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861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策略研究论文摘要:进行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新领域。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等相关概念辨析和国内外媒介素养内涵发展过程的论述,阐述了在中小学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赋权”与“适应”两种目标取向的关系,指出达成媒介素养教育目标的关键内容和应采取的基本策略。 论文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与策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网络技术在教育和教学中广泛运用,改变了百年依旧的教学环境,创新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已逐渐成为信息化时代人们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但与此同时,主宰着家庭教育的家长,主导着学校教育的校长和一线教

2、师们, “谈网色变”的现象却十分普遍,一方面,学生们极其喜欢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探究;而另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又总是严格限制或者禁止学生上网,这种矛盾人人皆知。究其原因,因为家长和学校都担心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做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担心学生会网络成瘾,担心学生会轻信广告信息被骗等等。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一方面媒体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等现象进行过强化报道,为家长和学校担心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我国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令人担忧,他们缺少对媒介的分析与批判能力。因而,大力倡导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媒介素质,已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一项新的课题。 一、媒体、媒介、传媒与媒介素养概念 由于媒体

3、、媒介、传媒这三个名词是来自于英文“Medium” (Media的复数)一词。英文中“Medium”的意思是指“一种中介物、工具或机构:它是一种用来承载或传递效果或信息的物质或渠道” 。但译成中文后,对应出现多个名词,在应用中就出现了疑惑的现象。 “媒介”是“使双方(人或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它是以语言、音效、图像等符号来承载信息的物质实体。 “传媒”是指“传播媒介,特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工具” 。由于“媒体” 、 “传媒”两个概念的侧重点为“组织机构”,而“媒介”的侧重点在于“产品”或“渠道” ,对机构无法进行教育,而对已成为现实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媒介,探讨其与人的关系却十

4、分必要。因此,从教育角度出发,更侧重于使用“媒介”这个概念。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研究学者张开于 2003 年就给出了定义:“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 。2008 年又对该定义进行了更新。另外,媒介教育研究者白传之、闫欢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批判性地解读和欣赏

5、多种媒介讯息与作品以及利用媒介获得自身和谐发展的能力” 。相对来说,张开的定义较为清晰,易懂,把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表述其中。而后一种定义相对简洁,其中白传之和闫欢的定义中不仅强调了“批判性解读能力” ,还强调了“利用媒介发展自己”的观点。综合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析出, “媒介素养”最为关键的素养就是“批判性地解读信息” 、 “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 、 “利用媒介发展自己”等。显然,这种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人必备的一种素养,它有别于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需要急待提升的一种新型基本素养。 二、媒介素养内涵的发展 媒介素养的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的欧洲,在过去几十年间,媒介素养经历

6、了四次大的范式转移。最初是基于保护主义立场。当时,报纸、广播、电影等大众传媒刚刚开始普及,基于大众媒介对人们的负面影响这一背景,为了对青少年“保护”而采取的一种“免疫”措施,媒介素养教育的职责是给公众打预防针,防止侵害;20 世纪 60 年代,媒介素养强调提升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和辨别力。这一时期,电影电视进一步普及,多元文化观念渐渐被人们接受。因而媒介素养教育由简单拒斥向辨别鉴赏转型,人们需要提升的不再是免疫力而是分辨力,以辨别不同媒介内容、品质、品位的高下,并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20 世纪 80 年代,媒介素养的重点是对媒介文本的批判性解读,强调大众媒介制造假性意识的巨大潜力,使受众在不知

7、不觉中接受一种由外部文化强加的价值观念,而媒介正好代表了这种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所以媒介素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批判解读能力;20 世纪 90 年代,对媒介文本批判性解读转为“赋权”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分析、推理、传播和自我表达技能的发展来提升自主权。在国际上有关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同时,中国大陆有关媒介素养的研究近年来重要性也不断凸显。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学者卜卫 1997 年第一次将媒介素养的概念引入中国大陆,到今天媒介素养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媒介素养理论与实践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到目前为止,大陆无论是面向公众,还是面向中小学和幼儿园都还很少开展正规

8、的、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就是和台湾地区相比差距也非常大。因此,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新领域,全面培养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与内容 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随着媒介素养研究的深入,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媒介素养教育运动,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科目纳入学校课程内。尤其是世纪之交,媒介素养研究与教育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1990 年和 1992 年加拿大的媒介素养协会主办了两次国际会议,1996 年后美国各州中小学课程标准,开始大量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尽管如此,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国内外并

