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托马斯沃森:IBM“教父”的思考与行动2013 年 3 月 13 日,IBM 的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212.36 美元,市值高达 2363 亿美元,作为 IBM 的最大股东, “股神”巴菲特再次令世人交口称赞。不过,他只是传奇延续者和财富分享者,真正缔造传奇与财富的人,是 IBM“教父”托马斯沃森。 沃森的商业人生从 40 岁开始,属于大器晚成,他花了半生时间从贫穷走向富有,从边缘角色走向舞台中心。在他执掌 IBM 的岁月里,曾先后成功躲过 1921 年和 1929 年两次大萧条,并凭借敏锐的嗅觉和过人的胆识在二战期间迎来发展高峰。至于他对美国商业的影响,后人总结为三条:将信息处理变成一种产
2、业;发现企业文化的力量;第一位个人比公司还要出名的 CEO。不过,人们似乎更认同另一种评价“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沃森的影响力已超出 IBM 甚至美国之外。 以技术著称的 IBM 公司, “教父”头顶的光环不是科学家而是推销员,这本身就很耐人寻味,事实上,没有比这更精确得体的称谓了。 从出局者到掌门人 1874 年,托马斯沃森出生于美国一户农民家庭,因少时家贫没有上过学,17 岁步入社会,第一份工作是推销缝纫机,此后一直从事销售,以致销售为王的理念深入骨髓,他曾经说过: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1896 年,沃森加入全美出纳机公司(NCR) ,跟随“美国商业销售之父”帕特
3、森打拼,然而在辛苦工作 18 年之后,1914 年 4 月的一天,却被生性多疑的帕特森排挤出局。那时他的儿子小沃森刚刚出世,还没来得及品尝身为人父的喜悦就遭遇背弃的打击,当他走出公司大楼时,转身对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这段话有赌气成分,但绝非信口开河,当时沃森在业界已声名鹊起,日渐衰落的 CTR(计算制表计时公司)将其招致麾下,沃森认为公司生产的办公设备还有潜力可挖,但他开出的任职条件并不低:除固定年薪和持有股票之外,每年还要有 5%的利润分成。董事会轻松答应,在所有人看来,那时 CTR 正处于倒闭边缘,纸上财富如同镜花
4、水月,一切未有定数。 1924 年 2 月,已升任总经理的沃森将 CTR 更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英文缩写为 IBM,那年他刚满 50 岁,正是企业家成就大业的黄金年龄。CTR 初创时生产的都是绞肉机、磅秤、土豆削皮机等日用产品,如今正逐渐转型为经营打字机、打孔机、分类机、会计计算机等系列产品的公司,到 1928 年销售额已高达 1500 万美元。 在 1929 年-1933 年的大萧条时期,IBM 形势陡然严峻,处境艰困,在 1932 年股市最不景气的时候,IBM 的股票狂跌 200 点,只要再跌几美元就会导致破产。尽管沃森每日焦虑烦躁,但他深信大萧条必将过去,经济繁荣即将到来,最好的过冬方
5、法就是扩大生产以迎接繁荣时的巨大需求,他让人储备大量零部件,并加速生产进度,当时美国有 1000 多万人失业,IBM 却没有裁掉一名员工。客观来说,沃森的逆向思维无异于一场胜负难料的豪赌,因为扩大产量,IBM 的生存危机日渐深重。 沃森还在继续冒险。在 1932 年经济最坏的年份,他居然拿出 100 万美元在纽约建立一个现代化实验室,无论形势多么恶劣,研发投入绝不打折扣。在那个混乱而迷茫的年代,技术人才唾手可得,研发领域无限宽广,经济危机本就是对企业生命力的残酷考验,就像自然灾害侵袭世间万物一样,商业的优胜劣汰在大萧条中格外明朗,它是企业进化过程中必经的蜕变之痛。 1914 年刚进入 CTR
6、时,沃森对 30 多名销售代表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对制表一无所知,也不知该如何推销它们,因此我希望销售人员能够告诉我该怎么办!”如今,他已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实际上,他从未动怀疑过“销售为王”的正确性,经济危机时还雇佣大量业务员去推销办公设备,此时倒闭潮不断涌现,IBM 的业绩可想而知。但沃森并不在意,他要求业务员在推销产品时一定要将公司杂志思想送到客户手中,并坚信“这世上所有的问题都能轻易解决只要你愿意思考”这句公司励志口号能激励并打动阅读者, “think(思考) ”后来成为 IBM 的核心价值观。 自罗斯福新政颁布后,IBM 的状况不断好转。新总统化解经济危机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美
