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理财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709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银行理财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银行理财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银行理财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银行理财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银行理财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银行理财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建议摘要:随着央行加息、扩大存款准备金缴纳范畴,各家商业银行发行表外理财产品吸收市场资金。媒体和新闻中的巨额理财账户理成个位数的现象体现着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将探究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 信息不对称 政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形势 2013 年 3 月 25 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风险拨备提出要求。此举是应对日益火爆的银证、银基业务的重要举措,虽意在控制风险,但实际对银证、银基业务(通道业务)起到降温作用。 2010 年 CPI 涨幅 5.1%,

2、2011 年涨幅 6.4%,面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居民的生活压力明显增大。为减慢货币流通速度,央行在 2011年共进行 3 次加息,6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度达到了 21.5%。加之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缴纳范畴,将信用证、保函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后,银行揽储困难重重。 重压之下,银行发行资产负债表外核算的理财产品以吸收市场资金。利用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高息揽储” ,无论是银行为缓解资金压力,还是投资者为跑赢 CPI,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成为银根紧缩形势下银行与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2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一蹶不振,以上证指数为例

3、,从 2008 年开始一路下滑,起伏不定,从 5000 多点跌到 2300 点。这时银行理财产品就如雪中送炭一般横空出世,以稳定的收益和低风险迅速占领市场,直接造成了近年来理财产品的规模壮大。 二、理财产品现状 (一)我国理财产品综述 截至 2012 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 7.1 万亿。截至 2013 年一季度,内地理财产品规模已高达 13 万亿元。目前投资对象以货币市场工具及债券为主,因此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的上涨促使新发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上升。 6 月之内,101 家银行共计发行理财产品 3025 款。前十大银行发行理财产品 1645 款,占总发行量 54.38%。国有控股银行市场占

4、比上升至33.26%,占据市场主要份额。102 家银行共计 3580 款理财产品到期,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已公布收益率的产品 1569 款,有六款产品实际收益率超预期,一款产品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其他公布实际收益的产品均符合预期。 银行“钱荒”直接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陡然升高。6 月末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创新高:几乎没有收益率为 5%以下的理财产品。从月初的4%,到月中的 5%,再到月末的 6%、7%甚至 9%,整个 6 月,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呈节节攀升态势。短期信贷的快速扩张、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等因素导致银行流动性紧张是首要原因,银行迫切需要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3(二)银行

5、理财业务暴露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但其风险管理和监管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以高收益著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囊括了收益率最高理财产品的前列。2011 年,实际收益率排名前十的理财产品中,实际年收益率在 12%至 16%之间的就大部分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然而,理财产品收益最低的,往往也是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有些产品最终出现零收益率甚至是负收益率的状况。因此,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在为投资者提供丰富投资工具,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也蕴藏着潜在风险,如部分银行避谈产品风险、隐瞒实际收益、夸大预期收益、误导销售、错误销售等情形。 三、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

6、银行理财中,商业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已不是新问题,在产品的设计、营销、操作的各环节,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利益不对称成为理财产品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误导 理财产品销售时,不加以解释和注明的用词和术语容易误导消费者。投资者认为,预期收益率高则将来到期收益就高,但预期收益率无法预测将来。一些寿险公司将万能险包装成“理财产品”将结算利率说成“预期年化收益率” ,只承诺最低保证利率,却在销售中宣传投资收益稳定。但根据保监会 2009 年颁布实施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万能险以任何形式公开推广时,只能承诺最低保证利率(一般为2.5%) ,超过保证利率以上的部分,

7、必须以醒目字体提示为“不确定” 。4另外,在产品名称上也存在误导,一些产品起名“稳富” “稳盈利” “心安利得” “保利”等字眼,但却并不保本,或是仅仅达到同期利率水平。 (二)风险披露不到位 理财产品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和较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特点来吸引投资者。但理财产品不是储蓄,不能保证收益。很多产品在说明书中已指明,风险暴露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而银行仅仅是代理方。在有一些期权结构的理财产品中,银行也说明风险大的期权结构由投资者独自承担。但在购买时,销售人员很少详细告知风险,一般仅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而已。具体条款和风险揭示只能在柜台签合同时看到,投资者通常是草率签字,当财富

