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中基于主题设计旅游模式的运用探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827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中基于主题设计旅游模式的运用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中基于主题设计旅游模式的运用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中基于主题设计旅游模式的运用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中基于主题设计旅游模式的运用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中基于主题设计旅游模式的运用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中基于主题设计旅游模式的运用探析论文摘要:贵州有着丰富的村落文化景观。目前在旅游开发热潮中,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对贵州村落文化景观,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文化景观,还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景观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破坏了贵州村落文化景观的原真性。如何既达到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的目的,同时又能对村落文化景观得到有效利用,使游客能通过旅游的方式了解、感受真实的贵州村落文化景观,基于主题设计的旅游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本文提出针对贵州的实际情况,主题设计的旅游模式可以有体验型旅游、学习型和领悟型旅游。 论文关键词: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利用;贵州;旅游 村落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是农耕文明与自然共同塑造的人类历史记忆,具有区域地方性的标志,是自然与社会的历史沉淀。它是我们人类行为所创造的,并且包括人类自身行为在内的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村落文化景观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保护村落文化景观,可以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有效地促进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村落文化景观包括物质形态的景观,如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独特的村落布局以及自然环境等;还包括非物质形态的景观,如乡村民俗、名人诗文、民间艺术、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娱乐方式、节日活动、礼仪、信仰、习俗、道德、伦理等等。如何对村落文化景观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利用是

3、当前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本文拟从主题设计的旅游模式的角度来探讨对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的问题,希望能找到一条既可以保护村落文化景观,又能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双赢”之路。 一、传统旅游模式对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影响 贵州之所以村落文化景观丰富,保存状态相对较好,是由于原来贵州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近几年来,贵州对外大力宣扬“多彩贵州” ,贵州逐渐被省外乃至国外的人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许多人到贵州来旅游。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些旅游基本是传统的旅游模式,即观光式旅游,游客旅游过后,没有对该地的民俗、文化内涵有深刻理解,仅仅是浅层的接触而已。

4、这种旅游模式对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一)对物质形态的村落文化景观造成破坏 现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大量的游客涌入景区,过多的人口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修公路、建旅店、饭店,与村落中传统建筑物、村落布局的风格不统一。如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雷山县西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苗寨,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建筑群,俗称“千户苗寨” ,同时还有着众多的民族风俗。2008 年 9 月,贵州省每年一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旅游发展大会在西江千户苗寨召开。为了迎接这次旅游发展大会,政府共投资 3 亿元,完成了道路建设、主会场馆、苗族博物馆、

5、精品街建设、民族古街改造、观景台、河滨道民族特色改造等 20 多个重点项目,新建的房屋为砖瓦水泥结构,与村落中原有的木质结构的房屋风格极不统一。并且,为了修观景台,就让 10 多户住户搬了家。 (二)民族文化、风俗民俗被破坏 传统的村落文化景观,是在自己自足的农耕文化中,人们自发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真实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民俗。在传统旅游模式下,首先一些地方受城镇化冲击较大,外来经商人口较多,商业化气息浓厚,本地人口外迁的现象突出,本土文化消退速度较快;其次特色不明确,开发层次浅,各地千篇一律,大都仅仅是简单的民族歌舞表演,展示给游客的歌舞表演等内容强烈地具

6、有舞台表演的性质。原来只有在节日才有的歌舞,现在天天都在表演,而且一天表演好几场,完全脱离了百姓真实生活的场景,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商业演出。所出售的旅游商品也大都是一些身穿民族服饰的小人玩具,内容单调、重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旅游者不能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更将乡村沦为售卖纪念品的市场和娱乐的市场,同时还对居民延续树百年的生活方式造成破坏,使得村落文化景观的非物质文化内容的真实性极大丧失。 二、主体式旅游模式在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积极作用 观光式旅游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对村落文化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笔者认为,是由于我们对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的态度上,当前更多强调的是对村落文化景

7、观的利用,以此来创造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关系的认真思考。对于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来说,保护是手段,利用是目的,保护是为了更有效长远的利用,利用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利用。通过开发利用促使当地民众认识到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景观的价值,进而引发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提高当地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 应该说,目前贵州的乡村旅游非常红火,但是,当前的乡村旅游,游客以游览观光为主要目的,游客接触到的仅仅是贵州村落文化景观的浅层次的表象,虽然游客往往由强烈的视觉刺激而造成惊叹、奇异、等短暂的心理感受,但由于没有体会到村落文化景观的丰富的文化蕴涵,所以,旅游的重复率低,停留时间短,

8、发展后进不足。所以,为了做到贵州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应该开发出具有潜力,发展后进大的旅游模式,基于主题设计的乡村旅游线路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新兴旅游模式。 基于主题设计的旅游模式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它具有明确的主题和明显的文化色彩,针对性强,对文化内涵体验较深。这种旅游能满足游客求知、求新的欲望,使游客在旅游后由于专题性的深入学习与体验而获得长久、深刻的心灵震撼。这种旅游模式对贵州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首先,由于这是一种能展现各地自我特色的旅游,游客停留的时间长,因此旅游收入肯定比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多,可以为物质形态的村落文化景观的修缮、维护提供必要的资金;同时,由于当地居民