7、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涉及社会福利、公共工程和价格控制等各个方面,而统计庞大而复杂的数据需要大量制表机,当时除 IBM 之外的所有办公设备公司因大幅减产而无法满足需求,政府的大量订单滚滚而来。随着经济复苏,各家公司迫切需要制表机来搜罗、分析数据,IBM 的产品炙手可热,销量迅速攀升。 到 30 年代末期,IBM 的销售额增长到 3950 万美元,利润高达 910 万美元,超过另外四家主要竞争对手的总和,自此之后,IBM 成为美国最大的商用机器公司, “蓝色巨人”从苦难走向辉煌。 战火中的“集团军司令” 托马斯沃森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过从甚密,后者曾坦承:“我在华盛顿接待他们(总统的客
8、人) ,而汤姆(沃森)在纽约招待他们。 ”私交至此,也难怪 IBM 能在二战中拿到大量军方订单,甚至步入军火制造商的行列。 早在 1941 年珍珠港事件之前,IBM 就开始半遮半掩地制造机关枪,美国卷入二战之后,沃森开始明目张胆地涉足军火生意,他不仅在纽约建立一家专门制造军火的公司,而且将 IBM 原来的工厂扩大一倍,用于生产军工用品。美军所到之处,举目可见 IBM 生产的打孔机,详细记录着各部队的战争供给、作战结果和伤亡情况,参谋将其绘制成表格传回美国国防部,以便随时了解战场形势。从 1940 年至 1945 年的五年间,IBM 的销售额增长 3 倍,达到 1.4 亿美元,但利润却原地踏步,
9、始终保持1940 年的水平,这确实不正常。 与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沃森内心深处对战争恨之入骨,却又无法置身事外。那是一段扭曲而分裂的纠葛期,沃森白天忙于扩大生产规模以支持政府和军队,晚上躺床上又自责账簿上会沾满鲜血,他给自己定下规矩:IBM 所生产军需品的利润率不得高于 1%。这是来自沃森心底的声音,即使做不到洁身自好,也不可见利忘义。在此后的朝鲜战争以及和平年代,IBM 继续参与军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并始终遵守“利润率不得高于 1%”的原则。后代研究者会习惯性将 IBM 列入发战争财的投机队伍,却往往忽视“1%”背后的自律和坚守,在一夜暴富已屡见不鲜的战火狂热年代,沃森之委曲求全实属不易。 在
10、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沃森的两个儿子小沃森和迪克都参军入伍,多年以后,前者将成为 IBM新的掌门人,后者将出任 IBM 国际贸易公司的董事长。 二战爆发后,小沃森加入国民警卫队,军队生涯使他摆脱父亲的阴影,并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后来他终于有勇气拿起电话,告诉父亲将回到 IBM。这是老沃森梦寐以求之事,但父亲对儿子大举进军计算机领域的主张坚决反对,并断言道:“世界市场对计算机的需求大约只有 5部。 ”父子俩为此发生激烈冲突,有一次小沃森直接对他吼道:“他妈的,你能永远不离开我吗?” 与承接军方订单和磨练接班人相比,二战对 IBM 的影响更多在于管理变革和技术创新上。战争残酷激烈,军方对产品性能和
11、质量要求异常严格,IBM 既要保障品质,还要推陈出新,比如怎样改造仪器的运算能力以迅速破解敌方密码,如何精准计算以追踪敌军的水下潜艇,而瞄准器、防毒面具、卡宾枪等产品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还得依赖新技术的突破。 就是在纷繁芜杂的命令和需求迫使之下,IBM 终于在 1944 年研发出第一台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ASCC Mark I) ,这台庞然大物外壳由钢和玻璃材料包裹,高约 2.4 米,长约 15 米,重达 5 吨,由 75 万个零部件、3304 个继电器和 60 个开关组成,每秒能进行 3 次运算,23 位数加 23 位数的加法仅需要 0.3 秒,同样位数的乘法只需 6 秒多,它被美国海军用来计
12、算弹道表格。这次尝试成为 IBM 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由于规模的急速扩张与战时的动荡环境,IBM 员工流动率非常高,这是当时所有企业共同的困境,沃森为此专门将一些优秀管理人员派到新建工厂,向新员工宣讲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当时的 IBM 在管理上还不算成熟,人心涣散、流程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迫在眉睫,沃森四两拨千斤,通过培训迅速提升员工经验,增强公司凝聚力,效果显而易见, 时代周刊后来将 IBM 的员工队伍评价为“一支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集团军” 。 慈父与暴君 自从 1914 年加入 IBM 之后,此后 42 年问,沃森每天的日程安排就像自己生产的计算机那般精准、严谨,风雨无阻。
