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帮助外来和尚念好经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企业兼职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入职准备不足、责任意识淡薄、育人理念欠缺、教学经验不足等主要问题,强调学校必须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从加强岗前培训和引导、加强全程沟通和辅导、加强过程监管和督导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兼职教师 教师培养 教师培训 一、中职学校企业兼职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入职上岗准备不足 多数企业兼职教师在入职之前心理和教学准备并不充分,不太知晓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不够熟悉任教学校的教学要求,不太了解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很少参加过岗前培训。一些人只是拿上一本书、一张课表就踏上了讲台。这一方面是
2、因为学校没有做好前期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因为兼职教师大多是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繁忙的工作使其难以参加学校的岗前培训。匆忙上岗往往带来各种问题,譬如,有的兼职教师因为不了解学校教学常规要求,课间在教室吃早餐、抽烟,造成不良影响。匆忙上岗还可能给兼职教师很快带来巨大的失落感,容易造成职业倦怠。我校曾有一位兼职教师开学时满怀激情,两个月后突然提出离职,原因是“没有想到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这么差,接受能力这么差,学习习惯这么差” 。这三个“差” ,在专职教师的眼里早已是中职生2源的客观现状,但对这位兼职教师来说却是出乎意料且不能接受,他在感觉自己的教学能力无法应对预期之外的学生现状时,只有选择了离
3、职。2.教育责任意识淡薄 兼职教师属于学校编外人员,缺少归属感和自我约束,因此造成部分兼职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兼职工作与本职工作冲突时,他们一般会选择优先保证本职工作,这本身可以理解。但有的兼职教师稍有小事就停课、调课,频率过高,甚至中途离职,严重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部分兼职教师对教学任务不重视,有的遇到本职工作忙、精力不足时,往往课前临时备课,无教案上课;有的不留练习,不改作业,对学生要求不严,敷衍了事;还有个别兼职教师甚至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接打电话,不打招呼直接旷课,造成教学事故。这部分兼职教师把自己看成是“临时工” ,应付心态和短期行为明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影响了学校
4、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教书育人理念欠缺 比较多的企业兼职教师只重视专业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工作。他们只顾埋头讲课,不顾课堂纪律,也不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安全健康教育,缺乏教书育人理念。他们认为:只要上好专业课,就是完成好了工作任务;德育是学校的事、是德育教师的事、是班主任的事;孩子快要踏上工作岗位了,不用管那么严,让他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有位年轻兼职教师在我校上课,教学上认真负责,与学生关系融洽。但在一次学校处理学生逃学事件中,发现学生逃学后曾约3了这位教师一起游玩和吃饭,而这位教师为了“保护”学生不受处分,还故意隐瞒真相。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传授
5、知识和技能,还应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教书”不“育人”的兼职教师很难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企业兼职教师虽然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但作为教育事业的新兵,往往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因此造成“能干不能讲”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培训,没有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部分兼职教师因为没有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不能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教学关系。因为缺乏教学经验,一些兼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比较差,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弱,在
6、教学中还常常出现重点不突出、难点被忽视、理实被剥离等问题。曾有一位企业的高工,实践经验丰富,在我校兼职任教专业骨干课程,但是却有学生反映这位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经过与这位教师的沟通,我们发现他不太了解当前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要求,在思想上认同和照搬了自己大学读书时的教育模式,反而没有把他擅长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二、加强中职学校企业兼职教师培养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岗前培训和引导 在开学前,学校应该对初次上课的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一是师德教育。教师为人师表是不分专兼职的,学校要引4导企业兼职教师进行职业角色转换,增强教师角色意识,明确教师承当的责任和义务,掌
7、握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自身职业修养。二是工作规范培训。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的学习,以及对学校和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使兼职教师逐步熟悉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流程和教学要求。三是教育理论培训。主要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当前中职教育发展方向和课程改革理念,使兼职教师比较准确地把握中职教育的基本规律、方法和理念,树立正确的职教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四是教学方法培训。通过基本的管理技巧和教学技能学习,使兼职教师了解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学会组织教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如何掌控课堂,懂得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具体培训方式上,学