9、的收入提高,就不会有很多居民出外打工,造成空心村;另外,旅游项目不再是简单的、各地都一样的商业的民族歌舞表演,出售身穿民族服装的小人,而是当地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保留了村落文化景观的原真性。 三、基于主题设计的旅游模式在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中的具体运用 笔者认为,针对贵州的实际,可以根据各地的特色,设计以下一些主题的旅游线路模式: (一)体验式旅游 1、体验农耕文化:让游客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环境中体验古老农耕文化。可以为游客提供犁、耙、斗笠等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品,供人们体验乡土生活。同时,还可设置采用地方材料和地方民居形式的农舍。农舍有院子,设有鸡窝、羊圈等,游客可租养小动物,体验田园生活

10、。将农耕文化展示、农作物栽培、科普教育等容为一体,成为现代化农业文化基地。比如贵州自然条件适合栽培茶叶,贵州茶叶的质量在全国是富有盛名的,可以让游客亲自去采摘茶叶,烘焙茶叶,学习茶艺的知识,品尝茶叶的清香。 2、体验民俗文化:让游客在村寨中做一回居民,和原住民一样,过几天传统生活方式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随原住民学习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了解传统手工艺品的历史。 (二)学习型旅游:这个主要针对一些有特殊需求的旅客而设计的 1、建筑知识的学习。贵州苗族、侗族建筑物的建造很有特色,比如苗族的吊脚楼全部以卯榫衔接,历经百年风雨不倒。设计建造这些房屋的工匠不用图纸,仅靠手把手传承的工艺和一把尺子

11、、一根墨线、一把锯子和斧头就能因势利导架屋。在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郎德上寨,为了防潮和防护野兽,有效利用土地,当地的民居往往利用山坡斜度较大或者临水、沟的一侧建房,使房屋的前半部临空悬出,建成吊脚楼。房屋以石块堆彻为地基,以当地的树木为建材修建而成。 “房屋一般为三层结构。最上层比较矮一般用于存放粮食;二楼住人,一般修建有美人靠,以供天气晴朗时晒太阳和休闲使用;底层用于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房屋的这种结构,即节约了有限的土地,同时,由于其通风性能良好,适宜人在潮湿多雾的环境中居住。同时,郎德上寨从寨的中央放射出的道路,以及各家各户的门庭院落都用当地的鹅卵石铺设而成,既防滑,又干净卫生。可以

12、让建筑专业的人员及对建筑有兴趣的游客来学习少数民族建筑的精髓。 2、民俗文化的学习。贵州的少数民族在自己村落的建设中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侗族的鼓楼修建很有讲究。其层数必为基数,表示吉祥如意。16 根柱子分内外两圈,内围根主柱,外为 12 根副柱,16 根柱子脱起一根不落地的冲天大柱。冲天大柱代表年,4 根主柱代表四季,12根副柱代表 12 个月,意为一年四季 12 个月都平安康乐。再比方说由于贵州是山区,因而形成的村落一般不大,多为民族杂居,所以各民族各家族都注意保持自己民族文化,开展一些节日活动,以加强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亲友之间的情谊。过年、祭祀、斗牛、纪念英雄等节日,就是这样形成的。

13、如苗族“四月八”为牛王节,实际是生产大忙到来之前,让人和牛休息一天,改善生活(用嫩草和糯米喂牛)作为迎接春耕的准备。 3、民族歌舞的学习:贵州有着令人目不暇接的民族歌舞。如侗族大歌,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些侗族后生在山上劳作休息时的说笑声逗乐了山上的鸟虫,顿时百鸟齐鸣、百虫齐唱,声音此起彼伏。后生们不自觉地模仿虫鸟的声音学唱,有的唱高音,有的唱低音,日复一日,侗族大歌就产生了。其唱起来如行云流水、百鸟争鸣,把人带到一个鸟语花香的意境,被称为天籁之音。再如苗族的芦笙舞,相传,苗族祖先迁徙定居后,带来的谷种没田种,只有靠打猎,摘野果,捞鱼虾充饥度日。一次,一位老人套到了一只锦鸡,在清理时锦鸡时

14、他顺手将装有谷种的锦囊包丢在草棚前的灰堆旁,谁知第二年竟长出了小米。苗族祖先认为是锦鸡就了他们的命。于是为了感恩,便仿照锦鸡装扮自己,其银饰、绣群、花带以及造型扮相,都参照美丽的锦鸡为图案。在跳芦笙舞蹈中,也模仿锦鸡的求偶奇态、神情跳舞。 4、书法知识的学习。仁怀市沙滩乡美酒河村仁习公路旁,分布着吴公岩摩崖石刻,字体行、草、篆、隶兼有,内容丰富多彩,沿公路延续长约十公里,共近 50 方,总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整个石刻群中最大的是“美酒河”石刻,1999 年 6 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 。 (三)领悟式旅游 所谓领悟式旅游,是指设计出一种特意营照的情境氛围,让游

15、客通过想象、联想、等创意性的思维与情绪活动等方式,对文化景观加以重组、建构来实现深度情感体验的旅游方式。如对于贵州晴隆的 24 盘,就可以设计成爱国主义的主题。一条呈现无数“S”状的狭陡公路,从幽深的谷底向着险峻荒凉的山顶缓慢爬行。游客在这里,可以领悟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大通道的艰险,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抗击法西斯的不屈精神。 四、结论 基于主题设计的旅游模式对贵州村落文化景观的利用与保护有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注意,在设计主题时,首先是主题要明确,其次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因素将村落分成组,形成一条一条的旅游路线。每一条旅游路线在周围的环境、村民服饰、建筑风格、生活习性等方面具有相似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