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石复位对 129 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陈可峰 韦涛 于华山 马铁中 【摘要】目的:通过对 BPPV 患者行管石复位,探讨管石复位对 BPPV 的疗效。 方法:对 2009 年 1 月至 2011 年 1 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认属于 BPPV 的 129 例患者,行 Dix-Hallpike 检查确定靶侧半规管,行管石复位,分析管石复位对 BPPV 患者的疗效。 结果:129 例 BPPV 患者,经Dix-Hallpike 变位性试验,确认靶侧半规管,经管石复位法治疗后,按照 BPPV 完全治愈标准,治愈 112 例;17 例眩晕稍微好转,经影像学和其他专科检查:11
2、例患者患有颈部椎管狭窄,6 例患者伴有后循环缺血;转入相关兄弟科室进一步治疗。结论: 管石复位对 BPPV 患者有明显疗效,对那些没有明显禁忌症的 BPPV 患者,及时行管石手法复位不但操作简单,而且疗效明显。 【关键词】半规管; 眩晕; 耳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本病大多于数天至数月后渐愈,常为特发性,但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头部外伤、病毒性迷路炎、镫骨手术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内耳供血不足等。BPPV 在周围性眩晕中是最常见疾病,
3、Froehling(1991)报道 BPPV 发病率,每年 6410 万,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眩晕患者的 1/3,一般多为单侧发病。BPPV 中以后半规管受累最为多见。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加,BPPV 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正在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而管石手法复位在 BPPV 临床治疗中具有疗效快、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的特点。近年来,我们科应用管石手法复位治疗了大量的 BPPV 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研究对象为 2009 年 1 月至 2011 年 1 月在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
4、头颈外科就诊的眩晕患者。纳入标准:(1)以短暂的阵发性眩晕为第一主诉;(2)Dix-Hallpike 法检查,均能引出典型的眼震;(3)眩晕的发作持续时间不长于 1min;(4)排除其他引起眩晕的周围性和或中枢性疾病;(5)能够提供详细的病史资料。按照上述标准转共收集到 129 例 BPPV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68 例,女性 61,年龄分布在 19-62 岁之间。 1.2 研究方法 1.2.1 患者治疗前 1 小时口服地西泮 5mg,坐于治疗床上; 1.2.2 通过 Dix-Hallpike 法确定后半规管的靶侧半规管; (以左侧后半规管为靶半规管为例):(1)患者躺卧垂头,患者左转下
5、 45;(2)将头转向右侧 45;(3)头及身体继续向右转动直至脸朝下与矢状面呈 45;(4)保持头及身体为右转位置,坐起;(5)头向前,低头 20;每完成一步,都要观察或记录眼震,待其终结后方可做下一步;如此反复操作直到任何头位都引不出眼震为止; 1.2.4 完全治愈标准:随访期 Dix-Hallpike 法检查呈阴性,且至少 1 个月内无位置性眩晕。 2 随访 患者应每周随访,若有复发应再治,直到眩晕完全消失、Dix-Hallpike 试验变成阴性或治疗不再引起症状有任何改善为止。 3 结果 129 例 BPPV 患者中,经 Dix-Hallpike 变位性试验,左侧半规管受累为 74 例
6、,右侧半规管受累为 55 例。经管石复位法治疗后,按照上述 BPPV 完全治愈标准,治愈 112 例;17 例眩晕稍微好转,患者年龄在40-62 岁之间,经影像学和其他专科检查:11 例患者患有颈部椎管狭窄,6 例患者伴有后循环缺血;转入相关兄弟科室进一步治疗。 4 讨论 BPPV 是一种“定期自愈”性疾病,但其自愈的时间不一,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的可至工作能力丧失,因此,积极地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4.1 BPPV 诊断流程眩晕是一种不稳定感或平衡失调,可以感觉头或周围环境的旋转,属运动错觉,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涉及科室较广。因此,BPPV 治疗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在适当的鉴别诊断之后。在临床工
7、作中,初诊眩晕的患者首先要鉴别是外周性眩晕还是中枢性眩晕,如为非外周性眩晕应迅速判断属何种疾病,及时转到相关科室或邀请有关科室专业医师会诊,协同处理(如急性脑血管病-小脑梗塞等) 。其次,在引起外周性眩晕的疾病中,BPPV 应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迷路炎、Hunt 综合症、耳硬化症等相鉴别诊断。目前,Dix-Hallpike 检查法是诊断后半规管 BPPV 的金标准。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检查法阴性不能完全排除 BPPV 的诊断。 4.2 管石复位法在治疗 BPPV 患者中的注意事项较早前的一份研究建议管石复位后应采取姿势限制,包括 48 小时坐位睡眠、头抬高 45、7 天内
8、高头位睡眠等;但现在经过多样本的临床研究发现管石手法复位后姿势限制并无太多的价值。目前不推荐在耳石复位后限制头位,采取自由体位即可。以往的研究认为管石手法复位时配合乳突震动可以提高疗效,现在研究发现管石复位时乳突振荡器的应用并不能改善疗效,可能是由于当时临床研究样本较小的缘故。目前较为公认的是:管石手法复位时不推荐使用乳突震荡器配合治疗。管石手法复位过程中,耳石在流向椭圆囊过程中患者会有呕吐、脸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应对的策略是及时对症处理。在目前我国的医疗环境下,对那些 BPPV 患者伴有后循环缺血或中风危险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应用手法复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对那些同时患有椎管狭窄、脊
9、柱侧弯、颈椎运动受限、唐氏综合症、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脊髓损伤、病态肥胖的患者行管石手法复位时应注意避免再次损伤。 4.3 治疗失败后的处理策略 在给 BPPV 患者行手法复位时,耳石在回流至椭圆囊的过程中,会出现异常移动现象,如耳石流动至上或外半规管,会引起患者出现较为复杂的眼震和严重的眩晕感等临床症状,但较为庆幸的是,有文献研究证实,BPPV 患者耳石复位过程中耳石异常移位的发生率不高,仅占3.3%,仔细观察并正确识别眼震方向以及对治疗不佳者进行重新评价是发现耳石异常移位的关键。 在对 BPPV 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如患者感觉到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应考虑到可能是上半规管受累的原
10、因。两个半规管同事受累,也是临床上较为难治的原因。偶尔,也会出现中枢疾病临床症状类似 BPPV,因此,在 BPPV 的临床治疗中,如发现患者疗效不佳时需要深入检查。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 年,贵阳)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63-164. 2 黄选兆, 汪吉宝 ,孔伟佳,等. 第二版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1046-1050. 3 吴子明,张素珍,刘兴键,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半规管结石复位中耳石的移位.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623-626. 4 吴子明. BPPV 的诊断与治疗.2010 北京国际耳科论坛.40-44. 5 刘博.眩晕的诊断流程. 2010 北京国际耳科论坛.38-39. 6 张素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142-157. 1 7 Epley JM. New dimensions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Otolaryngol Head Neck Srug,1980,88:599-605.