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可行性研究【摘要】碳金融市场是一种新兴能源交易市场,它将环境保护理念和经济发展协调起来,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金融市场。本分分析了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的优势与机会,以及存在的劣势与面临的威胁,证实在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是可行的。 【关键词】碳金融市场节能减排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低碳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日益被人们重视,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金融产品也相继出现。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配额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其所具有的减排成本低、减排效果明显的特点逐渐获得人们认可,成为未来国际碳市场发展的主流。随着我国
2、经济社会发展,碳排放量不断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那么在我国建立碳金融市场是否可行,或者我国构建碳金融市场具备怎样的优劣势,又会遇到怎样的机遇与威胁呢? 一、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的优势与机会 (一)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优势 1.具备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碳金融市场是新生事物,发展阻力大,发展基础还十分脆弱,需要一国政策的积极支持,才有希望继续获得发展。碳交易是碳金融市场的基础,而碳交易中的跨国交易需要排放权的卖方所属国具有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较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体系2等,同理,买方也要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体系等条件,这样才能保证交易的顺利开展。否则将大大增
3、加跨国交易中的政策风险,加上交易程序复杂、周期较长、认证繁琐等,更增加了交易的潜在风险。此外,碳交易的实质是获取经济发展的空间,没有经济发展的要求,碳金融市场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确立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方式方法和路径,包括稳步构建碳金融市场。综上所述,我国具备碳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的稳定政治和经济发展环境。 2.国家碳减排资源充足。中国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目前,全球的碳减排总量中,中国约占百分之三十,位居
4、全球第二位。 京都议定书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未承担节能减排义务。在此规定之下,我国境内减排的所有温室气体量,均可通过一定的情节发展机制转化为商品,有价卖给其他发达国家。2009年 11 月 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40%到 50%,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努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必将有大批项目可被开发。我国碳交易及其衍生的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碳交易前景广阔。根据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我国碳交易市场前景诱人。 3第一,从 2
5、010 年世界银行报告来看,在 2008 年到 2009 年连续五个季度中,有四个季度的核证减排需求量大于输出量,可见在核证减排还存在很大的供需缺口,供需不平衡,这也说明清洁减排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从降低落后产能来看,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益水平,国家一直致力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根据工信部 2011 年统计报告, “十一五”期间,我国共淘汰落后炼钢产能共 7200万吨、炼铁产能共 1.2 亿吨、水泥产能共 3.7 亿吨,关闭火电机组7682.5 万千瓦,同时在传统的高污染行业如造纸、纺织、印染、橡胶、化工等的关停工作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这些落后产能不只能源耗用
6、量大,且排放碳指数较高。淘汰落后产能也意味着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潜在供应量将大幅增加。 第三,从可再生能源方面来看,依据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我国要争取在 2020 年将可再生能源消费水平提高到 16%。可再生能源水平的提高,就意味着节能减排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水平落后、企业创新不足,所以我国的平均 GDP 能源消耗量较高,跟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很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多。但是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能源消耗也越来越少。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可见我国将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7、空间当然是非常广阔的。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面临的机会 4根据日本 AIM 经济模型测算,在日本境内减少 1 吨二氧化碳的边际成本为 234 美元,美国为 153 美元,经合组织中的欧洲国家为 198 美元。日本要实现在 1990 年基础上降低 6%温室气体的目标时,需要损失掉 GDP的 0.25%。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的平均损失才几个美元到几十美元。对于同样是发展中的我国来说,要进行清洁减排项目,可以降低到每吨碳 20 美元的成本。所以,从节能减排的成本来看,中国大规模发展碳交易市场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从世界银行统计结果来看,全球温室气体交易量高达 713 亿吨,其中发达国家要在
