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审中如何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摘要】预审是一个项目年度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身审计实务经验,就项目预审中应如何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着手进行审计,如何有针对性地确定重要审计领域及对应的审计策略进行讨论,希望对大家在审计实务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风险导向 审计 预审 审计实务中,经常对大型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进行预审。预审是一个项目年度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审计前期、中期和后期来划分,预审阶段属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前期及中期。预审对控制项目审计整体风险起决定性作用,事关审计的成败。因此预审应如何着手,应进行哪些审计技术准备,是审计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同时,风险导向审计已在审计实务中广泛应用。而预审所
2、处的审计前期及中期,则最能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的特有审计技术及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审计实务经验,就项目预审中应如何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着手进行审计,需要获得哪些对判断企业整体风险有所帮助的信息及获取信息之渠道、如何判断企业整体风险及有针对性地确定重要审计领域及对应的审计策略进行讨论,希望对大家在审计实务中有所帮助。 一、风险导向审计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念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背景 风险导向审计之所以产生,大致可
3、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日趋复杂。而审计收费、时间、人员经验及能力等审计资源却是相对有限的,传统以实质性测试为主的审计模式难以为继,出于平衡审计风险、成本的考虑,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基于传统审计手段的限制,单纯的实质性测试往往难以发现由于管理层舞弊导致的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界由此逐渐达成共识,最大的审计风险来自于经营失败风险,因此基于行业及企业整体状况为基础判断被审计单位审计风险的方法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三)风险导向审计应用范围 风险导向审计一般适用于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小型企业审计普通情况下不适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方法。因在中小
4、型企业审计中,以实质性测试为主,一般即可满足控制审计风险的需要,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反而浪费审计时间与成本。 (四)风险导向审计贯穿整个审计过程 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前期、中期、后期是浑然一体,相互联系的。审计前期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企业整体情况、经营及内部管理的全面了解,为审计总体风险做出定性判断,并判断企业有无特殊风险,确定主要风险领域、审计重点及对应的审计策略。审计前期所了解的部分信息可以作为重要会计报表项目的判断基础,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实质性测试。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及测试,对被审计单位各主要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做出判断,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广度与深度。同时,根据公司内部管理,对其
5、主要业务涉及的会计报表项目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审计中期主要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审计前期所确定的主要风险领域及审计重点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完成一般性实质性测试程序,最终做出测试结论,确定如何进行处理:进行调整或证明其公允表达或在审计报告中予以体现。 审计后期则以前期、中期测试及了解结果为基础,对于重要审计风险及领域做出再判断,验证前期、中期相关判断合理性、可靠性,按照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约定出具审计报告,并对整个审计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 二、预审阶段应完成主要的技术工作内容及所采用手段 初次承接审计需要履行之审计程序及内容通常情况下是最完整的(连续审计通常情况下只需以行业、企业最新信息
6、为基础更新即可) 。本文假定作为项目负责人,初次承接某个企业集团年审任务,需要进行预审,自接受任务起,项目负责人即应组织着手进行如下准备: (一)进入预审现场前的技术准备 在与客户初步接触时,一般即可取得对方的基本资料,如所处行业、规模、组织架构、生产经营所在地以及近几期财务报表等企业基本信息,初步确定审计目的及范围。在此基础上,即可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做进场前的准备,这些资料或信息包括: 1.涉及行业之研究报告以及行业近期新闻,企业主要产品的市场行情及相关评论、预测等资料。 2.新闻媒体及网络对被审计单位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开报道;如被审计单位为上市公司,搜集其自上市至今所有公告、年报、招股说
