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应将产学研结合作为整合与优化教育资源、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机制。关键词:高职教育;精品课程;职业能力课程是构成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旨在建设以一流教师队伍与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
2、强的专业,而且面临着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行业大背景,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过硬的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从最基础的教育环节课程建设入手,向课程要质量、向课程要成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应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优化教育资源、推动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有效机制。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确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全力寻求教育与职业的结合点,所有的教育要素应指向就业、指向职业岗位。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不仅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精
3、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建设,强调完整性与系统性,应通过科学的规划与有效的载体,将更广泛的教育要素与教育资源整合起来,课程教学是这一体系的核心但不是唯一。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定位,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专业知识必需、够用,技能过硬为原则,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实习)与职业资格证书训练考核三个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要改变以往三个教学环节相对独立分割,理论教学单纯追求完整性、系统性,实践教学带有盲目性与随意性的局面,可以将专业课程整合为公共基础、专业通用、专业能力、专业实践与
4、专业拓展五大教学模块,将理论与技能、教学与实训、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明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内涵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上都有明显的区别,高职教育更强调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具备技术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不应按学科需求安排,而应根据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要求明显不同于其他行业。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从社会调查与酒店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摸清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了将服务
5、操作能力与酒店基层管理能力作为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在客房服务与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从核心能力入手,根据不同岗位(群)的工作需求将其分解为八个专项能力,即顾客本位意识下的接待能力,高度的工作自觉性,熟练的岗位操作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作为一名酒店督导应具备的管理能力与培训能力,并据此制定了职业能力分析表,然后由专家审定,确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突出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突出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以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为依据,我院进行了课程模块的改造与筛选,以期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系统功能的优
6、化,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结构比例合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互动的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可以支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改变了以往注重“硬技能” ,忽视“软技能” ,实训只停留在客房铺床、清洁卫生、餐厅摆台等少数简单的技能操作项目上的做法,形成了涵盖操作能力、接待能力、沟通能力、培训能力、表达能力、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体系。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相沟通的课程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着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其实质是使学校教学与职业岗位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 “双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推进的关键在于开
7、发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相沟通的“双证书”课程,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在前厅、客房、餐饮、调酒等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应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材选用上建立与国家职业标准接轨的技能测试系统。丰富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做、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酒店行业大量一线岗位从事的是技术操作与社会交往工作,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由于缺少真实的情境训练,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与职业(工作)技能强化受到许多制约,职业岗位需要的复合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因此,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教学要有浓厚的技术色彩。我院吸纳了国际通
8、用的酒店职业培训技术,根据“告诉你、做给你看、跟我学、检查”四个步骤的学习规律,建立了教学内容传授、实物与多媒体演示、系统训练与模拟操作以及项目测试与综合考核的“教、学、做、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渗透职业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例如,在客房服务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我院的做法是:努力开发岗位技能演示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具可视性、直观性与展示性;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饭店环境与工作特性有更直观的认识;采用讨
9、论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聘请业内人士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使学生了解最新的酒店管理信息;实训课采用小班制、分组制,保证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和时间,也保证了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小组项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完成大型作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沟通与协作能力;根据酒店行业重视外语能力的特点,开展双语教学,编写专业英语教学辅助资料,并将常用的专业英语内容纳入课程考试范畴;改革与创新考试办法,实行理论与技能“双达标”的课程考核;改变以往重理论考试轻技
10、能要求的做法,配套编写前厅、客房、餐厅考核指南与实训指导书 ,明确技能考核的内容与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大改革。我院的客房服务与管理精品课程网建成了包括课程介绍、师资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试题库、课后讨论等几大模块的互动型网络平台,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精品课程网还包含了大量的专业信息与多媒体教学素材,拓展了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 以产学研结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
11、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依据,高职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应全力贯彻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既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导向,也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高职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建立一套高质、高效的课程服务体系,其核心就是服务,服务标准与服务质量要由学生、企业与社会检验,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有效模式,产学研结合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依靠校办产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第二种是依靠校内的各种模拟实验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第三种是依托地方酒店企业,在优势互补、双方受益的原则下,采取校企合作的
12、办学模式,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从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看,第三种形式效果最好。产学研结合最大的特点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校企合作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为酒店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注入了适应市场发展的活力,通过选择与定位,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与国内、国际上的品牌酒店企业建立了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的合作基地网络,从而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法、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引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机制,以多种形式密切与行业的交流,共同探索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职教育实践中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深化,为课程建设注入了活力,丰富了精品课程的内涵
13、,扩展了精品课程的外延。我院在开展“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深入委托企业开展专项调研,与企业共同设计教学过程,制定相关教学文件,并根据酒店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操作规范与业务标准调整课程内容,实现了专业教学与社会资源的优势互补。我院还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组成联合教学团队,使学生在订单企业接受现场教学,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工学交替,进行顶岗能力的锻炼,增强了职业意识、培养了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提前融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充分落实了“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参考文献:1王平嶂.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5, (10).2周跃红.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研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 (13).3段光达.关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 (3).4董立民,吴柏玲,王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教育与职业,200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