8、 2012 年前要实现 50亿吨的减排量。我国目前碳金融市场成交量已达到 30 亿吨,占总减排目标的六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以及发达国家减排量的需求,使得发达国家企业积极进入中国,来寻求温室气体减排合作项目。这将为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中国在全球的碳交易市场上卖出的核证减排量已经超出全球交易额的三成,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产生了约 3000 亿元的投融资产物,这些都给中国金融机构新契机。 二、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劣势与面临的威胁 (一)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劣势 1.相关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支持不给力。在碳金
9、融市场监管方面,银监会没有明确的相关业务和清洁减排的工作指导意见参考,也没有相关的碳银行政策实施办法,专门的组织监管机构口径也不一致。法律方面,碳金融交易的相关法律不够细致,太粗。比如对节能环保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的能源法 ,缺陷就是实施细节不到到位,没5有讲清楚,太笼统。政府政策方面,虽然中央及省级财政有专门的节能减排资金设置,用来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产品推广、节能实施、信息保障等服务,但是对于企业来讲,需求更多的是节能技术、产品的相关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2.交易规则、交易机制不完备。目前,我国的清洁减排项目交易参考规则主要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在二级市场上节能减排的交易参考的则是
10、普通法律,配额市场和自愿市场的交易更是无法可循,大多都是各个交易所根据自己情况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所以,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上,没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细致的交易规则及法律参考。交易机制的缺失直接阻碍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 3.交易平台规模小太分散。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排放权交易平台,这导致交易平台分散,不统一,并且这些交易平台由于交易量有限,大多规模小,所以平均而言,耗费成本较大,浪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较多,这些对于碳交易市场的整体壮大都很不利。同时,市场分散也会导致管理混乱,不易于统一监管,所以容易诱发各类交易风险。所以,要发展壮大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就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平台。
11、只有把碳金融市场统一起来,才可以实现资源的整体利用,才能不断完善环境资源的交易机制,也才能实现产品的不断创新实践,并且可以尽可能的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使得碳金融市场整体发展壮大,发挥最大的效用,进步掌握碳金融交易的国际主宰权。 4.资金不足,投资渠道有限,专业中介缺乏。虽然能源法里规定: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节能6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也给予了比较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但是碳金融交易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政府的资金支持明显是不够的。而且政府在企业投入的活动资金,很多没有落到实处,这使得部分企业仍然面临
12、资金困难的窘境,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并且,我国企业的投资融资渠道有限,这也使得企业的碳金融交易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再者,虽然我国很多清洁项目可以获得国外碳基金的支持,但是由于水土不服,所以并不能满足我国企业的交易需求。目前,我国已经在碳基金的设立方面致力于建设适合自己的,有本土特色的基金,但仍然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不能满足企业大量需求,在这方面,我国仍需做出很大的努力。在中介方面,中介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交易资金支持、咨询、调配等服务,但是目前依然缺乏专业的碳金融中介,企业的服务需求空间还是很大,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面临的威胁
13、目前国际上的碳交易买方大多到欧洲碳排放交易市场或者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交易,或者直接找中国卖方进行交易。中国虽然是国际最大的碳交易卖方,但是碳交易市场仍然由发达国家主导,中国的碳交易没有定价权,对碳交易价格就没有话语权。国外买方以较低的价格从我国收购大量的碳排放权指标,进入二级市场买卖,获得丰厚的利润,我国卖方的交易价格常远偏离其产品的真实价值。目前国内碳交易机构还仅限于节能环保技术的转让交易,距真正意义上碳交易所还有一定距离。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建设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印度。国外金7融机构对碳金融业务的利润空间、运作模式、风险管理、操作方法及项目开发、审批等的相关经验,碳金融业务的组织
14、机构和专业人才也比我国多。相比之下,这也严重制约了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此外交易本身存在的政策风险跟市场风险同样给我国的碳金融发展造成威胁。在不久将来达成的新的减排协议中,中国可能会承担强制的减排任务。近几年,中国的节能减排项目增长迅速,核证减排量也就跟着多起来,但是国际对核证减排量的需求相比前几年来却在下降,很有可能导致市场上价格的恶性竞争,二级市场的排放权交易价格也会随着变化,这也会给我国刚起步的碳金融市场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总结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碳金融已成为各国战略角逐的新领地,我国大力拓展碳金融业务,进行金融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从总体看,本文认为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面临的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大于威胁,具备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基础和环境。因此,在我国建立碳金融市场完全可行。当然我国目前发展碳金融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面对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我国必须要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市场体系。 作者简介:毛春梅(1984-) ,女,汉族,山东潍坊人,任职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