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简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6195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简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简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简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简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简析【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但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公平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软化消解此问题的具体措施。这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宏观角度看纵向数据对比:2005 年我国 GDP 超过法国和英国,07 年超过德国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也在快速增长,08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781 元,农村居民人均

2、纯收入 4761 元,分别比 1978 年翻了45.9 倍和 35.6 倍,但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也突显出来。1983年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为 1.70,06 年这一数字变为 3.28,如果把医疗、教育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或高达六倍。并且 02 年以来城乡收入比始终在 3 以上且呈现逐步攀升趋势。说明我国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已严重阻碍我国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社会上体现为城乡分治、经济上体现为投资体制上的城市偏斜、政治上体现为城乡居民谁会政治地位的不平等。由此导致的城乡发展不平等严重破坏了我国社会公平

3、秩序,具体2表现在城乡居民社会政治权利、收入不平等;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不平等和城乡社会发展不平等。 问题的成因在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刚性。所谓结构刚性是指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呈现“凝固化”的特点。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业化转移速度慢且严重滞后于产值的结构转化速度,最终导致城乡差距难以缩减的恶果。其成因主要有: 一是就业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转换。数据表明,从 1978 年至今我国三大产业产值都不断增长,但涨幅却有明显差距。第一产业的产值贡献翻了 39 倍,第二产业翻了 107 倍,第三产业翻了 198 倍。而反观我国当前就业结构,根据同期统计年鉴数据,2010 年底我国共有就业人口 7610

4、5 万,其中第一产业占 36.7%,第三产业仅占 34.6%。也就是说36.7%的人口从事着仅占国内生产总值 10%左右比例的产业。这一反差说明我国就业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转换。 二是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根据 1978 年至今第三产业的增加指数变化,虽然我国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发展的速度相对于国际还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经济一般由三大产业协同带动发展,而我国还处于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低效率模式中。劳动力需求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农业劳动力的非农业化。 三是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而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

5、居民呈现出人数基本均等的现状。数据表明 1900 年全世界的城市化率仅为 15%,到 2000 年这一比率达到 48%。而 2000 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 36.2%,严重滞后3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城市规模还不够大,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无法容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是限制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阻滞。我国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乡分割制度使劳动力流通十分不顺畅,不能形成完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是阻碍农业人口非农业化的最重要政策原因。 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寻找软化消解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刚性的方法。想真正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恶性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我国城市化水平,大

6、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充足的就业空间,才能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解决措施与建议: 第一,提升劳动力的自身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对劳动者的素质也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劳动力能否顺利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劳动力自身的综合素质。国家应加强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坚持“规范、公平、效率”的原则,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从根本上提升劳动力的水平。 第二,重视农业发展。为了实现产业均衡健康发展,我国必须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保证农业生产率的同步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农业技术改革的根源,也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国应大力发展

7、农业技术,促进我国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良性消解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针对现存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推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与平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提供充4足的就业空间,达到产业均衡健康发展的效果。 第四,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二三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大的就业容量和居住空间,才能真正改变现在劳动力“钟摆式”的不稳定流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与城市先进的生产要素结合,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我国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是限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本质性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消除无形壁垒,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军,代威.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2林刚.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问题. 3代述强.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探讨. 作者简介:蔡欣怡(1994-) ,女,汉族,四川省都江堰市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保险双语实验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