9、没有统一的标准。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根据自身的国情,确立了不同价值取向和教育内容的媒介素养教育,如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侧重于“批判性教育” ,而日本媒介素养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侧重于对媒介信息的接受和利用的“传播能力” 。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就侧重于平衡媒介内容、媒介生产和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引导青少年对媒体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主要有两种观念:一是“赋权”式的启蒙导向与“适应”式的宏大价值导向。前一类观念主张以“赋权”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赋予权力是一个过程,受众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批判地运用存在于他们直接经验之外的知识与方法,目的是加深他们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以“赋

10、权”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具有借助媒介启发人们摆脱蒙昧的意义,能够启蒙受教育者个人的权利意识,引导人们以批判的思维解构媒介,从而理解自身的社会处境,学会利用媒介维护自身利益,积极主动地争取个人的自由幸福以及社会的民主公正;后一类观念主张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要“适应”国情并体现宏大价值。主张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教育我们的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和捍卫者。这类主张致力于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受教育者维护民族的传统的“文化意义” ,偏重于社会层面的诉求。我们认为在媒介素养教育中这两者都需要考虑,既要培养受众个体的自由和利益诉求的主动性,同时也必须考虑国家社会层面的需要

11、,做到“赋权”与“适应”兼容。我们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重点关注“批判性地解读信息” 、 “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 、 “利用媒介发展自己”三个方面重要素养的培养。要养成这三个方面的媒介素养,可借助美国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媒介素养中心创立者伊丽莎白。托曼提出的“五个核心概念”和“五个关键问题”来阐释和剖析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五个核心概念是:所有的媒介信息都是建构的;媒介信息是用媒介语言按其自身规则来被建构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媒介包含价值和观点大多数媒介信息是为了获取利润或权力被建构的。五个关键问题是:谁创造了这个信息?应用了什么创新技术来吸引我们的注意?不同的人对这个信息理解与我

12、可能会有怎样的差别?在这个信息上,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价值和观点被表达或略去?为什么这个信息被发送?对“五大核心概念”和“五大关键问题”的深刻理解过程,就是受众的“批判性地解读信息” 、 “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 、 “利用媒介发展自己”三个方面媒介素养的培养过程,这也正是我们进行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 四、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参照其它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经验,在我国中小学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普及和弥补过程中,建议采取如下策略。 1.政府部门通过立法来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高校提供“媒介素养教育”的专业支持。在我国,政府是教育的主导部门,因而从政策和体制层面保证媒介素养教

13、育体系的开展是关键因素。政府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来负责推动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建立相关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推行。同时,高校应为政府决策机关提供专业上的支持,提供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培训和培养资源,只有这样才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真正落实到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去。实际上,这种做法在国外已有很多先例:如 20 世纪 80、90 年代,由于加拿大媒介素养协会的努力,安大略省最先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堂教育,成为北美第一个正式从法律上规定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为必修课的地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法令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 K-12 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 2.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办学特色,走“媒介素

14、养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之路。当前教育形势下,特色是每个学校的立校之本。学校特色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如果一个学校以“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办学特色,那就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目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相对较少,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到位。要推行“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关键是提高学科教师认识,请求学科教师配合。因为,目前在中小学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包括独立设课与课程融合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由于受到课时等方面的限制,较难推行,不容易被学生及家长所接受;但第二种方式,只要教师增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并通过培训掌握媒介素养知识与技能,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学科课程教

15、学中,很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并且也较易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式,在我国一些中小学已开展实验研究:如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室与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就进行了媒介素养课程研究,并且在信息技术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方面、媒介素养与作业形式创新方面、媒介素养与德育教学工作的融合方面、媒介素养与数学思维训练融合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以“媒介素养教育”为核心,拓展素养教育新领域。鉴于当代的中小学生都成长于媒介语境中,成为“被媒体泡大”的一代。媒介环境已成为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列的“第三课堂” 。媒介的迅速发展使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向多元化发展,媒介时代青少年的识读方式、认知方式和

16、思维习惯都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颠覆,如果我们的素质教育一成不变,必然不能落实,成为口号。因而,拓展素养教育新领域,以“媒介素养教育”为核心已成为必然。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转变过去素养教育中的各种活动形式与内容,如,通过参观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台等媒体机关,了解电视制作过程和音频制作过程;通过参观报社印刷厂,访谈记者,了解报纸、杂志等纸制媒体的出版过程;通过开展网站制作、广告设计、多媒体作品制作等竞赛活动,掌握媒介制作技术,并了解媒体表达的语法规则等,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和利用媒介表达自我的意识;开展新的以“媒介素养教育”为核心的主题班会,对电视、电影、报纸、杂志、新闻、广告等进行辩论与评述,训练批判性地解读信息的能力;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同样是落实新课标要求,培养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