8、遭受重大损失时,才知道承担的风险。 (三)收益分配模糊 投资被投向实业还是短期贷款多数投资者不得而知, ,经理是否将实现的全部收益交给投资者,还是在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时,只付给投资者预期收益。另外,银行在销售、管理理财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包括:网点营销的成本,银行投资人的管理成本,理财产品独立托管成本等。但由于监管部门没有具体规定银行理财收费标准,在不同银行对理财收费存在差异,一般在 0.5%3.3%之间,且弹性很大。由于收费不透明,投资者利益可能受到侵害。 四、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一)信息披露不足 2013 年 3 月 25 日银监会发布“八号文”对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风险5拨备、信息披露

9、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规范银行理财业务起到不可小觑的影响。然而信息披露问题依然缺少差异化和细致化。到期收益率,认购规模等数据非常难以观测,只在一些网上银行客户端内能找到,银行一般只在购买前公布预期收益,到期时并不公布实际收益率。预期与到期的偏差,只有银行内部、监管机构以及购买者知道。没有这些信息,投资者难以对理财产品的表现进行评估。 (二)银行的盈利动机 商业银行同样以盈利为目的。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巨大收益,信息披露少银行宣传成本低,可以通过销售不利于投资者的理财产品实现更高盈利。因此,银行期望为实现最高收益而希望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延续。(三)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 银行理财涉及许多金融专业知识,投

10、资者中大多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高效理智的做出投资选择,容易受到欺骗和蛊惑。大多仅仅通过宣传资料的字面意思的直观理解做出决策,对合同的细节和风险的承担很难有清晰的认识。 (四)投资者维权意识薄弱 信息的壁垒让银行理财经理可以在更大范围对资金进行操控,而不被发现。在满足投资者基本收益需求的前提下,财经理可能会大胆侵犯投资者利益而为自身谋取更多利益。投资者往往基于对银行的信任,不会计算准确的实际收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也没有意识,这使得理财经理在幕后有更多操控的空间。 (五)投资者的“搭便车”心理 6投资者在利益受到侵犯或是发现银行的不规范的操作时,由于监管举报的成本更能远高于相对于自己的获益,

11、大家都希望他人能够站出来,规范行业操作,而自己享受“搭便车”带来的“渔翁之利” 。当投资者都有这种心理时,就不会有人愿意做“领头羊”了。 (六)信息收集的成本高昂 理财产品投资者即使具备一定专业理财知识依然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而在搜寻过程中要付出大量包括人力、物理、财力以及时间在内的成本。很多理财产品的具体信息高度保密,想清楚了解各银行实际的运作能力、理财经理的业务能力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理智的投资者会失去收集信息的动机,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加重。 (七)信息优势方对信息的保护 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理财市场,拥有更多信息的人利用其他投资者不能发现的投资机会,在恰当时机实现高额利益,而信息的外露将

12、加剧优势投资项目的竞争,削弱信息优势方的利益。因此,信息优势方会尽可能的保护或隐藏拥有的信息,甚至向他人提供虚假信息,诱导欺骗其他投资者。 五、政策建议 银行理财虽然热度不减,但依然是处于发展和成长阶段,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暴露出很多问题。为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成长和投资者的权益,监管部门应提供立法保证、规范行业操作、加强信息披露、控制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构建高效透明、成熟规范的理财环境。 (一)加强信息披露 7银行应公布全部流通停售后的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实际认购规模等必要数据,并及时更新于网站及柜台公告栏,自觉接受投资者的监督与考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确保时效性,方便投资者作为参考。

13、 (二)加强立法建设 先关管理措施的出台必须伴随一定的奖惩措施。对表现优异的银行进行通报表扬和嘉奖,对表现较差的银行进行通报和惩罚,形成良好的行业氛围。明确当银行出现违规或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处理办法才能让投资者信赖。因此,银行理财业急需一套细致明确的立法规范其行为。 (三)加强监管力度 定期对银行信息披露情况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的检查,能够规范银行理财的行为。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限、方法进行明确的规范,并保证投资者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渠道快速了解,实现对银行的激励机制是当前需要进一步改善的。 (四)规范银行理财操作 明确银行理财资金科投资的领域、客户购买前风险揭示的程度、银行理财中承担的业务。在保证银行理财业务不是生机的前提下,减少模棱两可、标准不一的宣传语言,统一术语,保证投资者清醒认识理财中风险。 (五)提高投资者的理财素养 应要求银行对将购买产品的客户进行规范合理的合理的风险揭示和必要知识教育。提高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性质和风险额认识,理智投资。 参考文献: 81俞靓.银监会认为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不足.中国证券报,2008 ;4 ;16 2廖旗平.关于商业银行与投资者理财利益不对称问题探讨.农村金融研究,2010 3林志华.规范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机理与路径分析.甘肃金融,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