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企业家应有公平正义精神有社会理想的企业家如果深刻体悟到了公平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职业生命的根本价值,他们随后也就会把企业经营当作公平正义的事业而投身其中。 前几年,百龙集团总裁孙寅贵先生写了一本自揭疮疤的书,叫做公平定律 。在这本书中,他以自己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徘徊二十年经营企业的切身经历现身说法,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企业家呼唤公平。他写道:“很多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无不是利用了社会资源才得以发达的,而社会资源是公众的,富人其实无意识地占用了公众的资源,所以作为富人必须懂得回报社会。 ” 实际上,公平不仅仅是社会对企业家的外在道德要求。如果经营企业被企业家当作追求的长久事业,而不是急功
2、近利求得短期暴富的平台,那么公平就是经营之道,就是企业家成就生命辉煌、实现人生价值之道。无数事例表明,企业家能否坚守公平正义,关系着企业生命,关系着企业家的职业命运和职业价值。同仁堂的先人们,或许是畏于巍巍皇权,而留下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信条,并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为警戒,但它确实抓住了公平这一企业经营的正义和精髓,因而造就了 330 余年的辉煌基业。同仁堂的后人们,正是继承了这种正义的精神,并将其延伸为“四个善待” ,即善待社会、善待员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才使同仁堂蒸蒸日上。与2此相反,古今有数不清依仗权势、欺世暴富的企业和所谓的企业家如流星般
3、倏然灭迹,有的甚至赔上身家性命,其盛衰只在弹指一挥间。 有社会理想的企业家如果深刻体悟到了公平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职业生命的根本价值,他们随后也就会把企业经营当作公平正义的事业而投身其中。 首先,他们会为构建公平的社会商业制度而奋斗。优秀的企业家会深刻地认识到,公平的商业制度体系,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优秀企业发展的保障。它不但能给社会提供商品交易和创业机会的公平保障,而且还会为企业的合理合法经营提供一套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机制,进而创造出一个个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公平的商业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政府的主导,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优秀企
4、业家作为社会商业制度的主要建设者和践行者,在时代呼唤下,会以推动公平正义为使命,以极大的热忱呼吁和推动社会商业制度的变革,并善于利用公平的社会商业制度来发展自己。同时,会以执着的契约精神,把公平原则贯彻到自己企业的制度建设当中,以保障员工、企业和自身的价值共同发展,成为践行社会商业制度的社会楷模。 其次,他们会建设和完善公正的企业制度。怀抱公平正义理想的企业家,不是不追求利润的空想家,而是义中取利的实干家,并且会通过建设和完善自己企业的公正制度,切切实实把公平正义精神落到企业目标上和经营管理的实处,以保障员工幸福、企业发展。企业家们深知,员工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实
5、际待遇3(包括薪酬、晋升、荣誉等)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当员工对自己的待遇作纵向或横向的比较认为收支比率相等时,便会感到受到公平对待,因而心理平衡,心情舒畅。相反,当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时,往往会产生怨恨情绪、挫折感、义愤感、仇恨心理、破坏心理,甚至发生极端的自毁行为。这些消极后果,绝不是追求公平的企业家所愿看到的。这些现象一旦发生或稍有苗头,他们便会内心不安,深刻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并马上采取行动,着力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公正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营造公平的企业制度环境,保证员工的平等发展权利。 最后,他们会把公平追求和自己的生命融
6、为一体。对公平正义更高层次的追求,是对利益计算的超越,是对大爱和善的慷慨播撒,是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和道德实践。余秋雨先生在新作何谓文化中,举了一个美国企业家贝林先生的例子谈文化的终极目标问题,这里暂且拿来一用。贝林先生原先为自己的企业经营定下的文化目标是“展现个性的成功” 。其中,又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追求“多” ,即利润多,产业多;第二阶段,追求“好” ,即质量、品牌都达到国际一流;第三阶段,追求“独” ,即一切都独一无二,不可重复。他说:“当这三个阶段全都走完之后,我还不到六十岁。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聊,甚至觉得连活着都没有意义了。 ”直到 2001 年 3 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
7、亚洲某地将一把轮椅推到一个六岁的残障女孩前,女孩快速学会运用后两眼发出的生命光辉,这个场景把他的生命也照亮了。几年后,在非洲,一个津巴布韦青年背着一位完全不认识的残障老妇人,用几天时间穿过沙4漠来向贝林先生领轮椅。贝林先生看着这个青年独自向沙漠深处走回去的背影想:“我一直以为有钱才能做慈善。他让我明白,我这一生把梯子搁错了墙,爬到顶上才发现搁错了。 ” 余秋雨先生从文化的角度对贝林先生进行了评价:这是一位六十岁之后才找到了文化的最终目标的大企业家,他明白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在这里,可以从我们论题的角度修改一下余秋雨先生的评价:这是一位真正找到了企业最终目标的大企业家,他明白了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以企业为手段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是以企业为手段追求更高境界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