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我院 37 例不良反应分析杨溢 药剂科【摘要】目的:总结 2012 年我院 ADR 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 2012 年我院不良反应报告 37 例,并与 2009-2011 年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作比较。结果:抗微生物药是引起 ADR 的主要品种,静脉给药是引起 ADR 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加强与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安全。【关键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合理用药2012 年,我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得到北京市药监局与卫生局的表彰。本文对我院 2012年收集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与 2009-2011 年
2、度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作比较,从中总结我院 ADR 工作开展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 2012 年的 ADR 报告 37 例(报告表 39 份,医师和护士重复报告 2 份) ,其中医师上报 20 份(51.3%) ,药师上报 13 份(33.3%) ,护士上报 6 份(15.4%) 。1.2 方法 按患者性别、年龄、ADR 类型、ADR 因果关系和转归、用药途径、引起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 2009-2011 年数据作比较。2 结果2.1 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 37 例 ADR 中,男性 14
3、 例,女性 23 例,年龄最大 86 岁,最小 18 岁,60 岁以上有 10 例。详见表 1。表 1 发生 ADR 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年龄段/岁 男/例 女/例 合计/例 比例/%1-20 0 1 1 2.7 21-30 5 5 10 27.0 31-40 3 6 9 24.3 41-50 0 2 2 5.4 51-60 0 5 5 13.5 60 6 4 10 27.0 合计 14 23 37 100.0 2.2 ADR 病例给药途径分布 静脉给药 30 例,占 81.1%,口服给药 6 例,占 16.2%,皮内给药 1 例,占 2.7%。2.3 引起 ADR 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例 对
4、ADR 报告中涉及的药品进行分类,37 例 ADR涉及 7 类药品共 22 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所占比例最高(73.0%) ,其次为中药制剂(11.4%) 。详见表 2。表 2 引起 ADR 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例药品种类 例数 比例(%) 涉及药物抗微生物药 头孢菌素类 7 15.9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复方头孢克洛片林可霉素类 6 13.6 克林霉素喹诺酮类 11 25.0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硝基咪唑类 3 6.8 甲硝唑,奥硝唑中药制剂 5 11.4 血栓通,血塞通,生脉注射液循环系统用药 4 9.1 桂哌齐特,川芎嗪,单硝酸异山梨酯,缬沙坦解热镇痛药 2 4.5 赖氨匹林消化系统用药
5、 1 2.3 泮托拉唑呼吸系统用药 1 2.3 复方盐酸伪麻黄碱其他 4 9.1 二甲双胍,破伤风抗毒素,脂肪乳,氨基酸合计 44 100.0 注:部分报告同时涉及多个药品品种,因此总例数大于 37。2.4 ADR 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ADR 在多个系统均有表现,累及最多的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为 20 例,占 35.7%。详见表 3。表 3 ADR 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 例数/例 比例/% 临床表现皮肤及其附件 20 35.7 皮肤潮红、红肿、瘙痒、红斑、皮疹神经系统 9 16.1 头痛、头晕,眼花、意识模糊消化系统 7 12.5 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循环系统 6 1
6、0.7 胸闷、心悸、心慌、窦速免疫系统 5 8.9 发热,寒战呼吸系统 3 5.4 咳嗽、憋气其他 6 10.7 大汗、注射侧手臂疼痛、麻木、发胀、关节痛合计 56 100.0 注:部分 ADR 同时涉及多个系统,因此总例数大于 37。3 讨论3.1 ADR 发生的性别、年龄分布 在 37 例报告中,男女比例为 1:1.6,女性较高。与 2009-2011 年数据相比,年龄分布较均匀。3.2 给药途径对 ADR 的影响 由统计可知,静脉给药是引起 ADR 的主要给药途径。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对机体的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浓度、微粒、热原、杂质、附加剂等,都可能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慎用
7、注射剂,坚持“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30 例静脉给药发生 ADR 病历中,有 4 例调慢滴速一段时间后不良反应就得到控制,提示应关注注射剂型药品的给药速度。3.3 ADR 在药品种类中的分布 37 例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 ADR 比例最高(占73.0%) ,但比 2009-2011 年有所下降。原因主要是 2012 年我院加强了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临床抗生素应用更为规范。因此,继续加强抗生素的管理,不但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细菌耐药,还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3.4 ADR 的临床表现 从统计看,ADR 在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免
8、疫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均有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报告病历最多,这与此系统如皮疹、皮肤潮红、瘙痒、局部红肿等症状易于发现和判断有关。统计中还发现 ADR 在用药后的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后均有发生,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在皮试结果为阴性后使用仍可出现,因此应加强输液时的巡视和对患者的用药指导,警惕速发型、迟发型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患者所受损害。综上所述,不良反应是药品与机体相互作用下出现的,大多数是药物固有药理效应的延伸,可以预知,虽然发生率高,但可以通过我们对药物的规范使用减少其发生,降低其损害。因此我们应重视开展不良反应宣传教育,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降低药品使用风险,保证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