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翻译中的“隔”与“不隔”.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472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翻译中的“隔”与“不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红楼梦》翻译中的“隔”与“不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红楼梦》翻译中的“隔”与“不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红楼梦》翻译中的“隔”与“不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红楼梦》翻译中的“隔”与“不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红楼梦翻译中的“隔”与“不隔”在红楼梦的翻译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翻译家,如日本汉学家大高岩、饭冢郎、立间祥介、志村良治、武部利男、松枝茂夫、绪方一男,前苏联汉学家里弗京、缅希科夫,前捷克斯洛伐克汉学家奥克拉尔,德国汉学家弗兰茨库恩,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等等,对于一部中国的古典小说,从 1892 年, “东京才子”森槐南作为日本第一位红楼梦翻译者将红楼梦第一回楔子译成日文,到 1980 年,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完成了 80 回本红楼梦的翻译和出版工作,为什么会吸引如此多的外国汉学家来关注?德国汉学家弗兰茨库恩说:“红楼梦的内容是迷人的,它的人物描写是生气勃勃的和充分个性化的,它的故事背景是令

2、人难忘的。 ”我想这可以作为一条初步的注脚,至于大高岩被称为“红迷” ,松枝茂夫认为“红楼梦堪称中华民族的大杰作” ,更能得到“外邦之人管窥红楼梦 ”的一些启示。 关于翻译和研究红楼梦的外国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大师级的认知和思考”的当属大卫霍克思。且看他在红楼梦英译本引言中的话:“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中一部伟大的世俗小说,它叙述了百年望族贾家的盛衰。书中两位主角宝玉和黛玉活动的背景,是一幅用幽默、实际生活细节和优美诗词织成的绚丽的锦绣,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家庭生活的繁文缛节。此外,书中还常常暗示,人间以外存在着另一理想的王国。 ”大卫霍克思的理解如此独到且鞭辟入里,所以其英译本红楼梦至今在西方

3、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位是不无道理的。在这里,难以将大卫霍克思耗费十年的心血逐一通过译介学的理论和王国维“隔”与“不隔”的观点展现出来,姑且挂一漏万,仅从他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对书中人名的处理,稍作浅探。大卫霍克思在处理形形色色的红楼梦人物时,为了使英语读者理清故事中的人物,采用了四条“基本原则”:第一是将贾府里的主人名字全部冠上汉语拼音;第二是将丫鬟的名字译出相关的汉语意义;第三是将戏子的名字全部法语化;第四是将道士、和尚、尼姑的名字全部用拉丁文来表示。关于第一种处理,我国第一部红楼梦的英文全译本翻译家杨宪益先生也遵循的是这一条原则。关于第三种和第四种处理,因与本文少涉,故不作论述。在此,就

4、“将丫鬟的名字译出相关的汉语意义”做一下讨论,看看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由于红楼梦中丫鬟众多,丫鬟的名字众多,因此仅举袭人、晴雯、麝月为例,结合译介学的理论和王国维“隔”与“不隔”的观点,看一看大卫霍克思对于人名的翻译是传统的“信、达、雅” ,还是“创造性的叛逆” ;也如王国维人间词话:“问隔与不隔之别” 。 一、创造性的叛逆 从春秋时代的“译者,舌人也”到英国蒲伯被劝不作翻译再到清末民初林纾因翻译而羞恼,直至 20 世纪 60 年代,罗兰巴特宣称“作者已死” 。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译介的这样一条轨迹:翻译翻译性的创作创造性的叛逆。大卫霍克思就是这样一位翻译红楼梦的译者,并且是一位充满创造性的叛逆的

5、译者。所谓“创造性的叛逆”即是翻译文学对源语言文学的一种再创造行为。在这样一种再创造行为中,个性化翻译正体现了他“将丫鬟的名字译出相关的汉语意义”这一作为译者鲜明的个性特征,也由此体现出了红楼梦原书中“丫鬟的名字”与“译出相关的汉语意义”在美学思想层面的“隔”与“不隔”之别。 二、 “隔”与“不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 ,则隔矣。白石翠楼吟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 。并且

