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理论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6005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理论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理论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理论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理论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理论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理论分析摘 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效率型经济。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实行了市场经济模式,并取得相应的繁荣和发展。我国自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在于把过去单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中存在哪些“效率因子”?本文着重从微观上的帕累托效率和宏观上经济增长模型索罗模型来探讨国民经济发展效率方面问题。 关键词 帕累托最优状态 埃奇沃斯盒装图 索罗模型 稳态 每个人都在力图运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

2、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年。 一国市场经济微观目标着重考虑在经济总量既定的前提之下的企业发展和理性人利益最大化问题。市场经济宏观目标主要考虑社会经济总量,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从某种意义上,二者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两个不同的方面对经济状态进行评价。资源配置在于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我们用效率来表示资源配置的状态。那么怎样的资源配置才是最好2的?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讲,当一国资源配置达到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时其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到了极

3、致。帕累托最优指的是如果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情况变好,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会变坏。把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看作最优,是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办法能使之变得更好一些。然而现实生活中,帕累托最优只是一种理想模式,往往我们追求的是帕累托改进。 一条溪流之水终年不断,外来至此的人从溪流中取点水饮用,我们从正常供水的角度看对附近居民并无任何影响,但是,这种外来人员的取水饮用就是帕累托改进。其经济学定义是如果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通过一定的调整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就可以肯定,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的状态。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称为帕累托改进。实现一个国

4、家的民富,关键一点在于社会财富从何而来,也就是得实现“国富” ,没有一国之强大,哪有国民之富裕,这如同没有国哪有家一样。而国家的富裕在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环节是否充分发挥作用。那生产来说吧,例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相关产业生产发展如下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亿元 年 份 国 民 国内生产 人均国内 总收入 总 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 工 业 建筑业 (元) 2001 108068.2 109655.2 15781.27 49512.29 43580.62 5931.675 344361.61 8621.

5、706 2002 119095.7 120332.7 16537.02 53896.77 47431.31 6465.46 49898.9 9398.054 2003 134977 135822.8 17381.72 62436.31 54945.53 7490.785 56004.73 10541.97 2004 159453.6 159878.3 21412.73 73904.31 65210.03 8694.283 64561.29 12335.58 2005 183617.4 184937.4 22420 87598.09 77230.78 10367.31 74919.28 1418

6、5.36 2006 215904.4 216314.4 24040 103719.5 91310.94 12408.61 88554.88 16499.7 2007 266422 265810.3 28627 125831.4 110534.9 15296.48 111351.9 20169.46 2008 316030.3 314045.4 33702 149003.4 130260.2 18743.2 131340 23707.71 2009 340320 340902.8 35226 157638.8 135239.9 22398.83 148038 25607.53 2010 3997

7、59.5 401512.8 40533.6 187383.2 160722.2 26660.98 173596 30015.05 2011 472115 472881.6 47486.21 220412.8 188470.2 31942.66 204982.5 35181.24 通过上述数据和图表,我们可以得知,从 2001 年到 2011 年我国国4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具体表现在三大产业生产绝对值逐年上升。从相对指标来看,第一产业比重大致是逐年下滑的,第二、第三产业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仍处在低水位,这也反映出我国在科技服务等新兴行业与发达国家存

8、在着差异,第二产业中,工业和建筑业上升迅猛,尤其在 2007 年后资本存量快速发展,这也反映出,2007 年后,我国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膨胀的现象。各行各业经济发展自有它自身的承受力度,那么怎样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率的?有道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判断一国生产状况,我们可以从消费中得出一些端倪,生产体现在供给上,消费则突出国民需求,供求均衡是我们所追寻的理想目标。 怎样达到效率均衡呢?下图是一个埃奇沃斯方框图,图中 A、B 分别表示两位消费者消费 X、Y 两种商品,并画出其相对应的无差异曲线。图中两条横轴表示 A、B 消费 X 的数量,两条纵轴表示 A、B 消费 Y 的数量。凸向原