13、破晓时分,沃森起床去梳妆台拿衣服,匆匆吃过早餐,就钻进专职司机等候的专车奔向办公室,那里有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文件、报告等待审阅,还有杂志、活页、书籍、信件需要浏览,他对处理文件和书信并无太大兴趣,通常都是从清单中选取重要内容批复,其他交给下属去完成。整个上午,他都在那张漂亮的红木办公桌上俯首度过。中午是他精力最充沛的时候,硬朗的体魄令许多同辈企业家羡慕,直到 80 多岁仍执掌公司,身体力行。 下班之后,他都会和客户一起去歌剧院听歌剧,或者在公司内外的宴会中发表讲话。有时意犹未尽,他还会将客人带回家中继续招待,并滔滔不绝地再谈上一两个小时,没有人敢离开。尤其 1940 年代之后,他成为 IBM 帝
14、国至高无上的“君主” ,脾气暴躁、反复无常达到无法理喻的地步,溜须拍马者则被委以重任。 1940 年的财富杂志给他贴上好大喜功、性格乖张、极端自负的标签,凯文梅尼在特立独行者和他的 IBM 帝国沃森传中将其描述为商业暴君、独裁者的形象,事业越成功,他越自负狂妄,甚至心生拯救世界的宏愿,据说他曾试图以商业力量阻止希特勒发动二战,最终却被利用,成为一生中饱受争议的遗憾,历史学家埃德温布莱克则为他辩解说:“IBM 生产的打孔机在德国纳粹清理犹太人的行动上,起到重要的技术作用。 ” 即便如此,他仍然不知疲倦地重复着程式化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以保证战略清晰,高效管理,执行有力,销售通畅,甚至可以说,独裁、
15、暴烈是树立威信、提高效率的必要手段,与他开创的卓越事业相比,管理风格上的非议不值一提。在最后的十年间,老沃森将销售额从 1946 年的 1.156 亿美元增长到 1955 年的 5.635 亿美元,这是他接手 IBM 之后最漂亮的经营业绩。事业还在高歌猛进,可他已经风烛残年,勇攀高峰的使命只能留给下一代去继承。 接替老沃森执掌 IBM 的是他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从 1952 年 1 月15 日起,父亲就将总裁职务交给儿子,自己只担任董事会主席,但二人之间的争吵和分歧并未因此缓和,反而越演越烈,在终日面红耳赤的交锋之中,父亲日渐老去,儿子幡然悔悟,最终达成和解。1952 年 12 月,以冯诺依曼
16、为科学顾问的研发团队研制出 IBM 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IBM-701,它日后被人们通俗称为“电脑” 。到 1956 年,IBM 已经占领 70%的市场份额,其他 30%由 7 家公司共享,媒体调侃美国电脑业是“IBM 和七个小矮人” 。 1956 年 5 月 8 日,老沃森将董事长和执行总裁的职务全部交给儿子,彻底退休,父子握手的镜头出现在纽约时报上,代表着权力交接和时代更替,小沃森说:“他肯定已认识到死神正向他逼近,这也许是他决定下台的唯一原由。 ”如他所言,老沃森已身患恶疾,便秘引起的营养失调令他痛苦不堪,他本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延长生命甚至康复,却始终拒绝。 1956 年 6 月 20 日, 纽约时报头版头条报道老托马斯沃森辞世的消息,并将其商业贡献概括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构造了价值 6.29 亿美元的公司IBM, 思考的广告词已深入人心。 ”报纸援引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评价说:“托马斯丁沃森的逝世使我国失去了一个真正的杰出美国人一个首先是伟大的公民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企业家。我失去了一位诤友。他的忠告始终体现出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 葬礼在第二天举行,有 1200 人前往布里克教堂哀悼,沃森被安葬在纽约塔利顿附近的沉睡谷公墓,另一位商界大亨安德鲁卡内基也长眠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