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壳体企业清理中的财务管理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加紧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业非主业调整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国企改革发展中,不少企业从市场竞争中退出,处于非持续经营的状态中,留下一个空壳,即壳体企业。这些壳体企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清理的障碍多,退出难度较大,而且其财务管理也不规范。为维护国有资产的权益,加强财务管理,搞好国有壳体企业的清理,确保壳体企业稳妥的实行销壳或转让,提升国有企业整体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 二、壳体企业要亟待关注的问题 所谓壳体企业,是指无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无实际从业人员、有效资产较少、法人资格尚存,且历史遗留问题未曾解决,不能立即销户的企业。大部分的壳体
2、企业在经营上已经处于歇业或准歇业的状态,并且有下列普遍的特征: 1 壳体企业的债务问题比较突出。不良资产多,处置不力、银行贷款多、退休人员多、收入来源少、历史欠税负担重。 2 有的壳体企业由多方投资,情况复杂,问题很多。处理方式中,有很多不规范的做法,包括吊销不注销、不清理而注销、歇业不注销等等情况。 3 财务档案保管不规范,不安全。造成资料缺损,给壳体企业的清理带来困难。 4 对壳体企业的日常收支监控不够。 三,壳体企业的清理工作中的财务管理 壳体企业最后走向销壳是必然的一步,清理工作必须贯穿始终。同样,只要企业存在一天,财务管理就要坚持到底。上级部门对壳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负有指导义务。由
3、于壳体企业存在大量的不规范的清理情况,因此要规范壳企业的清理工作,抽调精兵强将,排摸情况,制订方案,收集材料,先难后易同步推进,积极进行企业清理并办理销户手续。具体要做好六次工作: (一)做好壳体企业的资产类的清理工作 根据财务管理的要求,国有壳体企业的资产清理十分重要。壳体企业从停止生产经营活动起,便进入清理程序。要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和固定资产全面清理,要账实核对、编制清册,尽快打捞沉淀的资产。在调查、取证、分析的基础上发表书面意见,并组织人员对应收款进行催讨。在清理长期投资时要查明对外投资的具体内容、被投资企业的现状、资产负债情况,如被投资企业已停产,要有有关停
4、产的证明、账册,并对停产企业进行清理,如账册报表均无,则要寻找原法人代表及财务人员,收集有关证据,根据清理情况出书面报告,特别要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壳体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应当完成出资的不动产,未能完成权利转移、利用虚假的文件完成出资等)在企业设立或增资的过程中,未能完成出资义务(包括虚假出资) ,或者在企业成立之后,开办单位将企业的注册资金或资产转抽回。壳体企业的上级主管单位在保结注销(或者壳体企业的改制、增资、分立)过程中,对出具保结书应当谨慎,以免引起法律的诉讼。通过企业清理由法院宣告壳体企业的破产是一个稳妥的途径。 (二)做好壳体企业负债类的清理工作 对短期借款要查明借款的来源及发生
5、的时间,复印有关凭证资料,并进行书面说明。对应付账、其他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查明每笔款项的发生时间及款项内容,并复印其发票合同,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每笔款项发表书面意见。对已到期的负债,应当注意债权人的法律追索。注意清理企业内部相关管理科目,对应付职工的“四金”明细科目和涉及递延分摊类科目,根据情况作相应调整。特别要注意对相关企业,的往来,要搞好对账,做到账账相符,信息真实。 在清理过程中要做好壳体企业的税务筹划,注意税法和会计之间的差异,避免或有税款的产生,减轻壳体企业的税赋。 (三)关注未与披露的财务事项及或有事项 坚持谨慎性和稳健性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壳体企业人员
6、变动多,就会产生管理上的脱节,财务账面上没有记录的房屋资产,特别容易发生“不明原因”的遗漏,要查明形成原因和金额,要注意投资的股票、债券的清理,车辆的清理,注重企业有一定影响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加强“监督和反映”的财务管理功能。 (四)做好清理表报的编制工作 会计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终止营业的,应当在终止营业时,按照编制年底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在清算期间,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清算期间的清算资产负债表,清算损益表,以及净资产变动表、债权明细表、固定资产明细表、普通债务明细表。使我们的清理工作经的得起历史的检验,对企业
7、有一个“盖棺定论”的结论。 (五)注意对壳体企业的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种。终止企业在终止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由企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财产所有者代管,也可移交有关档案馆保管。企业关、停、并、转时,绝大部分企业人员包括档案人员下岗,企业档案包括财务档案的管理处于尴尬的地位。有的厂房拆除,或用作他用,有的档案资料需一次次地搬迁,保管条件越来越差,其后果堪忧。企业清理的实践证明,在壳体企业中不少问题是历史问题,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要用历史的资料来回答问题。特别是在清理企业时要借助会计档案,这是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会计档案对应对司法诉
8、讼,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准备进行工商注销的,对了解企业的对外投资、企业借款、税务交纳情况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资料。 (六)加强对壳体企业的预算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三条明确: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制度,明确企业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的程序,同样根据壳体企业的情况,对企业的维持费用也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其锁定开支、开源节流、压缩冗员、盘活存量、清理债务,确保稳定,壳体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壳体走向消亡,由于企业的销户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不实行全面预算制,强化内部控制,可能使资金管理失控,危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作为上级管理主体,
9、在企业清理时要重视预算管理。笔者供职的单位就是在集团整体领导下,重点对集团下属的壳体企业进行管理的企业。并逐步形成了坚持以“一个全面,三个集中”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此抛砖引玉。 何谓“一个全面”?即全面预算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预算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预算考核体系的监督和导向作用。 何谓“三个集中”?即资金集中,管理人员集中办公,会计集中核算: 1 资金集中管理:下属托管企业除了基本账户、社保等专用账户外,原则上不再设立银行账户,托管企业的印鉴章及支票全部由公司统一保管,所有的收支业务均在总公司公司统一指定的账户中操作,从而确保了资金的高度集中,减少了各企业闲置资金的沉淀,提高了使用效率,并
10、防范了资金风险。借资金集中管理的契机,又开展了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坚决取消呆滞的或无功能性的银行账户,据此达到进一步规范集团内部银行账户管理的要求,同时对有固定资产出租的企业由总公司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原则。 2 人员集中办公:通过财务集中管控,将企业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权集中在公司总部,避免托管成员企业盲目投资等经济行为的发生,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3 会计集中核算:也就是说,公司只设一个账套,总公司及纳入托管范围的公司,在一个会计账套中核算,各级子公司不再单独设置账套,只作为责任中心反映。从原来的简单汇总报表变成了并账,公司在总部随时可以看到任何企业的会计业务凭证,可以实时监控。这种核算模式改革之后,从源头上解决了以前只收报表,而无法实施直接监控的问题,初步解决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手不够长,眼不够亮”的问题。使得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大大提高了。 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始终贯穿于企业的始终。特别当企业进入停产清理和面临销号的状态时,财务管理更为重要。在国有壳体企业清理中加强财务管理,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平稳地实行壳体企业的销壳或转让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