9、点 OA 的实曲线 IA、IIA、IIIB 等为消费者 A 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OB 的虚曲线 IB、IIB、IIIB 等是消费者 B 的无差异曲线。A、B 两人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 P1、P2、P3。我们把所有这些切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就可得到契约曲线 CC。A、B 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因此 CC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的交换。在契约曲线外的 D 点可看出 A、B 两人的边际替代率不同,从而不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由 D 点沿着虚曲线向 P3 移动的过程是不断进行帕累托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商

10、品在 A、B 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少5A(或 B)的效用的情况下,提高 B(或 A)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 IB进行,则到达 P3 点时没有改变 B 的效用,但 A 的效用从 IIA 水平提高到IIIA;如果着 IIA 进行是同样的道理。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都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 埃奇沃斯方框图 同理,我们从生产有关方面也可得出其生产的契约曲线,原理基本同上。从国民经济微观角度,到达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需要满足 3 个条件: 生产条件最优:MRTSx=MRTSy(两者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消费条件最优:MRSx=MRSy(两者边际替代率相等) 生产与消费条件最

11、优:MRSxy=MRTxy(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那么,从宏观角度,我们又如何从国家经济总体实力看其效率呢?我们知道,西方国家能进行工业革命离不开资本的积累,按照马克思来说,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一国生产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时我们需要从资本积累角度看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引入索罗模型中“稳态”的思想,如下图所示,纵轴 Y 表示一国总产出,横轴 K 表示一国资本投入。 d=n+g 索罗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 1.生产出来的是一种产品,且用于消费和交换。 2.产出是一种资本折旧后的净产出,即该模型考虑资本折旧。 63.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关系式。 4.假定两种生产要素(

12、劳动力和资本)按其边际实物生产力付酬。 5.价格和工资是可变的。 6.劳动力市场是充分就业状态的。 7.劳动力与资本可以相互替代。 8.存在着技术进步。 通过这些条件,索洛建立的模型向人们显示出:在技术系熟可变的情况下,人均资本量具有随时间推移而向均衡状态的人均资本量自行调整的倾向(图一,k1 与 k2 逐渐趋向 ko) ,即,当人均资本量大于其均衡状态时(k2) ,人均资本量会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即资本的增加就会比劳动力的增加慢得多;反之,亦然。索洛是人均资本量入手集中分析均衡(即稳定状态)增长路径的。 索罗模型中变量 外生变量: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 内生变量:投资 那么从上述公式中

13、,我们可以命: k=sf(k)-(+ n+g)* k 当k=0 时,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 索罗模型的稳态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很好证明。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日本,大部分资本存量都被战火摧毁,人均资本存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这些国家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迅速实现工业化,重新从为世界经济强国。还有,改革开放前,我国刚刚从十年文革7浩劫中走出来,国民经济发展百废待兴,经历 30 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这是因为我国和上述国家有着较高的隐形资本(如人力资本,主要指我国)和产出稳态水平(德国和日本) 。战争和意识形态革命只是摧毁部分资本存量,但没有摧毁资本和产出

14、机制,借助国家政策的红利打开其枷锁,其内生的经济发展惊人地爆发出来。另一个相反的例子如菲律宾,早在 50、60 年代其经济实力甚至比韩国还强,后期大举引进外资,但是由于其负债过重外加上腐败严重和政局动荡,使得其经济发展十分滞后,这些也只是表面原因,究其根本还是菲律宾原来就这有较低的资本和产出稳态水平,单纯地引进外资只是暂时增加资本存量,并没有相应地提高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所以,综上所述,如果没有对资本和产出的形成机制做出根本性地变革,外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可持久的。 追求效率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邓小平曾说过,发展就是硬道理,发展离不开效率,追求更好的发展需要我们对效率不断地理解和变革,微观上我们力求市场不断地帕累托改进实现均衡,宏观上在现有资本存量情况下去实现经济增长稳态,减少效率中阻碍其提高的因素,从而实现更高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Microeconomics.Robert S.Pindyck. 2蒋洪.公共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华尔街中文报. 4文中相关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官网8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