8、校对企业兼职教师的培训要本着短期、及时和实效的原则。因为工作忙,兼职教师可能会表现出排斥培训学习,但其实他们深知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绝大多数初次兼课的教师内心还是有接受培训的意愿的。只要培训精简有效,符合实际需求,多数兼职教师都能尽力参加。培训的形式可以是专题讲座、观摩说课和点评、观看公开课录像以及座谈研讨等方式。兼职教师的工作规范在培训时要提供书面文件,要细致务实。譬如,要有教学计划要求、教案要求、课堂常规要求、实训教学要求、作业布置要求、考试考查要求、教学检查要求、请假调课手续等。这既可以引导、帮助兼职教师有章可循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规范、约束了其教学行为。岗前培训的效果需要考核,不达
9、标的原则上不能聘用。为了鼓励兼职教师参加培训,培训课时应该5计入课酬或津贴。对需要继续教育学分的,应及时将其在学校参加培训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 2.加强全程沟通和辅导 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工作形式“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自身的主要收入、福利、晋升、职称等利益都与学校无关,因此一般不会将教学素质的提高纳入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由于他们常在学校被边缘化,因此对学校始终缺乏归属感,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宜提倡对兼职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并加强全程沟通与教育教学辅导。 首先,学校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位企业兼职教师,增强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在排课上要尽可能满足兼职教
10、师的特殊要求。开学初的准备工作要及时,包括教学任务的下达、课程标准的下发、教学日历的发放、教材的发放、课表的发放、上课时间地点的通知等均应服务到位。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尽力解决兼职教师的需求,灵活协调其调课、补课等问题。要给兼职教师颁发聘书,要提供固定的办公和休息场所。要根据需要,为他们办理好车辆通行、食堂就餐、图书借阅等卡证。除了平时多与他们沟通,多关心其生活以外,节假日的一句问候、一点慰问、一次聚餐,都可能会带来良好的效果,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 其次,要推动兼职教师融入学校教师团队,利用专职教师辅导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学校可以吸纳兼职教师中的行业专家进入学校专业指导委
11、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组织优秀兼职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参加教学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每学期召开兼职教师座谈会,认6真听取兼职教师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邀请兼职老师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最终让他们慢慢地认同自己是学校必不可少的一分子。为此,学校要搭建专兼职教师的交流平台,方便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4。一种有效的方式是教研活动。对兼职教师来说,模仿和交流是高效的学习方式。教研组可以为兼职教师提供一些优秀、规范的教学范本,以供其模仿、学习;可以邀请兼职教师参加一些观摩公开课、教学研讨会;也可以组织针对兼职教师的听评课。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互助结对。学校给每位企业兼职教师安排一名教学基本功
12、扎实的相应专业专职教师结对。通过一对一交流、学习,兼职教师可以较快地提高教学效能,而专职教师则有机会了解更多的行业动向,学到更多实用的专业技能,更快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可谓一举两得。 3.加强过程监管和督导 目前,中职学校的多数兼职教师是本校教职工利用各种人脉关系经熟人介绍来的,但学校也不能因此而疏于管理,尤其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和督导。学校要将兼职教师的教学同样纳入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经常通过教学巡视、教学检查、听课、成绩分析、学生座谈、班主任访谈等多种方式,关注、督导兼职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杜绝其上课的随意性和缺少责任意识等问题。检查中
13、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兼职教师真诚沟通,共同探求解决办法,及时修正兼职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期,更快更好地促进兼职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每学期要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职业7道德等进行全面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反馈给本人,并与其聘任、待遇等直接挂钩。对于教育教学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师生评价高的兼职教师,学校应给予相应的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提高酬金标准,并根据需要长期聘用。对于校企合作单位的优秀兼职教师,应将其优秀表现及时通报所在单位。 总之,在中职学校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时,只有把“外来和尚”当做自己人一样关心爱护,并采取适当的培养培训策略,才能使他们克服“水土不服” ,真正发挥出其特长,一心一意在我们的“庙”里认真“念好经”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11 2王彦飞等.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去边缘化”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51 3刘宏杰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管理制度设计研究J.职教论坛,2012(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