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德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优缺点一、德国企业及其企业文化特点 德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继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国。德国具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大型企业,主要包括宝马、西门子、大众等。这些企业都将产品质量作为第一追求,同时也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些独特的企业文化无一不为世界其他各地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也推动着全球企业的共同发展。 第一,强烈的责任意识。 “责任”二字深入每个德国人的内心,这也使德国人形成了非凡的敬业精神。在德国企业中, “责任”普遍受到较高的重视,他们认为员工需要将个人责任、企业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德国人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投身于自身工作中,将
2、个人责任落实到没见小事中。正是德国企业员工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为德国企业的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二,牢固的质量意识。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源于德意志“可靠、准时、高质、高效”的精神,德国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可以说处于当今世界的最高点。他们对产品的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将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作为企业最核心的工作进行开展。有着源于民族的精神以及企业的不断熏陶,使企业的员工养成了一种做事认真负责态度,2这也为促进了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企业通过不断进取以及精益求精的生产方式,使产品的品质趋于完美,以产品质量为基础,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第三,民主的领导方式。 在德国的企业中,虽然等级制度明确,但是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却处于十分和谐的状态,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尊重。德国的企业通常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尊重。企业领导对下属的尊重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领导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会首先询问员工是否有空闲的时间,而且在确定员工有时间之后也会以请其帮忙的方式安排员工完成该项工作。通过这种民主的领导方式,能够为企业内部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换件,使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另外,企业的领导也会非常注重自己的形式作风,他们与其它国家的企业领导不同,通常企业的领导会积极让下属监督自己的行为,以保持良好作风,而德国
4、的企业领导会认为被下属发现问题是一种耻辱,因此,他们通常会依靠严格的自律来保证自己的良好形势作风。企业通常会为员工创造较多的意见发表机会,通过员工的意见来发现企业的缺点并及时进行改变。 第四,诚信的经营理念。 德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其十分重视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这也使得德国的企业形成了一种诚信经营、遵纪守法的基础经营理念。在德国,诚信不止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观念,也是一种信用制度,这种信用制度的建立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德国的企业出现交3货销售、商业欺诈等违反诚信的行为非常伤,这也是德国企业的产品在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大原因。德国企业始终坚持以诚信的理念进行产品经营,这不仅是一
5、种重要的经营思想,也是一种对社会、对自身负责的态度。通过诚信的经营,德国企业的产品也赢得了全球大量消费者的信赖,德国产品、德国生产已经成为了产品的一种质量和诚信的保证。虽然通常德国的产品价格较高,但是由于其坚若磐石的品质,仍然创造了大量的消费群体,这也为德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德国企业长期所形成的诚信、严谨、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使德国企业在和谐、规范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企业在全世界的竞争以及企业产品的销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德国企业企业文化中的缺陷 没有什么事物是完美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德国的企业有着优良积极的一面,必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第一,家族文化限制了企
6、业文化的发展。 德国的很多企业都是以家族化的方式进行经营的,这种经营方式会受到家族文化的一定影响。这种以家族化方式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通常企业领导层的学院观念过重,会在一些重要的位置上安排自己的亲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忽视这些人员的管理能力,导致企业出现管理不善的问题。另外,由于家族化的经营就使得企业的经营通常会将家族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利益,这就会造成企业利益与家族利益产生极大的矛盾,当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分化,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4第二,企业追求对企业的影响。 德国的企业对产品品质的严格要求,对员工的要求也十分严谨,因此也导致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迟钝缓慢、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缺乏灵活、快速、用于拼搏的精神,这也使得企业的整体水平发展较为缓慢,这种为了追求完美而放弃创新的企业文化,使得德国企业在当前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容易突然丧失竞争力,为企业的积极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德国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于是俱进,在发扬企业文化有点的同时,对企业文化中的缺陷不断完善调整,使德国人追求完美的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拖影而出,保证德国企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作者单位:北京通州北京物资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