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5-000-01 摘 要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加以防范将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企业领导者腐败、经营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本文通过回顾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提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理论 事业单位 建议 一、前言 事业单位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突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单位绩效下降等后果,因此必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意识
2、。 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一)内部牵制 上世纪 40 年代之前是内部控制的萌芽阶段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指在分工授权的前提下,不同部门之间必须相互监督检查,防止前一阶段舞弊或错误的发生,达到提高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目的。根据内部牵制思想,必须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在业务流程及记录上要求交叉检查,实现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簿记牵制。实践证明2这种设想是正确的,它减少了舞弊的发生,使公司的组织控制更加规范,为以后内部控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随着股份制成为主要的组织形式,西方国家纷纷要求以一种法律的形式强化对内部财务会计
3、的管理。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内部控制: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通过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如组织、计划、方法措施等实现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这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忽略了控制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 (三)内部控制结构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内部控制结构理论替代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西方国家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从涵义向具体内容逐步深化。1988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 55 号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企业实现特殊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政策程序。内部控制结
4、构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内部控制走向了成熟期,COSO 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统一框架。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管理层设计制定,企业全体人员包括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共同实施的一种过程,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经营、信息及合规目标。它的五个组成要素是:控制环境、3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审查,这在内部控制发展史上具有标杆意义。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与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同,事业单位由于其非盈利性及组织结构的设置存在自己特有的问题:财务管理失控,监督
5、约束不够等等。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是预防腐败、舞弊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我国对事业单位仍然缺乏一套结合它自身业务特点和实践经验的指导性法规,大多数事业单位只是程序化的套用企业的财经法规制度,仅是限制单位的开支范围、标准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事业单位由于业务比较少,程序比较简单,可以简化一些科目、岗位等,出现财务管理人员过少,一人兼几职的现象。内部控制制度无需与企业经营绩效挂钩,导致员工没有认真工作的动力。 (二)财务管理混乱,资金浪费严重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经费浪费、无计划支出现象十分严重。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稽核没有得到落实,会计机构、人员岗位设置不合
6、理:记账人员与出纳、审核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职务重叠,没有实现互相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资金的支出基本上是领导决策,财务人员只是负责进行账务处理,内部控制相当于虚设,领导甚至各级人员以出差费、交际应酬等各种名目套用资金,使单位资金流失非常严重,浪费了国家资产。 (三)监督约束力不强 4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直接任命单位人员,有很严格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基本是领导审批直接执行,出现“一家之言”的现象,这势必导致内部监控的失效。而靠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也是有限的,虽然有政府、证监会、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各种形式的监督,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缺乏信息沟通,未能形
7、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各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业务特点,工作范围等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还应当规范单位组织机构的设置:首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两个及以上岗位必须设置不同的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相互制约,各尽其责。其次,授权审批,集体决策。单位重大的决策必须集体讨论表决,在职权范围内审批,若是超越职权必须向上级请示。最后,做好单位预算。事业单位必须规定好开支标准、范围,有计划的使用资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检查、考核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二)强化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的内控责任 单位负责
8、人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他的决策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应当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主要责任。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培养其内控意识;另一方面,将内部管理的好坏与企业业绩挂钩考核,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 5(三)加强内外监督 事业单位应该切实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监督制约作用,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结合起来,尽量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里。证监会,注册会计师等外部力量也要有所侧重事业单位,做到公平、公正,加强信息沟通。 参考文献: 1陈红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2李清龙.加强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之浅见.中国经贸.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