竟两年前个税起征点提高到 3500 元后,一瞬间我国个税纳税人数就从 8400 万人减到 2400 万人,即全国只有 1.78%的居民的工

6、薪收入超过 3500 元。 不同指标折射同一问题 除了对“被平均”习惯性吐槽外,人民币存款总额和住户存款总额之间的巨大差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隐忧。因为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但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相伴而来的是存量财富的分配也极不合理。这里所说的收入和财富差距主要指的是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可以得知,截至 5 月底,住户、非金融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分别占存款总额的 44%和 35%,而剩下 21%则是包括财政性存款、机关团体存款、非居民存款等与政府相关的存款。存款分配比例是存量财富指标,而 GDP 分配

7、则是流量财富指标,而这两者的分配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去年我国财政性收入占 GDP 比例为 23%。当然,这个数据只是狭义上的政府收入,如果算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罚款收入等,则政府在 GDP 蛋糕中的占比高达 30%。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认为,无论从财富存量上还是流量上看都能说明,当前我国大量的社会财富集中于政府机构以及各类与政府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手里,导致财富分配在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领域都存在较大问题。在一次分配阶段,除了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以及企业内部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问题外,还突出表现为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大大高于一般

8、企业,导致国有垄断企业员工的收入也大大高于一般企业。依靠占有资源和垄断利润,使得许多国企缺乏提高效率和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既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拉大了垄断国企员工和普通企业员工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收入差距。 财富分配机制亟待改革 我国财富分配格局究竟不合理到什么地步了呢?和其他国家对比一下或许能看得更清晰。本刊特约记者乔磊在美国实地调查后发现,在美国,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占 GDP 总额的 3/4 以上,其中工资收入占 GDP 总额的 44%左右,来自金融投资、房租等财产性收入和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福利补助等占 GDP 总额的 30%左右,剩下 1/4 的 GDP 理论上是企业和政府共同赚

9、的钱。但实际上美国政府连年财政赤字。比如 2011 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 2.17 万亿美元,支出却高达 3.82 万亿美元,这其中,光是养老金、医保和居民福利三项支出合计就达到了 2.17 万亿美元,等于每年收上来的税又几乎都实打实地还给了老百姓。教育、军费、行政开支等只能靠发行国债过日子了。 相比之下,我国财政收入中直接用于居民福利的费用要少得多。比如 2012 年,在经过了十多年的“爽约”后,我国政府的教育投入占 GDP 的比例终于首次站在了 4%以上,然而社保和就业支出还是仅占 GDP 的 2.4%。总体来看,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的经费虽然已有了大幅增加,但依然还远远不够

10、,而为百姓深恶痛绝的“三公”支出则依然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如今,我国经济正处于以增速适当放缓来换取调结构空间的关键时刻,急需民间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也只有民间消费真正启动,才能给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但如果财富分配的脉络无法理清,居民占有的财富比例没有显著提升,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不到遏制,拉动内需恐怕依然是件十分艰难的事。届时中国经济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滑向 7%以下的深渊,引起通货紧缩、失业潮等一系列经济危机,进而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二是政府不得不放弃调结构,重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的“4 万亿”老路上,错过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后机会。 居民面对两难困境 除了折射出

11、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外,近年来人民币存款总额迅速攀升的背后还隐约透露出民众的不安和焦虑。从 2008 年 5 月人民币存款总额突破 50 万亿元到今天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只用了短短 5 年,这 5 年里显然大部分民众的收入都没有实现倍增,因此存款的增长有极高的水分,尤其是 2009 年“4 万亿”投资及其连锁效应带来的巨额货币投放使得这几年物价的上涨也是突飞猛进。 从这个角度看,存款数越多,并不代表人们的日子越好过,手头越宽裕,反而说明人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和不安感越大。一面是不断上涨的物价,一面是股票市场持续多年的熊市、早已高攀不起的房价和狭窄的投资理财渠道。照道理说,在投资乏力的环境下,增加消费才

12、能最大限度规避货币贬值的风险。然而由于对未来生活强烈的不安感,使得人们不得不通过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来给自己谋求生活保障的希望。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颇为感慨。他表示,如今中国的住房、医疗、教育都已完全市场化,成了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而从当年的“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到现在的“养老不能全靠政府” ,更让所有民众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不安。正是由于在这些基本的社会保障方面,政府的投入还不够给力,使得人们只能把钱存在银行“以备不测” 。 随着经济下行趋势越发明显以及股市的迭创新低,人们储蓄过冬的意愿也在日渐增强。央行2013 年第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

13、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 46.2%,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8.1%,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 35.7%。外国媒体对此戏称:中国人已成为“存款的奴隶” 。难怪前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感叹中国高达 52%的储蓄率为世界罕见。这不是因为中国人不懂得消费享受,而是因为中国人大多处于两种状态:“被平均”的一般属于“想花没有钱” ,没有“被平均”的则属于“有钱不敢花” 。 郭树清认为, “有钱不敢花”最重要的原因是用于养老。对此唐钧也表示认同,他认为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眼下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如何实现保值增值、如何弥补历史空账等,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解决不公平的“双轨制” ,因为养老保障本质是社会

14、分配,这种养老金分配的不公直接导致未来预期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其实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只是双轨 ,我算下来大约有七轨 ,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军人、企业职工、城市居民、农民和农民工。所以简单的并轨可能搞不定,要把养老金问题放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大局中统筹解决,必须从各个方向一起推进分配体制改革。 ”唐钧表示。 背景资料 我国人民币存款今年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存款呈现加速度增长态势。在 2008 年 5 月突破50 万亿元大关后,于 2010 年底突破 80 万亿元大关,去年 11 月就已超过90 万亿元。从 90 万亿元到 100 万亿元则只用了半年多时间。个人存款的增长也很明显

15、,去年年底中国个人存款余额为 41.1 万亿元,今年前 5 个月就增加了 3 万亿元。从统计数据来看,个人存款余额变化充分反映出银行“冲时点”的规律,每逢 3 月、6 月、9 月和 12 月增幅都很明显,而紧随其后的 4 月、7 月、10 月则明显回落。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上周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和外界预计的一样,中国经济在二季度继续减速。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新增贷款这三大构成“克强指数”的指标都有所下滑,PPI 更是同比下降 2.2%,表明在外需不振,投资刹车的环境下,内需依然疲弱的不利局面。通缩而非通胀将是未来中国面临的更主要的风险。按照国务院参事夏斌的说法,当前中国已存在事实上的

16、经济危机现象。 然而危机危机,危中必然有机。眼下中国的机会只有华山一条路必须重启实质性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挖掘改革红利。无论是 6 月中下旬央行破例不放水以惩戒银行,还是确保经济发展的上限和下限,都能看出新一届中央领导勇于直面经济顽疾、打破制度藩篱的决心。 而从人民币存款首破百万亿元所引发的讨论来看,中国经济也的确到了必须全面启动改革的时候了。无论是收入分配改革还是产业结构改革,无论是养老保障体制改革还是国企体制改革,无论是税收体制改革还是金融体制改革。眼下中国面临的问题虽然错综复杂,但一言以蔽之,就是必须继续推进改革,而且必须是整体的全方位改革。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也是拯救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时不我待,我们期待着新一届中央领导能拿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智慧和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