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建设与实践摘要: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编制课程标准;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校企共同管理实践教学等有效形式,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经验成果,对高职冶金类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课程标准;评价方式;质量监控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主要面向冶金行业培养从事轧钢生产操作、设备维护及生产现场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适应钢铁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冶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为此
2、,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以示范建设为契机,在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编制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完善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 根据轧钢生产是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特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通过职业分析,针对轧钢生产各个典型岗位,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形成了“校内模拟生产”和“企业现场实践”交替组织、校企共同管理与评价的“校企轮换、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将职业素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贯穿始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职业、行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其具体做法是:一是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职业资格鉴定
3、工种,对应梳理其职业资格标准。二是征集合作企业相关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与现场实施的岗位职责。三是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轧钢企业岗位职责纳入课程标准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要求。四是调研轧钢企业钢材生产工艺、设备、技术标准,将其纳入专业课程的内容标准。例如,在课程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教学团队特别注重引进先进的国际标准,针对现代轧钢企业很多采用了意大利、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设备,在课程标准编制中,融入了意大利“达涅利”棒材连轧生产等国际标准,保证了教学内容能够及时跟进企业技术革新与进步。五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集中研讨的方式,编制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和体现轧钢先进技术、 “双标融和”的
4、课程标准 27 门。 通过校企合作编制“双标”融合的课程标准,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内容设计、教学实施、条件保障、资源设计、考评反馈等,提出具体要求和标准,为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案,实施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专业课程负责人和企业技术专家一起,按照轧钢生产流程,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学情和现有教学条件,进行了课程的整体与单元的教学设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走访现场,按照典型钢材生产流程校企,编写了具有适合高职教育、突出现场实践特色的校本教材。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制订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明
5、确的方向。 二、实施项目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针对本专业不能在校内建设生产性轧钢车间的特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了由型钢、棒线材、中厚板、热带钢、冷带钢五个模拟生产系统组成的模拟软件系统,形成了“e-轧钢厂”的教学特色。在教学组织中,按照生产流程划分教学项目,首先在校内“e-轧钢厂”熟悉轧钢工艺、掌握模拟操作过程,再到企业跟岗,提高实际生产操作技能。专业教学过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以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对学生考评方式的改革,着力改变以单纯的期末一考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现状:对于校内教学环节,根据课程特点,以典型钢材生产为主
6、线,按照理论知识考试、模拟实训计算机自动评价、现场操作考评与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校外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针对本专业学生提前签订就业合同,顶岗实习直接上岗的特点,进行了学生顶岗实习“准员工”考评的改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真实参与企业岗位的生产工作,而学生的顶岗实习最终成绩,则直接用企业对职工生产期间的产量、成材率、操作水平、劳动态度等指标进行考评。 本专业构建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吸收了顶岗实习企业人员参与,形成了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 ,共同评价学生学习质量,从而改变了以往总结性、结论性的评价方式,而更加注重过程的评价,同时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极
7、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企业化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 1、企业化管理的校内实训 针对本专业一些实际在线生产操作技能不可能在学校培养的现实情况,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采用与生产企业相同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在校内实训基地和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企业管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将校内外实训管理制度及技术文件与企业同步。 在校内实训基地的技术文件中,引进轧钢企业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设备维护维修规程“三大规程”蓝本,结合校内实训室具体情况,专兼职教师共同制订了一系列校内实训管理文件,其中包括场地
8、使用规定、实训人员管理规定、材料领用管理规定、生产性实训管理规定等保障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制度,完善和创新了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运行模式。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营造真实环境和职业氛围,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化管理,形成了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 2、 “准员工”式的顶岗实习 针对学生提前一年被企业批量预订的特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施职工化的顶岗实习。其具体做法是:签订就业协议,确定就业岗位,协商顶岗实习待遇、劳动保险等事宜。根据招聘企业生产的具体钢材品种、具体轧钢工艺与设备, “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按照企业新职工上岗程序规定,校企合作共同协商顶岗实习计划,将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准员
9、工”的岗前培训改革。由用人单位根据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指定师傅(一般由校友担任) ,一对一、手把手地进行岗位技能培养。按照“4 班 3 运转”工作制度进入正式顶岗实习阶段,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纳入带班师傅的日常班组管理,依照正式职工考勤办法,对出勤、纪律、安全等进行考评。完成半年顶岗实习总结,带班师傅给出实习鉴定。顶岗实习期间,专职教师则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专项理论知识、毕业设计(论文)要求,通过巡回指导、电话(网络)远程指导等方法完成。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态度等综合评定。以校友为主体的实践指导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手把手、一对一”地进行顶岗实习。 顶岗实
10、习期间,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带教师傅从教学和生产两个方面,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管理与考核。专任教师按照学院学生实习管理和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与管理;带教师傅按照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工作指导与管理;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共同管理、共同考核与评价,完善质量监控过程,强化了学生质量监控体系。 三、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专业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较高的毕业生质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专业赢得了良好的行业声誉: 1、由企业、行业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的课程标准融入了职业、行业标准,为各教学环节质量
11、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构建起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把握了明确的方向。 2、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全新的考核与评价体系,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教学过程充实,教学安排合理,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教学质量提高。 3、企业化的实训管理和准员工式的顶岗实习,实现了校企双方对教学过程的共同管理,校企共同完成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控,推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4、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和加强,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高职院校冶金类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2、: 1张扬,尹红,李孟辉.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 46-48. 2付达杰,何先应. 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成人教育.2010-01(276):25-26. 3董大奎主编.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4赵金玉.学校实战 2000 版 ISO9001 标准.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13、 major has developed curriculum standard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reformed the way of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manag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by school- enterprise. By these effectively forms,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experience and results can be supplied for the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which of the metallurgical colleges on higher vocational. Key word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urriculum standards; evaluation method; quality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