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尝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5007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尝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尝试摘要: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增进课堂凝聚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和科学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实际,以学定教,实行教学分层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落实和教学效果的体现,因而能较好的提高科学教学成绩。 关键词:差异 以学定教 教学分层策略 小组合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要“实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在教学方法上,营造适合学生个

2、性发展的学习环境,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共同发展,而现实中,每个学生受到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也不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差异增大,可平时教学过程仍然采用班级授课制度。在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吃不饱” ,也有部分学生“吃不了” ,很容易造成学生偏科、两极分化,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甚至逃学。因此,为了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提高,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本人对所带班级的科学教学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分层教学辅导模式的尝试,力求做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 一、将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对学生的学

3、习情况有个充分的了解,这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依据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六个小组:A 层为前 1/3 学生,他们科学基础比较扎实,思维能力较强,能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较难的探究性题目;B 层为中等学生,他们科学基础中等,思维能力一般,对基础知识掌握熟练,但在拔高上需要教师的不时点拨;C 层学生为后 1/3 学生,他们科学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思维能力弱,需要教师时时指导;每个小组分别拥有 2A282C 六名学生。在分组过程中采用师生协商分组的方法,防止因分组所带来的“标签”效应和对部分学生自尊心的伤害,使各类学生都能愉快地接受这一方式。班上有一学

4、生冯某,平时科学测试成绩只能排在 C 层,但那天在学习石灰岩岩洞里的钟乳石和石笋、石柱是怎么形成的?他站起来说,可用平时的蜡烛油熔化、滴下来、再凝固来比喻,真的非常贴切,多聪明的孩子呀!因此,学生的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良好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也要分层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力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教师如果注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把这些教学目标告知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

5、做到心中有数,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在课前明确,以便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发作用及主要目标、重点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强化作用,使学习效果更好。具体如下: A 层,一般的课本知识多可以自学,只要及时面批,看一看他们的掌握程度就可以了,另外、对他们要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外,尽可能地给他们留课外有关科学前沿知识或竞赛方面的演练,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有关科学生活方面的问题,并积极进行家庭实验探究; B 层,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多举手多提问,鼓励他们找出课堂知识的主干和框架,从中找出自己难以突破的知识点,并尝试根据书本知识进行课外

6、知识的拓展。 C 层,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巩固科学基础知识,平时多辅导多提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要求他们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基础作业,允许作业“留白” 。 例如在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一课时,对 C 层同学的要求是: 1.你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认识二者的转化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来完成; 2.你要会辨析浓溶液和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3.你要知道物质溶解能力等级,会利用 S/100 克=m 质/m 剂; 4.了解影响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5.了解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会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对 B 层同学的要求是在上面的基础上,增加: 6.会利用公式 S,

7、(100 克+S)=m 质, (m 质+m 剂) , 或 S, (100 克+S)=m 质/m 液; 7.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能看懂曲线上各点的意义,能对温度影响后的溶液是否还饱和进行判断; 8.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对 C 层同学要求是在上面的基础上,再增加: 9.给你数据,要会画溶解度曲线, 10.能列表比较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1.能对溶液稀释或浓缩进行计算, 12.对溶液配制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内容可以恰当深入一点,为他们高中学习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才是最为关键的。为了使学

8、生更好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每节科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及对应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 三、重点是教学过程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渠道,根据科学特点,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一)在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时进行分层。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提的问题涉及到上节课的重点知识以及与新课相关的知识。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为新课做了铺垫。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一般给 C 层学生的问题相对简单却又可以很好掌握的基础知识,给 B 层同学准备的是课程中的重点而又要提升的知识点,对 A 层学生设

9、计的是重点拔高、难点突破,深入探究等方面的问题,往往需要新课知识来解决,一面是引入新课,另一方面也是对 A 层次同学的自习进行检测,这一层次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这节内容之前,先请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时,简单的有关氧气物理性质方面的问题都留给 C层学生,这样既能让他们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又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而氧气的化学性质方面有关现象的描述就交给了 B 层学生;而给 A层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就提高了。 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火焰, 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_火焰,反应生成一种具有_气味的气体。 3.硫在空气燃烧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