6、认为“池塘生春草” 、 “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可见,王国维主张文学作品应该“不隔” 。所谓“不隔” ,当是指语言清新平易,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自然真切之美,不见人工雕琢之痕。反之, “隔”则是指语言雕琢,用典深密,精工修饰而缺乏平淡自然之美。因为红楼梦中的很多丫鬟的名字都代表了曹雪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态度,那么大卫霍克思在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将丫鬟的名字译出相关的汉语意义” ,又从哪些方面作了“隔”与“不隔”的取舍? 三、似桂如兰花袭人 大卫霍克思将袭人译为“Aroma” 。Aroma,新英汉词典 (增补本)中解释为,其一芳香、香味,其二(艺术品的)风味、韵味。袭人从“花气袭人知昼暖

7、”中走来,大卫霍克思当是知其真意的,故而将“袭人”这一动宾短语独译为名词而非其他。 “芳香”:看似笼统,实则考究,因为集众丫鬟之香于一身而成其芳, “芳”乃是一种品行一种人格,如此堪配对人和气、处事稳重的袭人。由此观之,译袭人着眼“花气”便是“不隔” ,着眼“花气袭人”便是隔矣。正如袭人的判词所云“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桂”之芳香, “兰”之芳香,怎如“温柔和顺”之“芳香” 。亦如其画所写“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写满曹雪芹之悲叹,又必是“一簇鲜花”方可了心中挚爱之情。至于,大观园的十二个女戏子中芳官、蕊官、葵官、菂官俱有香名,然“Aroma”单属袭人,

8、其余再不可得。 四、霁月难逢真晴雯 大卫霍克思将晴雯译为“Skybright” 。Skybright,意为晴空。关于“晴雯”的“雯”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解释为“云形成的文采” 。三坟爻卦大象中有“日云赤县,月云素雯” 。 “Skybright”在意义上等于“a bright sky”,同时“bright”还有诸如“晶莹的” 、 “伶俐的”等意义,并不意味着“Skybright”这个译法的完美。在这里,大卫霍克思确实是做了简单化的处理,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他的一种“迫不得已”的误读。且看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既然“

9、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又哪来的“晴雯”?再看其画“既非人物,又非山水,不过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如此人物,如此山水,哪来的“晴雯”?由此观之,将“晴雯”译为“晴雯”便是隔矣,将“晴雯”译为“非晴雯”便是不隔。 五、冷月无声始麝月 大卫霍克思将麝月译为“Musk” 。Musk, 新英汉词典 (增补本)中解释为,其一麝香,其二麝香植物。由此看出, “麝月”之“月”这一义素缺失了,但是缺失自有缺失的妙处,一如“此时无声胜有声” 。且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除了“麝香” ,还泛指香气,如杜甫丁香诗:“晚堕兰麝中。 ”这便使人想起,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我们知道麝月的脾气秉性

10、与袭人相似,且是陪伴宝玉做完红楼一梦的最后一个人物,尤是袭人的影子。如此,袭人着一“芳香” ,麝月着一“香气” ,自是褒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散如“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何苦“波心荡,冷月无声” 。由此观之,译“麝”而眷香便是不隔,译“麝”而顾月便是隔矣。 六、结语 关于翻译,其实学界有的专家是不主张的,甚至有人认为文学作品是不能或者无法翻译的。即使是在翻译理论研究的早期,原文译文之间绝对的二元对立观念也认为“原文相对于翻译,是主人,是原创性的、自主的、建设的、阳刚的,而译文则是从属的、次要的、模仿的、破坏的、阴柔的” 。但是,一个国家文化进步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

11、世界著名典籍在该国有译本。并且,不管是在“通过交往实践从他者身上看到自我 ,并以自我为尺度去看待他者 ,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方面,还是在“促进文学、文化和文明共同体的形成”方面,或者是在“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翻译的作用都尤为重大。这促使我们重估翻译的价值,大卫霍克思在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对人名的处理正符合了本雅明提出的“译文标志着作品生命的延续,翻译点燃了作品永恒的生命和语言无休止更新的火焰” 。大卫霍克思的翻译有异于众多翻译家的创造性的叛逆,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在比较文学教程里的追问“决定译者采用某些翻译策略的原则是什么?翻译技巧是如何被用来服务于某种特定动机的?”至于上文提到的袭人、晴雯、麝月,不管是“隔”还是“不隔” ,不管是否尽善尽美或者是如曹雪芹原书那般字字珠玑,但是既然作为一种翻译,翻译即是另一种表达,表达当然存在不尽完美的地方,这也正如吉林大学吕明臣教授所说:“表达是提示,不一定是全部。 ”所以,关于红楼梦的译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探讨,关注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