7、明书、公司高管个人从业经历等信息。 3.搜集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近期年报、半年报等信息(最好有一家与被审计单位业务性质、规模、主要产品、生产经营地接近的上市公司作为报表比较基础) 。 4.从网络、公开媒体搜集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政策、法规等文件,尤其是近期新颁布的相关文件,重点了解对公司经营存在重大影响的财税、环境、经营许可等文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走向及其可能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搜集行业资料目的在于,通过了解行业整体状况、发展趋势、相关宏观政策、法规及变化趋势等信息了解,对行业状况做出初步判断。如果行业处于市场持续萎缩、整体亏损,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好转迹象等重大不利状况,则通常该行业内的企业风险
8、较大,应当引起审计组的特别关注。 搜集被审计单位企业资料目的在于,通过独立渠道了解其行业地位、重大事项、高管层信息以及新闻报道等信息,初步确定被审计单位应重点关注或了解之事项。 5.企业或高管层相关负面报道、监管层对高管或企业的处罚决定等应在时予以重点关注。如相关资料显示高管层诚信存在重大疑问,则应在现场结合舞弊动机与压力测试,考虑企业舞弊可能性。 6.如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披露之经营、财务状况与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或平均水平偏离较大,通常情况下应注意在预审现场重点关注,判断其是否合理。7.如果被审计单位经常发生难以从正常商业角度或常人难以理解的交易,则该企业整体审计风险往往较高。 8.对于其他存在
9、疑问之事项,考虑如何自被审计单位获取相关信息,以排除或验证相关疑问。 (二)进入预审现场 进入预审现场,实施实质性测试前或实质性测试前期,通常应实施下列了解、测试程序: 1.与被审计单位高管访谈,并获取企业内部相关书面资料,主要了解: (1)公司高管对本行业的了解及看法,主要产品整体市场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2)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产品定位,高管对自身状况的判断及主要竞争优劣势,主要的经营风险或发展机遇。主要竞争对手及其相关情况的了解程度;高管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其对行业、自身及竞争对手没有清晰的了解与判断,往往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及实现途
10、径。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目标过于宏大、激进,意味着高管层应具备很强的投融资管理能力,整体审计风险通常较高。 (4)技术应用、能源供应及环境问题。对于化工、采掘等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之企业,企业的环保相关投入及管理至关重要。否则,在政府、民众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管理日益严格的大环境下,可能对企业经营构成重大风险;而对于信息、生物、新材料行业的企业,其技术能力及优势往往至关重要。 (5)相关宏观环境、法规、政策及其变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具备行政垄断背景,或严重依赖财税优惠的企业,相关宏观环境的变化则可能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关键性影响,应重点予以考虑。 (6)公司治理层与管理层的经历、能力、职责划分及相
11、互关系。公司高管如不具备足够的管理及控制能力,则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概率大幅增加。对于高管层不和,如公司治理层与管理层矛盾重重,虽然对企业经营不利,却往往能令会计师获得更多企业的真实信息,对规避重大审计风险有利。 (7)公司重大事项及现状。如对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存在疑问,或存在异常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向高管了解其相关背景及原因,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合规;更换会计师的原因,客户与会计师是否存在重大分歧等。 2.与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分支机构了解或验证: (1)公司主要会计政策及重大会计估计,结合行业特点判断其合规性、合理性(重点了解异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 (2)业绩评价及激励
12、政策。 (3)内部审计及专家了解。 (4)了解及测试内部控制及 IT 系统。 3.考虑与前任会计师沟通事项。 4.完成审计策略:完成风险评估汇总、确定主要风险领域、审计重点、完成计划阶段报表分析、确定审计重点主要的针对性审计程序、实施程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等。 实务中履行上述了解及测试程序时,应结合进入现场前所了解信息,有针对性地实施往往效果较好。如果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往往可从多个渠道及层面相互印证。 大致经以上程序,在实质性测试就审计重点事项,实施详细的审计程序,得出测试结论,如其对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则与客户沟通,在年度终了前予以改进。 在实质性测试中,如何合理应用前期了解信息及判断对
13、提高审计质量,节约审计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如,理论上财务报表出现资产负债高估或低估的可能性均有。但实务中对某一家具体企业而言,往往只存在一种倾向,很少两种倾向均存在。而这种倾向性的判断在前期审计中应能做出基本判断,从而节约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提高审计质量。 (三)年审与预审衔接 年审现场应关注预审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修订或改进。如未改进,考虑其对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的影响。 (四)预审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 通常情况下,对于大型审计项目而言,预审结束应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要求完整地完成完整的审计策略及计划、内控的了解及测试,实质性测试则应对重要审计领域、重大审计风险的针对性测试程序,得出测试结论;或对重要审计领域、重大审计风险得出方向性的测试结论,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修订。同时,完成部分特殊项目工作,如法律法规,初次审计中,应完成对长期资产账面价值审计程序,以及期初、上期数据的审计程序。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