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强化石油企业女职工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一、强化石油企业女职工素质的重要性 第一,适应新时期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油气田生产建设中,广大女职工作为主力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和知识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只有智能和高效的劳动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女职工也应该积极顺应这一潮流,勇敢面对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自身“半边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油气田建设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力。而企业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给予女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以高度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女职工整体素质的显著提升,将一支具备现代科学技术、劳动技能高、素质高的女职工队伍造就出来。在石油企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中
2、,高素质的女职工队伍将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提高生存、竞争和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在油气田生产建设中,广大女职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女职工素质高低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女职工自身的就业能力、家庭地位等切身利益也受到自身素质高低的极大影响。尤其是现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女职工的知识储备、创新能力等更加深入地影响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素质越高,就意味着实力越强、竞争力越大、发展力越高。广大女职工要想使自身的生存权、竞争权及发展权更为完备,在油气田生产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随着油气田的不2断向前发展而不断进步,就必须使自己具备较高的素质。 第三,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3、的根本保证。 石油企业要想顺利向前推进改革,获得巨大发展,就必须给予女职工合法权益以充分的尊重、维护和保障,将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持企业的工作大局。因此,石油企业只有对女职工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其适应时代要求,努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显著提升,对女职工的精神文化及发展权等进行切实的维护,最大限度地重视女职工素质的提升,才能从一开始就在较高层次上维护女职工的权益,从而使女职工素质和权益有机融合起来,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石油企业女职工素质的措施 第一,创建学习型女职工组织。 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理念应该深入到石油企业广大女职工的内心,在“巾帼建
4、功”主线的指导下,积极将“学习型女工组织”创建起来,同时努力将全员学习、共享互动的氛围营造出来。在学习内容上,将提升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促进女职工品行的显著提升和知识的不断扩充和更新,并对其技能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强化,对其创新精神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在学习方式上,将就业培训网络构筑出来,促进技能培训体系的有效形成,运用互动式的教育方法使女职工通过学习不断增加知识、提升能力;在学习手段上,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读书自学、技术练兵等,将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机会提供给广大女职工,使她们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为她们竞争上岗和转岗3再就业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5、和机制。 第二,加快女职工参政步伐。 石油企业应该切实加快女职工参政的步伐,促进其整体维权水平的显著提升。从政策上维护。社会各部门应该给予政策以充分的重视,将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将广大女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保证民主参与、监督等渠道的畅通,在企业中将更多的权利争取给女职工。在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保证女职工有参与决策的权利,用政策对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从组织上维护。女职工组织负责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在企业制定和实施改革发展的决策和方案的过程中,女职工组织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对有关部门保护女职工特殊权益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协助和监督,从而使女职
6、工的公正、平等、合法权利得到切实的保证;从法律上维护。女职工应该在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中融入维权工作,拿起法律武器使自身的经济权益、民主权利等得到切实的保障,用于抗争一切歧视、侮辱女职工的行为,在法律的保护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终促进维权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三,积极培养选拔女职工。 石油企业应该将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给女职工,对女职工进行有效的培养和积极的选拔。积极培养选用。精心开展一系列活动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女职工选拔出来,然后依据她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有针对性的培养规划制定出来,对她们进行重点的培训和扶持;关键岗位锻炼。如果一些女职工有发展潜力,则可以将其挂职下派4到基层,让她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不同的锻炼,从而促进她们综合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将公平宽松的外部环境创造出来。在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中纳入高素质女职工的培养选拔工作,从而将女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并调动起来。如果一些女职工符合条件,企业则大胆培养、优先提拔。 总之,石油企业女职工的素质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服务水平,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意识到女职工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各项措施强化女职工素质,显著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矿区服务事业部党群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