10、 4.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现象为,放出大量热量,生成一种_色的固体。文字表达式为:_。 5.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里会_。 6.人类呼吸需要吸入_。 7.是什么原因导致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比如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如果把铁丝改成铁片呢,在氧气中能燃烧吗?这些说明了什么? 要求 C 层学生完成 1,2,5,6。 要求 B 层学生完成 2,3,4,5。 要求 A 层学生完成 2,3,7 这样下来,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对学过的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巩固。 (二)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自学。导入新课后,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学案上所设计的问题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一般分为:“我梳理

11、、我巩固、我挑战” 。 “我梳理”是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要求每人都必须回答;“我巩固”则要求除少数 C 层的学生之外都要做;而“我挑战”是选做题,则鼓励 A、B 层次学生尽可能完成。 例如,在进行酸碱盐复习时,关于推断题之寻找突破口的学案中,首先是设计了常见酸碱盐物质的特性,如特殊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挥发性等等。其次是对三层学生设计了不同题目: C 层:通过知识的回顾,完成简单的一步推断题。如:取少量可能含有氢氧化镁、硝酸钠、氯化钾的白色固体粉末,加水,上层为清液,下层有白色沉淀,则固体物质一定含有_。这样的题目少数 C 层学生基本能根据前面的总结来尝试作答。有能力者,再鼓励他思考下一层次的问

12、题。 B 层:一般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题目,虽然有一点点拐弯,但学生都能动手做的。如:“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氯化镁、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钾和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2)向(1)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3)在上述(1)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_,肯定没有_,可能有_。 A 层:在完成 B 层的基础上,相应的就是拔高一点的题目,涉及到多种可能性组合、表格、流程型等的复杂推断题。如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

13、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_;(2)_;(3)_。 (三)课堂中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辅导可以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 C 层学生,重点是进行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归纳要点,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A、B 层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给他们一些开放性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教室里的近 40 个学生,教师要每个人都辅

14、导到是不现实的。在这里要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每个组内都有 2A 学生,他们对其他 4 人的辅导是绰绰有余了。当然了,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你可以对各小组的作业进行抽查反馈。这样,一方面解放教师,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前 1/3 学生身上,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做了一次小老师,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有助于他以后的发展。这里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他们能做得很出色,一方面帮助了别人,另一方面也成就了自己。对于这种“师一生一生”的辅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们会说“看过的、听过的,我都忘了,但我教过人家的没有忘” 。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

15、了教学质量。 (四)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分层。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获得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增设并改进实验,满足各层学生的需要。在小组中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也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将得到提升。 比如:在进行溶液 pH 测定的实验时,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按照课本上提示的操作来进行各种待测液的 pH 测定,然后设置一些固体试剂,要求学生完成它们作为溶液时的 pH 测定,这时就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溶液的配制,再来 pH 测定,难度提高,学生的合作要求也提高了。再深一层次问:家里边的各种洗发露

16、,品牌不一样,它们的酸碱度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回家再探究。这样就对优秀学生来说,把知识融入到了生活和实践中。比如:在研究杠杆的平衡实验中,先设计简单的平衡,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对 BA 层的同学,再加一问题:如图 1 所示为一可绕中点转轴转动的轻质细杆,杆上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每个钩码重均为0.5N,调节后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1)若在杆的 A 刻线处挂 2 个钩码。为了使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在 B 刻线处挂_个钩码。 (2)若使用调好零的弹簧测力计在 C 点施加竖直向上的 3N 的力,使

17、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请在杠杆上标出点 C。 四、作业落实分层很关键 学习科学,仅仅依靠课堂的讲解和练习,不通过独立作业,学生是难以牢固和熟练掌握知识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对作业进行分层。作业不同于上课,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难,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学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外,有的放矢地按ABC 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

18、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本人对作业的一般要求是:C 层以背记、简单参照课本能完成的填空,与倍速相伴的“课时达标”:B 层在这基础上,要求完成倍速的“课后作业”;A 层同学,则要求完成倍速的“中考与竞赛试航” 。当然对 BA 层同学的特殊作业是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别人解答疑难,同时展示自我,不断完善自己。这有利于学生的团结、合作,为他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并利用好自己手中的资源,使不同学生在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时间里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才是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做到的。多年来的教学,虽然多花出了一些精力去备课,但在教研室的支持下, 导学作业自然地让学生进行了分层练习: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成绩突出。所带班级在全年级,整个学区都是名列前茅,这也算是对分层教学的最大肯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